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樹木的)末端。
2.
名詞
〈書〉指年、月或四季的末尾。
1.
樹木末端;樹梢。
1.出自《后漢書·馬融傳》杪標端,尾蒼?。
2.出自《玩半開花贈皇甫郎中》詩樹杪真珠顆,墻頭小女兒。
3.出自《燕子磯漫興》詩燕子磯頭立,風聲樹杪聽。
4.出自《游南泥灣》詩散步詠晚涼,明月掛樹杪。
2.
盡頭。多指年月或季節的末尾。
1.出自《禮記·王制》冢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
2.出自《夜登孔伯昭南樓》詩再來值秋杪,高閣夜無喧。
3.出自《滇省光復始末記》以上系九月十六日以后迄九月杪之事。
3.
微小;細微。參見“杪小”、“杪忽”。
1.出自《自論》常務道德之實,而不求當世之名。闊略杪小之禮,蕩佚人間之事。
2.出自《后漢書·律歷志中》夫數出於杪曶,以成毫牦,毫牦積累,以成分寸。
3.出自《憎蒼蠅賦》爾欲易盈,杯盂殘瀝,砧幾余腥,所希杪忽,過則難勝。
4.出自《天工開物·花本》結本者以絲線隨畫量度,算計分寸杪忽而結成之,張懸花樓之上。
5.出自《毛乾乾傳》辨析幾微,窮極杪忽,古人無此儀器也。
4.
同“秒”。角度單位名。
1.出自《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狀》凡測日月星,則以兩線相望,劈取其正中所當之刻之度之分之杪之數。
2.出自《劉繼莊傳》而節氣之后先,日蝕之分杪,五星之陵犯,占驗皆可推矣。
5.
同“秒”。時間單位名。
1.出自《留青日札·大明大統歷解》七十年而差一度,每歲差一分五十杪。
2.出自《論電燈之益》一杪時可行六十余萬里。
1.晉陸機《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茂德淵沖,天姿玉裕。"本謂道德深厚,姿容溫潤◇以"沖裕"稱頌人君的美好儀容。
1.恬淡閑適。
1.亦作"沖遠"。
2.沖和高遠。
1.淡泊儉約。
1.童年。
1.亦作"沖帳"。
2.應收應付的帳目或款項互相抵銷。
1.亦作"沖真"。
2.淡泊純凈的本性。
3.指淡泊純凈。
1.中和雅正。
1.猶圣旨。
1.見"沖州撞府"。
1.指在江湖上到處漂蕩,行止無定。
1.年幼的君主。
1.指水流沖擊。
1.沖人。
1.年幼無知。
1.猶碰撞。
1.憂傷惆悵。
憂愁的樣子憂心忡忡|心中忡忡。
1.憂慮不安貌。
1.憂傷。
1.猶瘁弱。
1.憂懼。
1.益母草。
1.同"茺蔚"。
1.水深廣貌。
1.充耳。古代冠冕兩旁下垂到耳的玉飾。
1.美玉,多用作佩飾。
1.謂成仙升天。
1.舂谷簸糠。
1.藻井上的彩繪裝飾。
1.心神不寧﹑行止無定貌。
1.古代樂器的一種。用于調節音樂的節拍。
1.水石沖擊聲。
1.舂米與做飯。
1.舂谷的器具。
1.周代舂人﹐槀人的合稱。職掌罪人服苦役之事。
2.借稱因罪而服之苦役。
1.同"舂槀"。
1.舂搗谷物。古代女奴所服的一種苦役。
1.沖擊。
1.舂米汲水。
1.《莊子.逍遙游》"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原指隔宿搗米備糧◇也以"舂糧"作百里的代稱。
1.古代任舂米及釀酒等事務的女奴。
1.古代祭祀﹑宴饗時負責供應米物的官。
1.用力撞擊。
2.聲音悠揚洪亮。
3.指香氣飄揚。
4.猶溶溶。形容月光蕩漾。
5.舒緩從容。 6.閑雅。
1.指文章氣度雍容﹐用辭典雅。
1.融和﹐融合。
1.古代舂人所役女犯勞作之處。
1.舂谷取利。
1.舊時我國南方舂谷的木槽。
1.舊時我國南方舂谷的木槽。亦用作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