

1.
亦作“脮”。亦作“餧”。
2.
饑餓。
1.出自《左傳·桓公六年》今民餒而君逞欲,祝史矯舉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2.出自《幻影傳·陳季卿》〔終南山翁〕謂季卿曰:“日已晡矣,得無餒乎?”季卿曰:“實餓矣。”
3.出自《西廂記諸宮調》君瑞雖然腹中餒,奈胸中郁悶如麻;待強吃些兒,咽他不下。
4.出自《華蓋集·北京通信》每日兩餐,不慮凍餒。
3.
使受饑餓。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
4.
喪失勇氣;害怕。
1.出自《孟子·公孫丑上》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2.出自《醒世姻緣傳》咱惹那母大蟲做甚!你看不見大爺也有幾分餒他?
3.出自《李仁元傳》各束炬夜進,擊焚其舟,彼卒出不意受創,后有來者,心動且餒。
4.出自《花城》李老怪瞅瞅油燈,又瞅瞅老伴,開始感到氣餒。
5.
空虛,貧乏。
1.出自《文心雕龍·事類》才自內發,學以外成,有飽學而才餒,有才富而學貧。
2.出自《與李生論詩書》賈浪仙誠有警句,視其全篇,意思殊餒。
6.
指魚類腐爛。
1.出自《論語·鄉黨》魚餒而肉敗,不食。
2.出自《史記·孔子世家》魚餒,肉敗,割不正,不食。
7.
泛指食物腐敗。參見“餒敗”。
1.出自《臺海使槎錄》食物餒敗,生蟲,欣然食之。
2.出自《〈吳弘表稿〉序》至於飲食之人,饕餮之徒,則又美惡之不擇,而餒敗之瘠,臭腐之物,甘之而不厭。
1.即常山蛇。古代傳說指首尾相應之蛇,常用以喻首尾相應的陣法。
香港恒生銀行編制的股票價格指數。最初選擇三十種上市股票作為成分股計算,后成分股增加到三十三種上市股票。以1964年7月31日為基日,基日指數為100。該指數反映香港股市行情變動情況。
1.平時。
1.《周禮》八矢之一。禮射和習射時所用的箭。
1.平庸的人。
1.常規;常法。
1.通常的事。
2.日常用品。
1.謂不變的操守。
1.定數。
2.常規。
3.方言♂豎,反正。
1.平庸之言。
1.猶習俗。
1.固定的處所。
1.常態。
1.常談;俗語。
相對穩定的溫度。
能自動調節體溫,在外界溫度變化的情況下,能保持體溫相對穩定的動物,如鳥類和哺乳類。也叫常溫動物、溫血動物、熱血動物。
1.亦作"恒文"。
2.指星辰。
1.不變的法令;常規。
1.經常出現的某些預示吉兇的天象。
根據恒星光譜特征所作的分類。現通用哈佛分類法,光譜類型按字母序列o、b、a、f、g、k、m的次序命名。光譜型不同,恒星的各種性質相差很大。觀測恒星光譜,可研究恒星的組成和結構、發生變化的物理過程,確定恒星的距離,研究恒星在空間的運動等。 【恒星光譜型】根據恒星光譜特征所作的分類。現通用哈佛分類法,光譜類型按字母序列o、b、a、f、g、k、m的次序命名。光譜型不同,恒星的各種性質相差很大。觀測恒星光譜,可研究恒星的組成和結構、發生變化的物理過程,確定恒星的距離,研究恒星在空間的運動等。
由無數恒星組成的集合體,如銀河系和河外星系。簡稱星系。
1.亦作"恒性"。
2.常性;固有的本性。
3.猶恒心。
1.亦作"恒陽"。
2.久晴不雨。
1.一定的典式;常訓。
1.見"恒齒"。
1.常言,俗語。
1.見"恒昫"。
1.亦作"恒業"。
2.指家庭的固定產業。
1.一般的醫生。
1.平常,凡庸。
1.常語。
1.亦作"恒岳"。
2.即恒山。為五岳之一,故稱。
1.固定的法則。
1.常價,一般的價錢。
1.長久不變的準則。
1.方言♂豎,反正。
1.常態;常情。
1.固定的標準。
1.常態。
1.猶天資。
1.渡橋。
房屋、橋梁等的架空的骨架式承重結構。
1.架在屋架或山墻上用以支承椽子或屋面板的橫木。也稱檁子。
1.泛指各種刑具。
1.佩玉和蔽膝。本為大夫以上者的服飾,后泛指貴官服飾。
1.指雜佩。
1.指雜佩。各種不同的佩玉。
1.系佩玉的組綬,有官位者的佩飾。
1.大棉襖。
1.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