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同陸華父黃元光泛海登佛教臺
濤上西風起片帆,
青山攜手上巉巖。
雙江秀色看俱發,
十載清觴得共銜。
遠浦不禁回雁鶩,
高臺猶為護松杉。
求羊若許能相待,
三徑歸來荷短镵。
濤上西風起片帆,
青山攜手上巉巖。
雙江秀色看俱發,
十載清觴得共銜。
遠浦不禁回雁鶩,
高臺猶為護松杉。
求羊若許能相待,
三徑歸來荷短镵。
江濤之上西風勁吹,一片船帆高高揚起;與友人攜手攀登,來到青青山巒的陡峭巖崖。雙江秀美的景色一同奔來眼底,十年間的清酒今日得以共飲。遠處的水濱擋不住南歸的雁鴨,高臺上依然守護著蒼翠的松杉。若能像求仲、羊仲那樣等待我歸隱,我便歸居田園,扛起短鋤過閑適生活。
巉(chán)巖:高而險的山巖。
清觴(shāng):清酒,酒杯。
遠浦:遠處的水濱。
求羊:指漢代隱士求仲、羊仲,后借指隱者或友人。
三徑:西漢蔣詡歸隱后,于院中辟三徑,只與求仲、羊仲往來,后指歸隱者的家園。
荷(hè)短镵(chán):扛著短柄的農具,指農耕生活。
此詩為秋日與友人陸華父、黃元光泛海登佛教臺時所作。詩人與友人久別重逢,同游賞景、共飲清酒,觸景生情,借登山攬勝之機,抒發對友情的珍視及隱逸生活的向往。
詩中描繪秋日泛海登山的雅事,以景寄情,用典傳意,既展現自然之美與友情之深,又暗含歸隱之愿,語言清新,意境恬淡,是一首融寫景、抒情、言志于一體的山水紀游佳作。
一笑匆匆竟束裝,飄然閩海控飛航。
水從螺女江邊靜,月到龍王社里涼。
榕葉黑連秋夜雨,橘林黃帶曉天霜。
衣間浣盡緇塵色,何似低迷在故鄉。
一臥山林道自尊,舍人今似浦長源。
天年何但樗堪比,手種槐陰已滿門。
珠樹嶺前看五松,大鄣丘壑貯君胸。
東來客有青霞佩,為向關前認是龍。
學馀酒后無多事,
秋色澄園隨意收。
最愛叢香濃綠裹,
晨飄恬靜晚飄稠。
日色清如照,
前林葉未零。
海東新隼至,
一點在青冥。
亦自酬佳節,何當病故侵。綵絲從女競,蒲酒賴妻斟。時序他鄉物,風塵倦客心。放舟吾舊侶,應向越江潯。
抱病無端午,驚從稚子傳。折蒲聊舊俗,續縷更流年。佳客頻攻懶,狂夫只愛眠。山公使歸說,箕踞柳陰前。
漣漪曲曲繞柴門,
曳屐攜筇驗漲痕。
數點桃花落何處,
試沿溪水覓來源。
青泥藏化育,紅粉看芬芳。
照水有馀態,乘風無限香。
晚來花獨盛,暑后雨聲涼。
不著故不染,走盤珠自忙。
曉入金門拜紫宸,
門前錯立士如云。
未容密侍君王宴,
祇許鈞天隔殿聞。
東風駘蕩楊花舞。怎忽地、把春催去。人意已闌珊,又是蕭蕭雨。玉卮不耐斟香醑。自起撥、水沉煙縷。和影訴年華,梁燕聞私語。
軟風吹落殘紅片。卻誤怪、穿花雙燕。背立把青枝,淡影斜陽院。窗蕉葉葉當心卷。欲寄恨、題詩又懶。暮色漸昏黃,隔箔聞微嘆。
圣道無涯誰得之,循循上達老天知。
千年脈絡英賢續,百折江河砥柱支。
今日共吟依韻句,移時誰掇打頭枝。
笑看世事無憑處,且步陽關遞酒卮。
我或求珷玞,人或畀璚玖。非不愛璚玖,向人難啟口。啟口恐吠聲,聽聽國多狗。
我或抱荊璞,人或誇燕石。非不誣此石,向人難歷歷。歷歷恐傷明,明者當自識。
人或采桃李,我或贈芙蓉。非偏愛芙蓉,直外仍通中。靜直春風表,不為眾芳容。
無極我之先,大塊我之后。問我是何物,見之亦無有。紛紛形跡間,聚散詎能久。
覆野春陰不肯晴,
舟中無酒亦無餳。
故教客子知寒食,
時有梨花一樹明。
小令尊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宮遙。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
兀坐自沈思,閒窗展卷遲。
人無離病日,天有放晴時。
孤負三秋節,空成一首詩。
還持寄吟席,此味想同之。
九道河枯古驛迷,春深風礫馬頻嘶。
故鄉此日簾櫳暖,盡試輕羅聽鳥啼。
嶺外花朝花事齊,故人載酒滿江堤。
誰知獨冒風霾色,千里鳴沙似磧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