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晦齋宿太一宮都監姚高士示劉長翁及湯仲能諸公唱酬詩軸因和韻二首 其二
孤云蹤跡混風塵,藹藹陽和滿一襟。
招得鴛班同勝賞,肯教牛鐸嗣清音。
庵當黛面雪霜峭,洞鎖玉臺煙雨深。
何日與師攜手去,胎仙同看舞琴心。
孤云蹤跡混風塵,藹藹陽和滿一襟。
招得鴛班同勝賞,肯教牛鐸嗣清音。
庵當黛面雪霜峭,洞鎖玉臺煙雨深。
何日與師攜手去,胎仙同看舞琴心。
我如孤云般的行蹤混跡于塵世之中,心中卻滿是溫和的氣息。招來朝中官員一同盡情欣賞美景,怎肯讓粗劣的聲音接續高雅的清音。庵堂正對著如黛的山峰,顯得雪霜般峻峭,山洞鎖住如玉的高臺,籠罩著深深的煙雨。什么時候能和您攜手同去,一起看仙鳥伴著琴音起舞。
晦: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
孤云:比喻孤高的人,這里作者自比。
藹藹:溫和的樣子。陽和:春天的暖氣,比喻溫和的氣息。
鴛班:指朝官的行列。
牛鐸:牛鈴,聲音粗劣,比喻平庸的聲音。清音:高雅的聲音。
黛面:形容山峰顏色如黛。
胎仙:指仙鶴。琴心:指琴音。
此詩創作于作者在九月晦日于太一宮齋宿之時。太一宮是道教宮觀,作者在此處看到劉長翁及湯仲能諸公的唱酬詩軸后和韻而作。當時作者可能處于塵世的喧囂中,在道教宮觀的環境里,引發了他對超脫塵世、追求高雅境界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高雅境界的追求和對超脫塵世生活的向往。其特點在于意象豐富、意境清幽,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精神追求。
延秋夜啼烏,達官盡避走。
棲棲復皇皇,可笑喪家狗。
妻孥亦何知,作計隨人后。
旅瑣悲焚巢,自貽復誰咎。
失火賀參元,吾思柳子厚。
區區保叢殘,無異千金帚。
長恩獨何事,殷勤為我守。
炳燭念余光,雅意寧忍負。
歲除修闕典,會當酬杯酒。
泊宅無安居,此愿竟償否。
久宦拋廬舍,銜恩展墓田。歲時違灑拂,霜露幾凄然。
馬踏殘秋草,烏啼古樹煙。孤忠猶未白,何敢報重泉。
地下音容在,人間歲月侵。年將世澤遠,江與淚痕深。
鳥雀荒村路,松楸久客心。空勞岵屺詠,終廢蓼莪吟。
春江上。見鸂鶒、濛濛飛碧浪。草間珠露猶垂,岸左紅蘭才長。
東風斜日,小玉門前纜烏榜。正離人、好夢初醒,雙擁紅篝凝想。
因念十載漂零,長則在、水驛煙程來往。手把金尊和淚說,枉說是、畫眉張敞。
如今便、花開花謝,祇憑得、紅襟梁上講。送朗行、獨憑小樓,櫓聲水面搖響。
甲申天崩明不臘,九廟神靈哭閶闔。
嚆矢由來啟仁圣,我祖鷹揚委身正。
金戈鐵馬氣軼群,往往傳避飛將軍。
太原言言賊城守,矢石如山計持久。
蔽身土簏一何怯,被羽先登老謀捷。
明月不見舊牙旗,寒雁亂下汾河湄。
誰云燕趙有佳人,越女今看翠黛新。一曲清歌君不見,馀音猶自繞梁塵。
清歌宛轉玉簫閒,嬴女空傳引鳳還。任是蕭郎同化去,何如卻住在人間。
往者左司公,會作荊州牧。
君時雖從行,所志惟圣讀。
試以身所經,參之耳曾熟。
天開福祚慶連綿,
城固金甌億萬年。
門對青山斜一角,
西來爽氣靖烽煙。
一般顏色一般香,
香是天香色異常。
真宰功夫精妙處,
非容人意可思量。
慣送好春歸去。怕和花語。
一簾殘夢醉醒中,禁得這番紅雨。
群玉山頭仙侶。亂云無處。
不須鄉淚染江流,倩個燕兒傳與。
縹緲青溪畔,山翠欲粘天。縱云臺上,攬風招月自何年。
新舊今逢二妙,人地一時清絕,高并兩峰寒。歌發煙霏外,人在去留間。
著方床,容老子,醉時眠。一尊相屬,高會何意此時圓。
況是古今難遇,人月竹花俱妙,曾見句中傳。不向今宵醉,忍負四嬋娟。
圣代征無敵,綏藩偶用兵。
貔貅穹野宿,雕鶚陣云平。
上將靴藏匕,名胡頸縶纓。
生還軍氣樂,羌笛玉關清。
步幽遐。屧廊黃葉,西風響出樵車。
嘆斷壁倉皇殘霸,好山分付名娃,月明自斜。
秋容相對倉華。眉黛依稀岫萼,髻鬟散作云花。
問鹿跡荒臺,何年枯蘚,馬蹄片石,誰家芳草,
空馀歌舞銷塵故國,登臨費淚天涯。
黯流霞。飄零滿溪舊紗。
閶闔城頭白雁聲,書來千里見平生。
我從海嶠游方適,君已天臺賦早成。
馬隊不妨猶講肆,蟻陂何必但藏名。
三年欲報相思字,惟有梅花驛使行。
海角岐頭城已破,夜行十里寄山樓。傷心滾滾東流上,無數新尸水亂浮。
春霧茫茫入小樓,誰知樓上有人愁。夷人不解唐人語,傳譯何從免滯留。
寇盜紛紛寔可哀,新倭復報泊船來。此身羈絆春將半,遙憶故園花自開。
歐風日東漸,學說競趨新。莘莘黌舍子,六籍誰復親。
《法言》久覆瓿,《論語》可代薪。迂儒不解事,矩薙守先民。
莊生嘗竊笑,章甫適文身。徒然抱殘缺,終恐委灰塵。
祖龍恣焚坑,孔壁未盡湮。吾觀今日事,酷烈甚暴秦。
浮生無百年,遘此大化淪。成毀何足道,掩卷潛悲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