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張儀樓
秦相駕群材,登臨契上臺。
查從銀漢落,江自雪山來。
儷曲親流火,凌風洽小杯。
帝鄉如在目,欲下盡裴回。
秦相駕群材,登臨契上臺。
查從銀漢落,江自雪山來。
儷曲親流火,凌風洽小杯。
帝鄉如在目,欲下盡裴回。
戰國秦相張儀善用人才,如今我們登上張儀樓與您契合心意。云霧仿佛從銀河飄落,江水從雪山奔騰而來。美妙的樂曲伴著暑熱消散,我們迎著清風小酌。京城仿佛就在眼前,想要下樓卻又徘徊留戀。
段相公:指當時的節度使段文昌。
秦相:指張儀,戰國時秦國丞相。
駕群材:善用眾多人才。
契上臺:與您心意契合。上臺,指段文昌。
查:同“槎”,這里指云霧。
銀漢:銀河。
儷曲:美妙的樂曲。
流火:暑熱漸退。
帝鄉:京城。
裴回:同“徘徊”。
此詩創作于詩人陪段文昌晚夏登張儀樓時。段文昌當時為節度使,位高權重。詩人在與段文昌一同登樓觀景、宴飲過程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陪段文昌登樓觀景并抒發情感。其特點是寫景宏大壯麗,情感表達豐富。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社交活動與創作風貌。
小憩茅龕啜紫茶,
雨收十里度平沙。
香臺初日門扉靜,
一院紅舒夜合花。
堤畔楊枝親手折。忍淚依依送別。此去宜珍攝。留君無計心如結。
已是驪歌聲漸急。更惱無情片月。偏照人愁絕。酒痕和淚離襟濕。
冷入簾幃。西風送、一行旅雁南飛。碧天如水,去路遠趁斜暉。云外寄書秋浩蕩,月中連翼影參差。共依依。楚江蘆岸,霜點毛衣。
秋容三分過半,恰寒砧韻咽,畫角聲悲。黃花消息,露華暗滿東籬。山程水程萬里,動幾處、離人雙淚垂。重陽近,更亂蟲聲里,良夜何其。
驗人眼,截流機。
德山臨際,伏惟伏惟。
一僧巖畔啟諸扉
長日便予住翠微
路轉青冥誰得到
寺經梁晉尚能飛
野猿歸去煙迷洞
馴鹿銜來花滿衣
倦枕半云松壑寂
不知身世是兮非
京洛風流絕代人,因何風絮落溪津。籠鞋淺出鴉頭襪,知是凌波縹緲身。
紅乍笑,綠長顰,與誰同度可憐春。鴛鴦獨宿何曾慣,化作西樓一縷云。
罷試旗槍雪色甌,
醉人檳子佐扶留。
年時自覺頹唐甚,
也許紅潮兩頰浮。
元亭問字甫經年,聞唱驪駒意緒牽。
練習史材崔慰祖,專精選學李崇賢。
喜從病起身逾健,未送君行別轉先。
見說將軍重揖客,官齋聽鼓足高眠。
別時霽柳拂前驅,別后雷殷水滿湖。俄頃陰晴迎伏暑,淩兢車馬戒泥涂。岸沙帶浪東西落,田鸛逢人向背呼。愁絕同袍關塞客,南山欲與剪扶須。
五月陰精長綠蒲,冥風怪雨亦相須。農人私記豐年兆,仆馭偏憂九折途。遠勢驚翻銀漢水,怒濤疑拔老龍須。嚴程傍險兼奇觀,沾濕何妨赤杖扶。
嗟我涉世路,有如陸推舟。尋常不可冀,況乃萬里流。安能逐驪騄,超忽十二州。雖然晚聞道,淺瞢如孫休。往者謝五斗,種瓜從故侯。家山三畝宅,白首遂首丘。一為饑所驅,復作漫浪游。曲意泯圭角,終然足人尤。焉知大隱地,亦復懷百憂。
大云吳中士,妙學兼般舟。筆下走三峽,胸中包九流。考古自墳典,探玄極方州。別來十五年,邂逅一笑休。作書不求聞,取重惟桓侯。尚北宮獨冷,塵埃忘蹠丘。爾者稍薦賢,蒲輪遂西游。會當君相間,作詩繼何尤。遙知市門子,人不堪其憂。
鄴城斜日散陂陀
銅雀荒涼蔓草多
薤露一為稱漢世
墓田空自對漳河
中原孤寡窺符璽
甲帳嬋娟泣綺羅
詞客幾回羈旅恨
月明烏鵲迥飛過
殘菊不辭晚,猶開三兩花。東籬多處士,知否憶陶家。
泉自云根下,松從石上生。高吟山不答,驚我意崢嶸。
晚笛穿云起,田家樂事多。可知牛背穩,無處著風波。
歸尋牛矢路,黃葉滿山村。野徑無人到,斜陽自閉門。
寒云護山頂
隱見最高峰
遂造林中寺
才聞午后鐘
窗明半嶺雪
門掩斷崖松
分院平生愿
從誰話箭鋒
霧開辨石色,日出還溪光。
午炊蒼林間,暮宿寒沙傍。
山徑葉自下,泠然若飄霜。
鳥雀靜四野,田家已冬藏。
我車獨未停,王命嚴所將。
瞻云懼霰集,明復踰崇岡。
柳岸長橋覆酒家,
采蓮歌起日初斜。
轉思十載天中路,
風雨南湖發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