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磨墨寒山題巖贊 其二
高興上層巔,斷崖收晚煙。
筆底兩三字,人間千百篇。
心手不相知,石上墨成池。
劫石有消日,此墨無盡時。
高興上層巔,斷崖收晚煙。
筆底兩三字,人間千百篇。
心手不相知,石上墨成池。
劫石有消日,此墨無盡時。
興致勃勃登上高山之巔,斷崖處晚煙漸漸聚攏。筆底只寫下寥寥兩三字,抵得上人間千百篇文章。心和手似乎互不相知,石頭上墨汁已積成了池。即使劫石有消毀的日子,這墨的韻味卻永無盡頭。
上層巔:登上山頂。
劫石:佛教語,指天地一成一毀為一劫,劫石即歷經劫數的石頭,喻長久。
拾得和寒山為唐代詩僧,他們的詩作多宣揚佛理禪機。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他們在山林間參禪悟道、吟詩作畫時,有感于創作的真諦而作,體現出他們對藝術和佛法的獨特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強調簡潔而富有內涵的創作價值。其突出特點是禪意濃厚,以簡潔語言表達深刻哲理。在文學史上反映了唐代詩僧的創作風格和思想觀念。
桃花渡近莫愁村
不似劉家妒婦津
薄暮雨寒催鼓棹
隔江應有未歸人
天凈雨初霽,草木相新鮮。
碧水縈低檻,好鳥鳴樹間。
浮云薄太虛,去去亦何閒。
開軒挹蒼翠,秀色凌盤餐。
疏松動涼飆,蕭然開我顏。
況有忘憂物,重觴累我前。
放情遺滯慮,良會非偶然。
落日散孤霞,墟里明炊煙。
何當復相尋,披襟弄清泉。
今之顯應寺,仍在黃村西。此寺所原始,在明天順時。
奪門酬功自亨軏,先是北征諫者誰。上有鄺野王直職事之百司,下有陜西呂氏之一尼。其余公侯私屬五十萬,同為土木之潰師。
乾坤旋轉辟復正,御妹有言君思之。爰構梵宇跨林麓,嗣述尼功書之碑。
雨帝歸來城隍竄,手敕三通褒女冠。天地陰霾少保魂,山川金碧皇姑殿。
官家此舉太無名,乃將梵嫂為邦媛。若憶當年諫北征,何為追念王振刻木形。
自是裕陵辟親愛,不以阻諫關重輕。云窗霧閣華山女,青鳥儻自通丁寧,不者六軍所駐婦孺驚。
尼也走匿且弗暇,敢為叩馬之鯫生。洎乎承寵七十載,檀施千萬頒掖庭。
可憐一炬昆岡火,香界茫茫無限情。
片云離海嶼,吳地去隨緣。
托缽應行乞,升床亦坐禪。
舟停上塘雪,寺隔過山煙。
刺史知聞舊,無須覓鏡傳。
濤上西風起片帆,
青山攜手上巉巖。
雙江秀色看俱發,
十載清觴得共銜。
遠浦不禁回雁鶩,
高臺猶為護松杉。
求羊若許能相待,
三徑歸來荷短镵。
潮水同歸事若何,傷心咫尺蔽幽蘿。飛華幾散漻天色,落葉空隨瘴海波。獨恨三秋霜與露,誰憐百歲爾和他。已能夢接今如此,未必形銷遂可磨。
真成死別又逢秋,惜往悲回豈自繇。玉露何心依草滴,青山作意抱林浮。行云就我生遙色,哀壑從人赴遠流。負爾當年非一事,空依九辨聚千愁。
辛苦尋詩憐不寐
凄涼聞笛足相思
彷徨倚遍闌干角
知在山深在水湄
滴粉搓酥,鏤雪團香,新詩一編。想吟工謝絮,曾邀叔賞,賦成鮑茗,慣得夫憐。山映奩青,云迷桁白,絕代銷魂句早傳。鴛鴦侶,喜一般才調,一樣華年。
匆匆催返瑤天。悵月照青琴冷素弦。幸銀鉤細字,猶霏麝馥,金荃麗字,尚疊鸞箋。元相悲懷,潘郎愁結,觸撥香痕意惘然。空惆悵,望碧城飄渺,難挽飛仙。
是句亦刬,非句亦刬。
瞞瞞頇頇,生鐵門限。
如斯出世為人,瞎卻衲僧正眼。
子細撿點將來,也是徐六擔板。
窗里竹爐煙。窗外遙山。離騷香草注初完。鄰父尋梅攜酒到,掃石同看。
落日雁聲寒。木末霞丹。稚兒腰笛護牛還。先報阿翁新喜事,晚麥青攢。
大雅遺音我輩承,江門新絕管弦聲。溪山瑰麗誰為主,天地寂寥公合鳴。某水某山渾入夢,無花無酒不關情。乞骸已具胸中稿,只恐先生稿未成。
料得三千盡廢詩,如今花鳥正參差。西川過雁能投我,南海明珠欲寄誰。家學太邱還出色,官曹何遜不同時。老夫先與梅花約,公了經綸也未遲。
舊家桃李種河陽,今日紅梅自楚湘。根垡送春君意重,為移絕艷到吾鄉。黃姑曾為點冰肌,亦有緇塵染素衣。何似煙脂天賜與,暗香猶在是耶非。為君手種向南堂,誤認昌州移海棠。元是玉妃生酒暈,帳中仍帶返魂香。前身施粉忌太白,今日施朱恐太紅。說似旁人剛不信,清香萬斛在花中。殿后鞓紅色漫秾,絳桃空自笑春風。何人擊碎珊瑚樹,惱得瑤姬面發紅。舊見寒花蠟蒂紅,寧知沁入雪膚中。絕憐金谷佳人墜,到地馀香散曉風。梅花幾種盡相聞,老矣才欣見此君。相與對花文字飲,絕勝歌舞醉紅裙。人閒丹桂亦微黃,未見紅葩解有香。惟喜此花兼眾美,麝臍薰徹絳紗囊。初移湘水一枝春,剩馥還欣為我分。夢入山房三十樹,何時醉倒看紅云。歲晚紅英繞凍柯,玉人無那醉顏酡。廣平賦就如逢汝,鐵石心腸可柰何。少陵年后詠花開,未見煙脂一抹腮。可惜當時詩興動,止因東閣看官梅。坡翁著意賦三詩,謾說秾香已透肌。若見此花應絕倒,惜君生晚不逢時。花品無庸定等差,國香國色屬吾家。海棠正自慚粗俗,莫問漫山桃李花。不學江頭玉樹寒,壽陽紅粉舊妝殘。嬋娟可是慚隨俗,莫作金沙鎖骨看。客來試與倚欄干,拂拂清香觸鼻端。盡做北人渾不識,不應敢作杏花看。全體江梅臘里芳,紫綿新拂漢宮妝。臨川借得江梅句,傾國天教抵死香。詩老為花空自忙,想應未識此奇芳。青枝綠葉何須辨,桃杏安能如許香。只說梅花似雪飛,朱顏誰信暗香隨。不須添上徐熙畫,付與西湖別賦詩。縞裙練帨玉為肌,誰點微赪向北枝。若使羅虬見顏色,定須將此比紅兒。自昔梅花雪作團,紅梅晚出可人看。江梅不解追時好,祇守冰姿度歲寒。
蘭心蕙質雪為姿,
意氣橫飛足振奇。
憂國如焚托諷諭,
蛾眉真個愧須眉。
雄雞斷其尾,不罹廟犧網。
我雖風塵客,每動出塵想。
此卷知為誰,對之心神爽。
流水不肯住,終古但長往。
浮云蕩虛壁,倏忽歸渺茫。
有生疇不化,達士襟懷敞。
散發入山深,箕踞青苔上。
水云堆里小樓臺,
石徑無塵長綠苔。
何處幽人特相訪,
兩舟撐入柳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