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藏書感賦 其四
歐風日東漸,學說競趨新。莘莘黌舍子,六籍誰復親。
《法言》久覆瓿,《論語》可代薪。迂儒不解事,矩薙守先民。
莊生嘗竊笑,章甫適文身。徒然抱殘缺,終恐委灰塵。
祖龍恣焚坑,孔壁未盡湮。吾觀今日事,酷烈甚暴秦。
浮生無百年,遘此大化淪。成毀何足道,掩卷潛悲辛。
歐風日東漸,學說競趨新。莘莘黌舍子,六籍誰復親。
《法言》久覆瓿,《論語》可代薪。迂儒不解事,矩薙守先民。
莊生嘗竊笑,章甫適文身。徒然抱殘缺,終恐委灰塵。
祖龍恣焚坑,孔壁未盡湮。吾觀今日事,酷烈甚暴秦。
浮生無百年,遘此大化淪。成毀何足道,掩卷潛悲辛。
西方文化日益向東傳播,各種學說競相追求新奇。眾多學校里的學子,誰還會親近儒家經典。《法言》早就被棄置一旁,《論語》也能拿來當柴燒。那些迂腐的儒生不明事理,堅守著古人的規矩。莊子曾嘲笑過,把禮帽拿到文身的人那里。白白地抱著殘缺的經典,最終恐怕會被塵土埋沒。秦始皇肆意焚書坑儒,孔子宅壁里的經書都沒全被毀掉。我看如今的事,比暴秦還要殘酷。人生不過百年,卻遭遇這樣的文化淪喪。成與毀不值得一提,合上書暗自悲傷。
歐風:指西方文化。東漸:向東傳播。
莘莘:眾多的樣子。黌舍:學校。
六籍:即六經,指《詩》《書》《禮》《樂》《易》《春秋》。
《法言》:揚雄模仿《論語》所作的一部著作。覆瓿:指著作沒有價值,只能用來蓋盛醬的瓦罐。
迂儒:迂腐的儒生。矩薙:規矩法度。
莊生:莊子。章甫:古代的一種禮帽。適:到。文身:身上刺花紋。
祖龍:指秦始皇。焚坑:即焚書坑儒。
孔壁:相傳漢武帝時,魯恭王拆毀孔子舊宅,在墻壁中發現了《尚書》《禮記》《論語》《孝經》等古文經傳。
遘:遭遇。大化淪:指文化的淪喪。
此詩創作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國的時期,傳統儒家文化受到巨大沖擊。當時新思潮盛行,學校教育和社會風氣都傾向于追求西方學說,傳統文化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詩人在這樣的背景下藏書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傳統文化的衰落。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比和用典,形象地展現新舊文化沖突。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傳統文化命運的關注和思考。
翰墨者誰子?妙年出江關。剪須事浮屠,游戲在云山。時將騷臣意,寫入尺素間。嗟彼為形士,長往不知還。其心猶有慕,豈不薄茅菅?學古寧為人?誠念修已艱。圣哲雖異代,詎云不可攀?
對客讀短書,慷慨不能止。拔劍出門去,報讎燕市里。
香廚臨竹港,易損牡丹芽。卻渡蘭橈過,檀槽滴落花。
好在延祥竹,秋風日日情。幽人不復到,虛節為誰清。干蠱名無愧,貽謀事有成。鄉邦聽輿論,合附孝門銘。
秧才束發幼相依,麥已掀髯喜可知。笑殺槿籬能耐事,東扶西倒野酴醾。
泠泠澗中水,瑟瑟松上風。大音自無聽,月白千山空。
卜筑南屏寺,多因太守賢。榻移千竹潤,書枕一床眠。禮佛沉香火,看花細雨天。無緣陪勝侶,吟望獨凄然。
蘭橈過處埂蓮開,湖上何辭日日來。欲訪乾嘉諸館榭,倚虹舊額臥蒼苔。
麗句云箋敵夜光,窮兒得寶但能藏。慚無好語酬佳惠,徒詠春洲杜若香。林下無人亦自芳,幽姿閑澹若深藏。與君坐上添幽客,勝爇金爐百和香。君家詞翰妙天下,蠆尾銀鉤世所藏。贈我云藍豈宜辱,強吟春草拾馀香。兩朵幽花費詠章,是中佳境若為藏。何時同上瑤臺頂,遍玩芝田蕙圃香。
蒼梧帝逝薰弦絕,千古三侯慷慨歌。豐沛故鄉宜有感,韓彭猛士惜無多。英雄老去臺空在,魂魄來歸意若何。楚舞尊前鴻鵠起,大風幾動漢山河。
姑射神人老,行香禊事休。自然無掛礙,未必沒來由。山色淡如睡,春光深欲愁。蹈青青郁郁,恣詭觸虛舟。
馬鞍山南湓瀆西,凄涼孤冢臨荒蹊。行人借問白頭姥,云是東鄰小吏妻。良人犯法因貪墨,京府差官受驅迫。瞥然見此花娉婷,輒起狂心勢相逼。貞白之身豈可污,分甘苦樂隨其夫。寧為天邊失群雁,肯學水面雙飛鳧。發憤捐軀自經死,烈烈英風有如此。嘆息人間兒女曹,剛腸絕勝奇男子。百年過眼成匆匆,感今懷古情無窮。蒼苔怨骨斜陽里,粉閣遺基蔓草中。圣朝褒恤誰曾舉,青史芳名未收取。君不見從來埋沒知幾人,何獨區區薛家女。
溝洫空流水,關山幾戰塵。研和百里邑,無復有人民。
象骨金箋制度新,緘封千里贈情深。揮時不用遙相憶,滿面清風即故人。
腸作轆轤轉,淚作素綆垂。獨坐不能言,傍知思憶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