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寫字繪畫的用品,是用煤煙或松煙等制成的黑色塊狀物,也有用其他材料制成別種顏色的,也指用墨和水研出來的汁。
2.
名詞
泛指寫字、繪畫或印刷用的某種顏料。
3.
名詞
借指寫的字和畫的畫。
4.
名詞
比喻學問或讀書識字的能力。
5.
名詞
木工打直線用的墨線,借指規矩、準則。
6.
形容詞
黑色的或顏色近于黑的。
7.
動詞
貪污。
8.
名詞
古代的一種刑罰,刺面或額,染上黑色,作為標記。也叫黥。
9.
名詞
(Mò)戰國墨家。
10.
名詞
(Mò)姓。
11.
名詞
指墨西哥。
12.
同“默”。
1.
用于書寫、繪畫的黑色顏料。
1.出自《莊子·田子方》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
2.出自《輟耕錄·墨》上古無墨,竹挺點漆而書,中古方以石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至魏晉時始有墨丸,乃漆煙松煤夾和為之。
3.出自《兒女英雄傳》一丸墨是磨滅了,一枝筆是磨禿了!
2.
黑色。
1.出自《送劉將軍》詩青巾校尉遙相許,墨矟將軍莫大夸。
2.出自《西游補》一只粉琉璃桌子,桌上一把墨琉璃茶壺。
3.
蔽塞,黑暗。
1.出自《荀子·解蔽》《詩》云:“墨以為明,狐貍而蒼。”此言上幽而下險也。
4.
氣色晦暗。
1.出自《左傳·哀公十三年》肉食者無墨。今吳王有墨,國勝乎?
2.出自《哀鹽船文》死氣交纏,視面惟墨。
5.
貪污;不廉潔。
1.出自《左傳·昭公十四年》己惡而掠美為昏,貪以敗官為墨,殺人不忌為賊。
2.出自《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詔下》大中時,李琢為安南經略使,苛墨自私,以斗鹽易一牛,夷人不堪。
3.出自《堅瓠首集·鑼鼓詩》至正間,上下以墨為政,風紀之司,贓污狼借。
6.
指詩文書畫等。
1.出自《還山貽湛法師》詩墨妙稱古絕,詞華驚世人。
2.出自《西湖游覽志馀·藝文賞鑒》世間宜假不宜真,如錢唐八月潮,西湖雪后諸峰,極天下偉觀,二三子當面蹉過,卻求玩道人數點殘墨,何耶?
3.出自《履園叢話·收藏·宋》其書雖草草不經意,實君謨妙墨也。
7.
古代五刑之一。以刀刺面、染黑為記。參見“墨辟”。
1.出自《藝文類聚》經有墨劓剕割之制。
8.
謂喪儀穿黑色的喪服。
1.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墨以葬文公,晉於是始墨。
9.
繩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線。引申為準則、法度。
1.出自《楚辭·九辯》何時俗之工巧兮,背繩墨而改錯。
2.出自《孫子·九地》踐墨隨敵,以決戰事。
3.出自《太玄·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則。
4.出自《晉書·劉毅傳》正色立朝,舉綱引墨。
10.
古人燒灼龜甲以視吉兇。其粗大的正縫謂之“墨”。
1.出自《周禮·春官·占人》史占墨,卜人占坼。
2.出自《禮記·玉藻》卜人定龜,史定墨。
11.
燒田。
1.出自《文選·枚乘〈七發〉》徼墨廣博,觀望之有圻。
12.
古度量單位。五尺為墨。參見“墨丈”。
1.出自《國語·周語下》夫目之察度也,不過步武尺寸之間;其察色也,不過墨丈尋常之間。
13.
墨家的簡稱。
1.出自《韓非子·顯學》孔墨之后,儒分為八,墨離為三。
2.出自《論衡·程材》賓客暫至,雖孔、墨之材,不能分別。
3.出自《原道》不入於楊,則入於墨。
4.出自《十批判書·孔墨的批判》孔與墨雖然沒有這樣被人神化,而在各自的門戶內是充分被人圣化了的。
14.
通“默”。靜默;謙退。
1.出自《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詘申。
2.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眴兮窈窈,孔靜幽墨。
3.出自《太玄·盛》盛不墨,失冥德。
15.
姓。
1.出自《通志·氏族四》《姓纂》云,孤竹君之后,本墨臺氏,后改為墨氏。
16.
泛指書寫繪畫顏料,不限于黑色的。如墨水,銀朱墨。
1.猶言一切眾生。
1.形容笨拙粗壯。
1.無知蠢動貌。
1.愚蠢戇直。
1.粗笨的漢子。
1.有勇無謀﹐粗笨強橫。
1.見"蠢笨"。
1.猶粗厚。
1.傻話。
1.詈詞。猶言笨家伙。
1.謂少量聚居。
1.愚蠢的一伙。指犯法者。
1.叛亂;騷動。
1.粗笨丑陋。
1.笨拙肥胖。
1.戇直質樸。
1.笨拙的氣味。
1.動貌。
2.笨拙遲鈍的樣子。
1.愚人。
1.蚯蚓的別名。
1.謂萬物萌動而生。
1.形容非常粗壯。
1.愚笨的事。
1.粗劣庸俗。
1.猶言傻里傻氣。
1.愚蠢頑劣。
1.笨蛋;愚蠢的東西。
1.頑劣的外貌。
1.殷朝滅亡以后﹐周室統治者對殷人的蔑稱。
1.愚蠢。
1.笨拙急躁。
1.猶蠢胖。
1.詈詞。罵人愚笨如豬。
1.愚昧癡頑。
1.愚蠢的幫手。
1.行走不穩貌。
2.比喻坎坷不得志。
1.卓卓,特出。
1.搖晃,擺動。
1.遠飛,高飛。
1.卓絕;高超。
1.雄健;奮發。
1.見"踔厲風發"。
1.形容雄辯恣肆;議論縱橫。
2.形容精神振奮;斗志昂揚。
1.見"踔厲風發"。
1.猶踔絕。
1.卓然特立。
1.顯然,昭然。
2.高超特出貌。
1.超絕,妙極。
1.跛行。
1.謂在空中騰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