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友人行樂
雄雞斷其尾,不罹廟犧網。
我雖風塵客,每動出塵想。
此卷知為誰,對之心神爽。
流水不肯住,終古但長往。
浮云蕩虛壁,倏忽歸渺茫。
有生疇不化,達士襟懷敞。
散發入山深,箕踞青苔上。
雄雞斷其尾,不罹廟犧網。
我雖風塵客,每動出塵想。
此卷知為誰,對之心神爽。
流水不肯住,終古但長往。
浮云蕩虛壁,倏忽歸渺茫。
有生疇不化,達士襟懷敞。
散發入山深,箕踞青苔上。
雄雞自己啄斷尾羽,就不會被選作宗廟祭祀的犧牲。我雖身處于塵世之中,卻常常生出超脫世俗的念頭。這幅行樂圖不知是為誰而作,面對它只覺心神清爽。流水永不停歇,從古至今一直奔涌向前。浮云在虛空中飄蕩,轉眼間便消散得無影無蹤。世間有生命的萬物誰能不變化?通達之人的胸懷總是如此開闊。披散著頭發深入山林,隨意地盤坐在青苔之上。
罹(lí):遭遇,陷入。
廟犧:古代宗廟祭祀用的犧牲(供品),此處指被選為祭祀用的雞。
風塵客:指身處世俗紛擾中的人。
出塵想:超脫塵世、向往隱逸的念頭。
倏(shū)忽:形容時間極短,很快。
有生:有生命的萬物。
疇(chóu):誰,哪一個。
達士:通達事理、豁達灑脫的人。
箕踞(jī jù):一種隨意的坐姿,兩腳張開,形似簸箕,此處指不拘禮節的閑適狀態。
此詩應為詩人題友人所繪行樂圖而作。友人畫作或描繪山林隱逸之景,詩人借此抒發對世俗生活的厭倦與對超脫境界的向往。創作背景或與詩人經歷世俗紛擾后,渴望精神自由的心境相關。
全詩以“出塵想”為核心,通過自然意象與生活場景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追求與通達的人生態度,語言平實而意蘊深遠,是一首借畫抒懷的佳作。
短翎長喙喜喧卑,曳練雙翔亦自奇。賴有黃鸝斗嬛好,獨依蘚石立多時。綠陰青子已愁人,忍見中庭燕麥新。怊悵劉郎今白首,時來看卷覓馀春。
兩樹夾招提,三春引影低。葉中微有字,階下已成蹊。含氣同修短,分條德且齊。不容凡鳥坐,應欲俟鸞棲。
無邊落木送秋來,宋玉愁多賦更哀。淮甸烽煙連白下,楚江云影暗陽臺。漢王未惜三齋印,龐統原非百里才。俛仰去天才咫尺,幾回清夢到三臺。
婚嫁何年是了期,翛然乘興任吾之。前旌且莫驚朱鳥,后乘還聞載紫芝。孤巘芙蓉搖瀑布,晴天霹靂起雷池。翻嫌樵客穿云去,只恐摧殘月里枝。
意行隨所之,薄暮偶臨眺。依依道旁柳,青青河畔草。萬物知及時,因得暫美好。江面澹微波,山林同映照。烏云偕暝色,忽復判昏曉。遠見臥波橋,華燈正輝耀。微風吹燈影,粼粼漾未了。閣閣起蛙鳴,彌覺夜靜悄。小立入蒼茫,已失低飛鳥。
靈巖山正當胥口,落日西南望太湖。雙島如螺浮欲吐,片帆和鳥去俱無。閒論往事何能說,不見高人試一呼。慎勿近前波浪恐,大都奇絕在模糊。
一落顛崖不自由,春風相對說牢愁。稚驢黑月光中吼,饑鼠青燈影下游。豈料乾坤成墮甑,始知身世是虛舟。遙憐海上今塵土,前代風流不肯休。東風吹草日高眠,試把平生細問天。燕子愁迷江右月,杜鵑聲破洛陽煙。何從林下尋元亮,只向塵中作魯連。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斂便神仙。
東園春正好,游樂預相招。詩酒如無伴,鶯花也寂寥。
蚳蟻微螨自惜身,龍孫何躍瘞囂塵。宏場疆域成枵腹,不日堪吞第十人。血汗賒錢換食衣,萬人蹇命一人肥。汶汶未了余生事,此去黃泉喚不歸。
黃蘆寶積寺,創自鏡禪師。佛殿已百歲,僧房今六支。洞庭山入牖,笠澤水通池。他日吾將到,來題壁上詩。
飛花疊疊簇芙蓉,玉蕊冰條幾萬重。畢竟舞臺誰得似,海天風急戰群龍。
齊已才名自不群,遠公禪學更無倫。曾同寺里看明月,忍向山中哭白云。法相本空心自悟,去來無礙道長存。誰知一滴曹溪水,洗盡人間萬劫塵。
世變無窮客恨長,欄干遍倚怕斜陽。滿籬黃菊無心看,付與游蜂自在忙。
九日高臺墜露清,千年殘觀紫煙平。鐵橋不見仙人過,玉舄空留海客名。鵠嶺曉看閶闔色,鸞霄秋送佩環聲。澗邊瑤草空相待,游戲玄洲下赤城。
清夜放船好,長江正渺如。風行流水上,月出遠山初。飛鶴盤空迥,潛蛟隱浪虛。英雄有遺恨,臨泛獨躊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