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美,好。
2.
形容詞
神奇;巧妙;精微。
3.
名詞
(Miào)姓。
4.
形容詞
有趣。
1.
亦作“玅”。亦作“竗”。
2.
巧妙,高明。
1.出自《魏都賦》控弦簡發,妙擬更嬴。
2.出自《魏書·術藝傳論》徐謇、王顯、崔彧方藥特妙,各一時之美也。
3.出自《三國演義》此計大妙!
4.出自《韋護》他回答得真妙。
3.
善,美好。
1.出自《登徒子好色賦》贈以芳華辭甚妙。
2.出自《世說新語·賞譽上》濟又使騎難乘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縈,名騎無以過之。
3.出自《書譜》是以右軍之書,末年多妙。
4.出自《桃花扇·修札》敬老肯去,妙的狠了。
4.
年少,幼小。
1.出自《正字通·女部》妙,小年也。
2.出自《潛夫論·思賢》皇后兄弟,主婿外孫,年雖童妙,未脫桎梏。
3.出自《送傅管記赴蜀軍》詩才略縱橫年且妙,無人不重樂毅賢。
4.出自《晏元獻挽辭》終賈年方妙,蕭曹地已親。
5.
有趣。
1.出自如:妙語解頤。
6.
姓。宋代有妙頤真。
1.出自《萬姓統譜?嘯韻》妙,見姓苑。本(明)朝妙齡,河州衛指揮。
7.
精微;奧妙。
1.出自《老子》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2.出自《顏氏家訓·勉學》﹝世人﹞不知明乎天道,辯乎地利,比量逆順,鑒達興亡之妙也。
3.出自《觀象賦》蓋象外之妙,不可以麤理尋;重玄之內,難以熒燎睹。
4.出自《答欽夫仁疑問》圣人有不傳之妙,必深思默造而后得之。
1.學生只在私塾或學校上課,而不住宿。
1.率領隊伍。
2.列隊操練。
1.爆發,爆炸。
1.猶言走江湖。
1.行路走方正的步子。比喻為人端方正派。
1.串村走巷行醫的江湖醫生。
前往訪問或拜訪張老師經常走訪學生的家長|他們四處走訪,了解民情。
1.指走獸飛禽。
1.透氣。
2.通風;透風。
3.順風。
4.走漏風聲;泄露消息。
5.信使;傳信的人。
1.謂頂風冒雨,在風雨中奔走。
1.泄漏消息。
1.逃匿。
2.指逃匿之路。
3.謙辭。猶言趨伏﹑拜伏。
1.古代百戲之一。演員行走在懸空的竹竿上,并表演各種動作。
雜技節目。由古代的走索發展而來。走索的硬繩”和軟繩”改為硬鋼絲、軟鋼絲,演員一至三、四人,在兩頭拴住的鋼絲上做走動、坐臥、跳躍及騎車、上梯、筋斗等動作。在高空表演的稱高空鋼絲”。
1.輕便快速的戰船。
1.打更。
1.指斗拱。
1.獵犬。
2.謂縱狗行獵。
3.比喻受人豢養的幫兇。
4.自稱謙詞。
1.比喻天下已定,功臣遭戮。
1.同"走肉行尸"。
1.見"走滾"。
1.本謂迅速轉動的車輥,比喻善變。
1.亦作"走袞"。
2.變計;轉機。
3.變更﹑更改。
4.活絡;善變。
1.戲曲中角色在舞臺上出場后,很快從另一側下場,稱"走過場"。今多比喻干事情或做工作時形式主義,敷衍了事。
1.航行于海上。
1.致函,來信。
又稱磨合”。新的或大修后的汽車(或機器)在開始使用階段,通過限速、減載使配合件正常穩定運轉的一種措施。是有意安排的磨損過程,可使摩擦零件接觸面上的加工痕跡磨光和配合形狀密合,以延長使用期限,以及提高經濟性和可靠性。汽車走合期的行駛里程不應少于1000千米,走合結束須作走合保養。
1.猶走運。
1.比喻不是通過正當途徑,而是通過內部關系達到某種目的。
1.漢高祖欲拿項羽舊將季布,朱家因汝陰侯滕公勸高祖曰"臣各為其主用,季布為項籍用,職耳。項氏臣可盡誅邪?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且以季布之賢而漢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王之墓也。君何不從容為上言邪?"見《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因以"走胡走越"謂智能之士被迫逃亡,而為敵國所用。
1.舊時指男子在外嫖妓或有外遇。
1.猶言花言巧語。
1.謂縱狗打獵。黃,指黃犬。
2.中醫外科名詞。指疔瘡的一種危險癥象。
1.舊時迎神賽會,扮演鬼神或戲文角色者邊走邊表演以娛神,謂之"走會"。
2.指邊走邊演的文娛形式。
1.巫者弄術,謂靈魂離開軀殼,赴訴鬼神,以祈福禳災。
①失火電線破損會走火|昨天他家走火,幸虧及時撲滅了。②指因不小心而使槍枝發火射擊他是槍走火受的傷|擦槍時,槍口不能對準人,防止走火傷人。③比喻說漏了嘴他的嘴巴經常要走火|他話一出口,知道走火了。
1.走私,偷運私貨。
1.飛來之禍,橫禍。
1.邊界要塞;交通要沖。
2.聚集。
1.謂使戟盤旋回轉,快速如飛。
1.見"走斝飛觴"。
1.指歡宴暢飲。斝﹑觴,酒器。
1.見"走介"。
1.傳信﹑送信。
1.謂奔走四方。
2.闖蕩江湖,靠武藝雜技或醫卜星相謀生。
1.跑腿。
1.謂教者往學生處授課。不同于坐館授徒。
1.猶言走百病。明清時北京一帶的風俗。
2.指上街游行。
1.騎者在馬上表演技藝。古代百戲之一。約起于金元之時,初為宮廷之戲,后泛稱馬上的技藝表演。
1.亦作"走價"。
2.供奔走的仆役﹑小使。
3.派遣仆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