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巡行;巡察。
1.出自《三國志·吳志·陸遜傳》遜遣親人韓扁赍表奉報,還,遇敵于沔中,鈔邏得扁。
2.出自《貴耳集》錢穆父尹開封,有店主告有道人獨賃一房……擁爐鑄錢,未半夜,三千成矣,不敢不告。穆父遣人邏之。
3.出自《牧犢行》牧童牧犢畏虎欺,挽弓邏之不敢離。
4.出自《圍城紀事六詠·警奸》邏者見之喜且嘩,侵晨縛送縣令衙。
2.
邏卒;巡行兵。
1.出自《魏書·袁翻傳》廣開戍邏,多置帥領(lǐng)。
2.出自《新唐書·李密傳》密羸行入關(guān),為邏所獲,與支黨護送帝所。
3.出自《宋史·薛向傳》向諜知之,主者覺,縱使亡去,向遣邏捕取之。
4.出自《孝靖顏先生傳》先生左足傷,為邏所得。
3.
遮攔。
1.出自《演雅》詩桑蠶作繭自纏裹,蛛蝥結(jié)網(wǎng)工遮邏。
2.出自《炎徼紀聞·岑猛》華林賊,來亦得,土兵來,死不測。黃狐跳梁白狐立,十家九家邏柴棘。
4.
山溪的邊緣。
1.出自《歲暮自廣江至新興往復(fù)中題峽山寺》詩海虛爭翡翠,溪邏斗芙蓉。
2.出自《中巖》詩赤巖倚竛竮,翠邏森戌削。
5.
用同“捋”。參見“邏袖”。
1.出自《西游記》又只見那洞外跳出幾個小妖,在外邊??喝喝,伸拳邏袖,弄棒拈槍。
1.不自夸耀。
違法不法行為|不法奸商。
1.不平常;杰出。
1.無須煩勞。
2.不急躁。
3.不煩冗。
1.不犯法。
2.不必;用不著。
1.無方。
1.見"不妨事"。
可以,無妨礙但說不妨|不妨試試看。
1.唐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二"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后以"不廢江河"贊揚作家或其著作流傳不朽。
1.白白得到的好處。
1.不服氣;不平。
2.不料。
1.車子前高后低叫軒,前低后高叫輊。謂不分高低上下。
1.《詩.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漢鄭玄箋"胡之言何也,賢者見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別皂白言之于王也。"后以"不分皂白"謂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①不怨恨不忿黃鸝驚曉夢。②不平;不服實在氣不忿|心中有些不忿。
1.不奢不儉,多少合宜。
1.不足;不夠。
1.不服。
1.不服罪;不認錯。
2.不聽勸解。
1.不順手,不聽使。
1.不從事,不經(jīng)營。
2.不佩帶。
3.不臣服;不順服。
4.不甘心;不承認。
5.不信服;不相信。 6.不習(xí)慣。
1.不平;不心服。
1.不能適應(yīng)某地的氣候﹑飲食等。
1.不相合。
1.亦作"不付能"。
2.才能夠;好容易。不,助詞,無義。
1.見"不甫能"。
1.無法再活下去。
1.不完備;不兼?zhèn)洹?
2.不應(yīng)當。
3.不欠。
1.無能,不稱職。
2.不愿意承擔某種任務(wù)。
1.指粗俗,下流。
2.淫亂的婉詞。
1.不干休。
2.有干系,擺脫不了。
3.指常鬧神鬧鬼。
1.亦作"不v魀"。
2.行為端正。
3.猶言尷尬。指行為鬼祟,神色態(tài)度不自然。不,助詞,無義。
4.事情棘手,有麻煩,使人困窘。
1.方言。趕不上。
1.謂沒膽量,沒勇氣。亦表示沒有膽量做某事。
2.指沒有膽量做某事。
3.方言。不要。
4.謙詞。猶不敢當。
1.《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貴德攀。感郎意氣重,遂得結(jié)金蘭。"俗語"不敢高攀"本此。言不敢跟社會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結(jié)成親戚。
語出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湖名)一步也?!焙笥靡孕稳葜斝∩魑?。
1.《論語.述而》"子釣而不綱。"綱是網(wǎng)上端總繩,引申指大網(wǎng)。謂孔子不用大網(wǎng)橫斷流水以取魚◇以"不綱"謂朝廷失去綱紀,政治混亂。
1.不恰當,不得當。
1.不至。
2.不可相斗。
1.供給不足;匱乏。
2.猶言不暇,來不及。
1.沒有根據(jù);荒謬。
1.不經(jīng)事;不懂事。
1.無功。
1.不恭。共,"恭"的古字。
2.不具備。
不能共存于世。指仇恨極深,勢不兩立不共戴天的死敵。
1.不夠;不到。
1.不隨便;不馬虎。
不隨便言笑,指態(tài)度嚴肅莊重天性沉默,不茍言笑。
1.不到;不夠。
1.無罪。
2.指無罪之人。
3.不必,不一定。
1.古代王﹑侯自稱的謙詞。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