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不說話,不出聲(疊)。
2.
動詞
默寫,憑記憶把讀過的文字寫出來。
3.
名詞
(Mò)姓。
4.
動詞
不聲不響地。
1.
亦作“黙”。
2.
暗暗;私下。
1.出自《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出自《贈范金鄉》詩為邦默自化,日覺冰壺清。
3.出自《扶風傳信錄》五月二十八日,素娥至,述仲仙言:八月十日家有小殃,可以八月朔日持齋禮斗,至十八日止,仲仙當于空中默為訶護。
3.
隱居;困窘。
1.出自《薦譙元彥表》雖園綺之棲商洛,管寧之默遼海。方之於秀,殆無以過。
2.出自《藝文類聚》俯仰顯默之際,優游可否之間。跡埤而道不污,身屈而志不屑矣。
4.
黑暗。
1.出自《博異志·張遵言》遵言與仆等隱大樹下。於時昏晦,默無所睹。
5.
默寫。
1.出自《隨園詩話》蔡孝廉有青衣許翠齡,貌如美女而夭。記性絕佳,嘗過染坊,戲焚其簿,坊主大駭。翠齡笑取筆為默出之,某家染某色及其價值,絲毫不差。
6.
方言。思考。
1.出自《天魔舞》“我嗎?”她默了默,才拿眼睛把白知時一瞟。
2.出自《三月清明》顯滿叔手捻胡子,默了默神道:“你們有這個志氣是好事?!?/p>
7.
通“墨”。貪污。
1.出自《孔子家語·正論》貪以敗官為默。
8.
通“驀”。忽然,突然。
1.出自《水滸傳》宋江聽罷愕然,默上心來,便道:“你既有這個活佛羅漢在彼,何不早說,與俺等同去參禮,求問前程?!?/p>
2.出自《水滸傳》宋江聽罷,默上心來,各不喜歡。
9.
姓。明有默思道。見《萬姓統譜·入職》。
1.出自《正字通?黑部》默,姓。
10.
靜默;不語。
1.出自《易·系辭上》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2.出自《秋懷》詩空堂黃昏暮,我坐默不言。
3.出自《夜風》風止了!籬笆也不響了!整個的村莊,默得不能再默。
1.即白菜。
1.白發老人。
1.白色。
2.白色的生絹。
1.蜻蜓的別名。
1.亦作"白墖"。白色的佛塔。
2.古地名。
3.山名。
1.見"白塔"。
1.白獺的骨髓??勺髡滟F的藥物。
1.未漆的狹長而較矮的床。
1.杜撰。
1.戰國時美女名。
1.木名。即檀香。屬檀香科??勺髌骶擤o亦可入藥。
1.見"白醝"。
1.一種經過炭窯炭化后﹐再在空氣中燃燒片刻進行高溫煉炭﹐然后用濕沙等燜熄制成的木炭。因在空氣中燃燒后外表帶灰白色﹐故稱??捎糜谑称芳庸ぜ耙睙捪∮薪饘俚取R卜Q剛炭﹑硬炭。
1.煮白肉的湯或不加佐料的菜湯。
2.白開水。
1.用米或雜糧加麥芽或谷芽熬成的一種糖。
1.白羽上有黑色斑點的鷹。
2.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二.鶉》。
1.植物名。一名棠梨。
1.見"白帢"。
1.殷代用高嶺土燒成的白色陶器。是當時比較貴重的一種工藝品。
1.傳說蛟的一種。
1.藤本植物。莖細長堅韌﹐可編制器物。
1.古代匈奴部族名。俗以白色涂額﹐故名?!妒酚洠B滕灌列傳》﹕"復從擊韓信胡騎晉陽下﹐所將卒斬胡白題將一人。"裴髎集解引服虔曰﹕"胡名也。"《南史.裴松之傳》﹕"時西北遠邊有白題及滑國遣使由岷山道入貢﹐此二國歷代弗賓﹐莫知所出。"宋劉肅《序》﹕"白題﹑八滑之事既陳﹐而當世之疑已釋。"一說﹐古代匈奴部族胡人所戴的氈笠。
1.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氈笠舞。
1.區別于黑體的筆畫較細的一種鉛字字體﹐如老宋體等。
1.從黎明至天黑的一段時間。
2.指西方的天空。
1.見"白日見鬼"。
1.藥草吳術的別名。
1.旱田。
2.種白谷的田。
3.荒田。
4.地名。在江蘇省寶應縣南。
1.見"白鰷"。
2.不符合財務制度和會計憑證手續的字條或單據。因一般系在白紙上填制﹐無紅﹑藍色的印章﹐故稱。
1.形容白茫茫的一望無邊。
1.亦作"白鯈"。亦作"白條"。
2.魚名。產于淡水﹐大者長尺許﹐腹白﹐鱗細﹐好群游水面。
1.見"白鰷"。
鍍鋅鐵皮”的俗稱。表面鍍覆鋅的低碳鋼卞●度一般為044~12毫米,鋅層厚度大于002毫米。有不易生銹和耐腐蝕的優點。可用于制作屋面、卷管和各種容器。
1.指梧桐。古有因諱"銅"字而改稱。
1.匈奴單于之庭。
1.丹砂的一種。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三.丹砂》。
1.見"白梃"。
1.亦作"白挺"。
2.大木棍。
1.西式白色闊邊的遮陽帽。
1.樹木名。
1.含鎳量少于50%的銅鎳合金。亦可再加入錳﹑鐵﹑鋅或鋁﹐成為特種白銅。
1.古代襄陽境內漢水堤名。
1.亦作"白銅韑"。
2.南朝梁歌謠名。
1.見"白銅蹄"。
2.見"白銅堤"。
1.猶白發。形容年老。
2.謂夫婦互相敬愛﹐共同生活到年老。
3.指年老的尊親。
4.清代豪紳富戶組織領導的鄉勇。頭裹白布﹐故稱。
5.鳥名。即白頭翁。
1.謂夫婦不能偕老。
1.南朝齊莊嚴寺僧達的別稱。
1.見"白頭蹀跇"。
1.形容老人發白體弱。
1.同"白頭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