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湯提刑賦南園玉繡毬花二首 其二
愁煙泫露泣明妃,萬蝶魂迷倦不飛。帳簇流蘇裀翡翠,階翻蹴鞠落珠璣。瓊葩分韻香疑減,柳絮成團似卻非。風雨朝昏他日約,忍令容易失芳菲。
愁煙泫露泣明妃,萬蝶魂迷倦不飛。帳簇流蘇裀翡翠,階翻蹴鞠落珠璣。瓊葩分韻香疑減,柳絮成團似卻非。風雨朝昏他日約,忍令容易失芳菲。
世人重名利,
余心總不然。
束薪貨升米,
清水鐵鐺煎。
覺熟捻鐺下,
將身近畔邊。
時時拋入口,
腹飽肚無言。
疎莖秋擁翠,幽艷夕添紅。
有月長燈在,無煙燼火同。
香濃初受露,勢庳不知風。
應笑金臺上,先隨曉漏終。
所樂非吾獨,人人共此情。
往來三伏里,試酌一泓清。
世人重珍寶(《宗鏡錄》卷十五作“但重金”),我貴(《宗鏡錄》作“愛”)剎那靜。
金多亂人心,靜見真如性。
性空法亦空(《宗鏡錄》作“性通法亦通”),十八絕(《宗鏡錄》作“斷”)行蹤。
但自心無礙。何愁神(《宗鏡錄》作“聲”)不通。
(按:崔詞疑即與薛蘋同題禹廟十七人之一。)
惟舜禪功始,惟堯錫命初。九州方奠畫,萬壑遂橫疏。受箓嘗開洞,過門不下車。諸侯會玉帛,滄海薦圖書。玄默將遺世,崇高亦厭居。耘田自有鳥,濬澤豈為魚。家及三王嗣,殷囚百代如。靈容肅清宇,袞服閉荒墟。棗徑愁云暮,松扉撤祭余。叨榮陵寢邑,懷古益躊躇。(見《會稽掇英總集》卷八)
回合千峰里,晴光似畫圖。
征車隨反照,候吏暎寒蕪。
石瀨侵行徑,溪云拂路隅。
未酬知己分,寧敢學潛夫。
八十年來辨東西(《五燈會元》作“西東”)
如今不要白頭公(《五燈會元》作“翁”)
非長非短非大小
還與諸人性相同
無來無去兼無住
了卻本來自性空
行學非真道,徒勞神與軀。
千里尋月影(《宗鏡錄》卷四一作“千生尋水月”),終是枉工夫。
不悟緣聲色,當今學者疎。
但看起滅處,此個是真如。
端坐求如法,
如法轉相違。
拋法無心取,
始自卻來歸。
無求出三界,
有念則成癡。
求佛覓解脫,
不是丈夫兒。
古人重義不重金,曲高和寡勿知音。今時志(《宗鏡錄》、《偈頌》作“學”)士還如此,語默動用跡難尋。所嗟世上歧路者,終日崎嶇狂(《宗鏡錄》、《偈頌》作“枉”)用心。平坦旃檀不肯收,要須登險(《宗鏡錄》作“陟”)訪椿林。
窮子舍父遠逃逝,卻于本舍絕知音。貧女宅中無價寶,卻將秤賣他人(《宗鏡錄》、《偈頌》作“小秤買他”)金。
心無相,用還(《偈頌》作“能”)深,無常境界不能侵。運用能隨高與下,靈光且(《偈頌》作“元”)不是浮沉。無相無(《偈頌》、《宗鏡錄》無此字)心能運曜,應聲應色隨方照。雖在方而不在方,任運高低總能妙。
亦(《偈頌》、《宗鏡錄》作“尋”)無頭,復無尾,靈(《偈頌》、《宗鏡錄》作“焰”)光運運從何起?只今起者便是心(《偈頌》、《宗鏡錄》作“祇者如今全是心”),心用明時更何你(《偈頌》、《宗鏡錄》作“心用明心心復爾”)。
不居方,無(一作“何”)處覓,運用無蹤復無跡。識取如今明覓(《偈頌》作“密”)人,終朝莫慢(《偈頌》作“漫”,《宗鏡錄》作“謾”)別求的。
懃(《宗鏡錄》作“勸”)心學,近藂林,莫將病眼認花針。說教本窮無相理,廣讀元來不識心。
了(《偈頌》、《宗鏡錄》作“識”)取心,識(《偈頌》、《宗鏡錄》作“了”)取境,了心識境(《偈頌》、《宗鏡錄》作“識心了境”)禪河凈。但(《宗鏡錄》作“若”,《偈頌》作“知”)能了境便識心,萬法都如闥婆影。
勸且學,莫為師,不用登高向下窺。平源不用金剛鉆,劍刃之中錯下錐。
向前來,莫人我,山僧有曲無人和。了空無相即法師(《偈頌》作“了境心空即法王”),不用綾羅將作幡(《偈頌》作“為播”)。
可中了,大希奇,大人幽邃不思議。(《偈頌》三句作“大幽邃,不思議,可中學得大希奇”)。自家壞(《偈頌》作“懷”)卻真寶藏,終日從人乞布衣。
取境界,妄情生,只如水面(《偈頌》作“上”)一波成。但能當境無情計(《偈頌》作“系”),還同水面本地平。
應大軀,應小軀,運用只隨如(《偈頌》作“如隨”)意珠。被(《偈頌》作“披”)毛戴角形雖異,能應之心(《偈頌》作“應物之情”)體不殊。
應眼時,若千日,萬像不能逃影質。凡夫只是未曾觀,那得自輕而退屈。
應耳時,若幽谷,大小音聲無不足。什(《偈頌》作“十”)方鐘鼓一時鳴,靈光運運常相續。
應意時,絕分別,照燭森羅長(《偈頌》作“恒”)不歇。透過山河石壁間,要且照時常寂滅。
境自虛,不須畏,終朝照燭無形(《偈頌》作“元無”)對。設使(《偈頌》作“爾”)任持浮幻身,運用都無舌身意。(南唐靜筠二僧《祖堂集》卷十四,宋子升、本如《禪門諸祖師偈頌》卷上之下,另《宗鏡錄》卷九〖作古德歌〗、卷十八、卷四四、卷九八收此歌部分文字。)
野濶平收潦水香,
園林恰似鄭公鄉。
懶云未許寒風卷,
落葉從他零露傷。
夜靜猿聲添客淚,
朝聞雁字引詩狂。
生涯不共秋光老,
濁酒丹經一釣航。
客路去漫漫,桐溪上水灘。
扣船乘曉月,欹枕聽回灘。
煙重江楓濕,沙平宿鷺寒。
閑吟試一望,疑在畫屏看。
此是南山石,將來造井欄。
流傳千萬代,各結佛家緣。
盡意修功德,應無朽壞年。
同霑勝福者,超于彌勒前。
威鳳昔未起,茲山嘉氣深。逶迤抱川阜,蘿蔦方沈沈。
龍節稍巖徑,星軒伴幽尋。嘗聞謝公事,今嘉昭曠心。
絕頂上巍峨,秋晨好登臨。蘆洲辨微色,天籟聞虛吟。
支策睇歸湖,舒情凝遠岑。徘徊繞靈傘,登坐延芳襟。
溪路鏁重扃,松門交翠陰。貞姿在空谷,瑞色仍棲林。
晚靄覆回汀,輕橈環碧潯。探奇幸陪唱,愿繼咸池音。(見《會稽掇英總集》卷四)
聽說衲僧牧護,任運逍遙無住。
一條百納瓶盂,便是生涯調度。
為求至理參尋,不憚寒暑辛苦。
還曾四海周游,山水風云滿肚。
內除戒律精嚴,不學威儀行步。
三乘笑我無能,我笑三乘謾做。
智人權立階梯,大道本無迷悟。
達者不假修治,不在能言能語。
披麻目視云霄,遮莫王侯不顧。
道人本體如然,不是知佛去處。
生也猶如著衫,死也還同脫袴。
生也無喜無憂,八風豈能驚怖。
外相猶似癡人,肚里非常峭措。
活計原無一錢,敢與君王鬬富。
愚人擺手憎嫌,智者點頭相許。
那知傀儡牽抽,歌舞盡由行主。
一言為報諸人,打破畫瓶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