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秦始皇焚書坑儒。
1.亦作"干陵"。
2.干犯欺凌。
1.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合葬墓,在陜西干縣梁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陵前排列大型石人﹑石獸﹑華表等石刻,其中著名的有翼馬﹑石獅﹑述圣記碑和無字碑等,是唐代造型藝術的代表作品。解放后,對干陵的一些陪葬墓進行了發掘,如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及章懷太子墓等,發現了極為精美的壁畫﹑線雕畫和大量的陶俑等歷史文物。
1.虔劉。劫掠;殺戮。
同一水系內全部支流所流注的河流。也叫主流。
把固體燃料和空氣隔絕,加熱使分解,如煤干餾后分解成焦炭、焦油和煤氣。也叫碳化。
1.《易.干》"九五,飛龍在天。"《干》卦第五爻為天子在位之象,因以"干龍"喻帝王。
1.干櫓,盾牌。
2.喻護身的東西。
1.小盾大盾。亦泛指武器。
1.主要路線;干線。
1.猶入呂。古稱律為陽,呂為陰,故以"干呂"謂陰氣調和。
1.即陽律。指十二律中的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
1.指治事的才能與謀略。
1.天網。比喻帝王廣收人才的措施。
1.凈得。
干什么您~說這些話?ㄧ你問這件事~?
1.亦作"干縵"。
2.即紗籠。用棉布制成的圍在腰部以下的一種服飾。
1.旌旗的一種。以旄牛尾飾旗竿,作為儀仗。
2.《詩.墉風》篇名。《詩序》謂此詩是贊美"衛文公臣子多好善,賢者樂告以善道也。"
1.觸犯;冒犯。
1.投機圖利。
2.指僥幸之利。
3.冒險僥幸。
4.貪求;貪得。
5.侵吞公家或別人的財物。
1.請托;請求。
1.謂諂媚求寵。
1.謂辦事干練敏捷。
1.求取名位。
1.干犯名教和道義。
1.猶天命。
1.見"干鏌"。
1.干略。
1.不喂奶的保姆。
1.指太子。
1.見"干寤"。
1.干涉擾亂。
1.猶才能。
1.猶干沒,侵吞公家或別人的財物。
1.詈詞。
1.猶干綱,朝綱。
1.猶舞弄。
1.能干的奴仆。
1.義女。
1.嘔而不吐。
1.即感光片。用于攝影或翻印的底片。
1.辦事能干的仆役。
干(盾)和戚(大斧)。古代武舞執干戚操干戚以舞|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1.乞求,求取。
1.上天的啟示。
1.水量少,水位淺。
2.指江湖池沼的水淺處。
1.強干而有力。
1.干求竊取。
沒有血緣關系或婚姻關系而結成的親戚,如干爹、干娘。
1.請托。
1.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