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凈應老道源往浙右
片云離海嶼,吳地去隨緣。
托缽應行乞,升床亦坐禪。
舟停上塘雪,寺隔過山煙。
刺史知聞舊,無須覓鏡傳。
片云離海嶼,吳地去隨緣。
托缽應行乞,升床亦坐禪。
舟停上塘雪,寺隔過山煙。
刺史知聞舊,無須覓鏡傳。
如一片云自海上島嶼飄離,前往吳地隨順因緣而行。托著缽盂應是去化緣行乞,登上法座亦可坐禪修行。小船停泊在覆雪的上塘,古寺隱于山間繚繞的煙中。浙右的刺史與您舊識已久,無需再尋途徑傳遞消息。
片云:喻指行腳僧人如浮云般漂泊不定。
海嶼:海上島嶼,指凈應老道源原所在之地。
托缽:僧人持缽化緣,為佛教日常修行方式。
升床:登上法座講經或坐禪,代指弘法修行。
上塘:地名,今浙江杭州一帶的上塘河。
刺史:唐代州級行政長官,此處指浙右地方官員。
鏡傳:或指通過媒介傳遞消息,此處意為無需額外通傳。
此詩為送別僧人凈應老道源前往浙右(今浙江)時所作。唐代佛教盛行,僧人云游傳法普遍。作者與道源交好,且知其與浙右刺史有舊識,故以詩相贈,既表離別,亦示寬慰。具體創作時間無考,當在唐代浙右地區。
詩通過描繪道源赴浙右的行止(托缽、坐禪、舟停),展現其修行生活的平實與禪意;尾聯提及與刺史舊識,體現對其行程順遂的期許。語言質樸,禪意濃厚,是唐代送別詩中融合佛教元素的典型之作。
弱毫寸紙有馀地,如見天閑八尺龍。坐想時危真致此,兩軍旗鼓噪西風。
千里勞師遠入秦,久聞醫術妙通神。坐中不問三生話,指下求痊一病身。早使惠風蘇草木,要令幽谷變陽春。慈悲最是僧家事,況是僧家最上人。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士氣未饒軍氣振,文場端似戰場酣。九關虎豹看勁敵,萬里鹍鵬佇劇談。老眼摩挲頓增爽,諸君端是斗之南。
珠江煙島泊蘭橈,別緒逢春綰柳條。騏驥自能追紫電,鳳鸞應是到青霄。羅浮卓錫泉何在,洙泗逢原路豈遙。誰向江門學云臥,問津元不待相招。
哲人高臥處,龍氣尚蒸云。恩重隆中顧,心勞渭上軍。奇謀存八陣,天意竟三分。多少英雄恨,歸鴉帶夕曛。
靈壽扶來似孔光,感時懷舊一悲涼。蟾枝不獨同攀桂,雞舌還應共賜香。等是浮休無得喪,粗分憂樂有閑忙。年來世事如波浪,郁郁誰知柏在岡。屢把鉛刀齒步光,更遭華袞照厖涼。蘇門山上莫長嘯,薝卜林中無別香。燭燼已殘終夜刻,槐花還似昔年忙。背城借一吾何敢,慎莫樽前替戾岡。
歲晏經新息,晨征念路遙。輕冰方盡合,殘雪未全消。行客歸心切,居民餒腹枵。停車徒自感,只合返漁樵。
高人好幽棲,志不在華轂。嘯歌擷蘭軒,俯仰無不足。湖之水兮湘之山,悵余昔游始東還。澧有蘭兮沅有芷,言擷秋芳渡江水。蒼梧黯慘浮云重,帝子遺廟丹青空。長洲極浦落日外,坐見千里生蒿蓬。靈氛掩淚歌九歌,夫君不來愁奈何。薋菉充幬艾盈佩,玉玦捐棄江之沱。江沱隔絕秋風早,綠葉青青紫莖好。露華香撲芙蓉裳,佩服從君可終老。我有猗蘭操,塵土混濁久不聞。為君彈一曲,要使六合揚清芬。揚清芬,覲九嶷,舞干羽,三苗來。洞庭無波春草香,卻棹木蘭游三湘,毋使下女徒悲傷。
金陵留都根本地,內兵三十有七衛。祖宗養士二百年,士飽馬肥日嬉戲。計司稍緩散芻糧,眾怒甘心黃侍郎。坐令軍士發憤怨,誰為國家存紀綱。昔年云中曾再變,邊鎮承平駭聞見。將無紀律軍益驕,張李被害城蕭條??傊票卣饔兄兄鳎闯菦皼坝炑試??;市谋居D首惡,勞苦邊軍豈恩薄。瓚乎代鎮反側安,綰也撫綏耄倪樂。留都近事鑒匪遠,事定旦夕威不損。孝陵功德天眷深,萬歲金湯固根本。君不見郭疤子徐氈兒,大同城下甘淩遲?;熟`四振況京輦,慎勿干紀勞王師。
塞北風塵猶苦寇,江南煙景自春秾。已輸遼海三千里,更道鶯花百萬重。賭墅圍棋方鎮靜,綸巾揮扇詡從容。和戎畢竟全非策,又報甘泉十二烽。
趙普元為社稷臣,君臣魚水更何人。難虛雪夜相逢意,海錯猶堪佐酒巡。
林當大道側,客出古城隈。欲就七賢飲,還邀二仲來。鳥聲流碧樹,人影墮蒼苔。不必淮南桂,淹留日幾回。
古今才名孰可數,人言羅鄴詩中虎。異哉石枕虎豹形,枕虎哦詩魂不驚。珊瑚琥珀未為寶,此物辟邪人見好。向來借我枕向云松巢,黃斑逐隊聲咆哮。
老誦劬勞易感傷,一年一度拜金塘。食蓮正憶慈顏遠,毀璧新增苦淚滂。松蠹穹林成禿帚,草荒高冢蔽幽篁。山哀浦思愁余極,陣陣溪風葉葉黃。假汝稀年只八年,爭教老境不凄然。青山慈母已黃壤,綠鬢中男馀白顛。天外群鴻隨滅沒,云間孤鶴自蹁躚。共攜斗酒澆墳土,衰淚何由滴到泉。
獨立寒流吊楚宮,后門前檻思無窮。三年已制思鄉淚,百尺方資柱石功。灞水橋邊倚華表,樂游原上有西風。江魚朔雁長相憶,云水升沉一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