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六十五首 其五十四
驗人眼,截流機。
德山臨際,伏惟伏惟。
驗人眼,截流機。
德山臨際,伏惟伏惟。
檢驗學人的見地,截斷妄念的機鋒。德山宣鑒與臨濟義玄,謹致敬意謹致敬意。
驗人眼:禪宗術語,指檢驗學人參禪的見地與悟境。
截流機:截斷眾生妄念、直顯本心的禪機,比喻直指根本的機鋒。
德山:指唐代禪宗大德德山宣鑒(782-865),以峻烈的接機方式(如“德山棒”)著稱。
臨際:即臨濟義玄(?-867),臨濟宗創始人,以“臨濟喝”等凌厲手法開示學人。
伏惟:舊時敬辭,此處表達對兩位祖師的尊崇。
此為禪宗偈頌,多出自宋代禪僧之手,用于宗門內部傳法或開示。德山、臨濟是中晚唐禪宗的代表人物,其峻烈的接機方式(棒喝)成為后世典范。偈頌通過總結二人的接機要訣(驗眼、截流),強調檢驗學人見地、傳承祖師心法的重要性。
本偈以“驗人眼”“截流機”點明禪宗接機的核心——直驗見地、截斷妄念;借德山、臨濟兩位祖師為例,凸顯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宗風。語言極簡而意旨深廣,是禪宗語錄體偈頌的典型代表。
瑞雪落紛華,隨風一向斜。
地平鋪作月,天迥撒成花。
客滿燒煙舍,牛牽賣炭車。
吾皇憂挾纊,猶自問君家。
南行忽見李深之,手舞如蜚令不疑。
任有風流兼蘊藉,天生不似鄭都知。
浮世浮華一斷空,
偶拋煩惱到蓮宮。
高僧解語牙無水,
禪師莫問求名苦,
滋味過于食蓼蟲。
正當天下待雍熙,丹詔征來早為遲。
倚馬才高猶愛藝,
卻笑郡人留不得,感恩唯擬立生祠。
寒食權豪盡出行,一川如畫雨初晴。誰家絡絡游春盛,擔入花間軋軋聲。
鞍馬和花總是塵,歌聲處處有佳人。五陵年少粗于事,栲栳量金買斷春。
莫話詩中事,詩中難更無。
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須。
險覓天應悶,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賦易,為著者之乎。
滿合虛紅怕動搖,尚書知重賜櫻桃。
揉藍尚帶新鮮葉,春來老病尤珍荷,并食中腸似火燒。
一從諸事懶,海上跡宜沉。
吾道不當路,鄙人甘入林。
云垂方覓鶴,月濕始收琴。
水石南州好,誰陪刻骨吟。
仙鶴曾鳴處,泉兼半井苔。
直峰拋影入,片月瀉光來。
瀲滟侵顏冷,深沉慰眼開。
何因值舟頂,滿汲石瓶回。
天涯緣事了,又造石霜微。
不以千峰險,唯將獨影歸。
有為嫌假佛,無境是真機。
到后流沙錫,何時更有飛。
馬蹄京洛岐,復此少閑時。
老積滄洲夢,秋乖白閣期。
平生五字句,一夕滿頭絲。
把向侯門去,侯門未可知。
默默守吾道,望榮來替愁。
吟詩應有罪,當路卻如讎。
陸海儻難溺,九霄爭便休。
敢言名譽出,天未白吾頭。
上將擁黃須,安西逐指呼。
離鄉俱少壯,到磧減肌膚。
風雪夜防塞,腥膻朝系胡。
為君樂戰死,誰喜作征夫。
落筆勝縮地,展圖當晏寧。
中華屬貴分,遠裔占何星。
分寸辨諸岳,斗升觀四溟。
長疑未到處,一一似曾經。
凌春帝子閣,偶眺日移西。
浪勢平花塢,帆陰上柳堤。
凝嵐藏宿翼,疊鼓碎歸蹄。
只此長吟詠,因高思不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