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魚,體側扁,頭短,口小,背部青灰色,腹部銀白色,長約30厘米,嘴邊有兩對短須。生活在淡水中,不耐低溫,是珠江流域等地區的重要經濟魚類。也叫土鯪魚。
2.
見“鯪鯉”。哺乳動物,即穿山甲,全身有角質的鱗片,爪善掘土,吃螞蟻。
1.
古代傳說中的怪魚。
1.出自《楚辭·天問》鯪魚何所?鬿堆焉處?
2.出自《江賦》魚則江豚海豨,叔鮪王鳣,?????鲉,鯪鰩鯩鰱。
3.出自《異魚圖贊·鯪魚》吞舟之魚,其名曰鯪,背腹有刺,如三角菱,罟師畏之,網羅莫膺。
4.出自《〈天問〉纂義》郭璞《江賦》鯪鰩鯩鰱,善(李善)注亦引《天問》,其為江海巨鱗,非左思所謂陵鯉也明矣。
2.
鯪鯉。參見“鯪鯉”。
1.出自《江賦》鯪鯥?跔于垠隒,?獺睒瞲乎厱空。
2.出自《蠕范·物偏》鯪,石鯪也,陵鯉也,龍鯉也,穿山甲也。
3.
鯉魚。
1.出自《送族弟瀛洲之官安縣七十韻》陰壑集猿猱,廣澤潛鯪鱖。
2.出自按,《廣雅·釋魚》:“鯪,鯉也。”
4.
魚名。身體側扁,長約30厘米。口小,鰭長,生長迅速,肉味鮮美。是我國南方水系重要養殖魚類之一。也稱土鯪魚。
1.高懸。
1.顯揚,表揚。
1.崇高的儀則。
1.謂表明與眾不同。
1.譯述。
1.指明末李自成義軍部隊的編制單位。
2.指清代綠營兵的編制名稱。
1.超群。
1.光耀特出。
用簡短文字寫出的有宣傳鼓動作用的口號。
1.猶標置。
1.標榜,夸耀。
1.風韻,韻致。
1.標記,標志。
1.《莊子.天地》"至治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民如野鹿。"標枝,樹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無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因以"標枝野鹿"指太古時代。
1.準則。
2.猶標榜。
3.批點。
①表明特征的記號地圖上有各種形式的~◇這篇作品是作者在創作上日趨成熟的~。②表明某種特征這條生產線的建成投產,~著這個工廠的生產能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也作標識。
已知地質年代,并具有特殊性質和特征,易于辨認的巖層。如巖石的性質、顏色、厚度及所含的化石、雜質等特征。常用來進行地層對比。
1.用文字或符號標明特征,提醒注意的牌子。多置于路側。
1.記號,標志。
2.獨樹旗幟。
3.榜樣。
1.風采姿質。
相貌、姿態美麗(多用于女子)她穿上這身衣服,顯得越發~了。
1.猶品評。謂標舉品第,評定位置。多指自高位置。
2.引申為自負。
1.標明題號的書軸子。古書畫用卷子,卷端的棍桿為軸。
2.猶裝裱。
1.賭博用語。將各方的賭注通通吃進。引申為競爭時戰勝所有對手。
2.比喻到處都行得通。
1.謂理解透徹。
1.謂依靠出租房屋生活。
1.見"吃講茶"。
1.吃醋。產生嫉妒心。
1.指佶屈聱牙的文章。
1.亦作"吃烏飯疴黑屎"。
2.比喻吃誰的飯,為誰做事。
1.見"吃不消"。
1.亦作"吃喜"。
2.猶可憎。表示極度相愛。
3.猶言可愛。
4.快活。
1.見"吃閑飯"。
1.亦作"吃現成飯"。
2.比喻不勞而獲,坐享其成。
1.方言。吃喝時的姿態﹑樣子。
1.受歡迎,被人重視。
1.亦作"吃笑"。
2.被恥笑。
3.謂恥笑。
1.掛心,介意。
1.忍受辛苦。
1.亦作"吃虛"。
2.空無所獲。唐孫棨《題劉泰娘舍》詩"漢高新破咸陽后,英俊奔波遂吃虛。"清金農《懷人絕句》之十三"春城弦管春如海,多少蛾眉笑吃虛。"一說,吃虛即今言吃虧。
1.亦作"吃血"。
2.飲血酒。舊時苗族訂盟儀式。
1.比喻考試或競賽成績得零分。
1.謂靠替外國人做事謀生。
1.猶言拖過一天算一天。
1.指筵席上菜肴豐富,但實際吃的少,擺著看的多。
1.形容嘴饞﹑貪吃。
受一次挫折,得一次教訓,長一分才智沒有經驗不要緊,吃一塹,長一智嘛。
1.亦作"吃衣飯"。
2.謂營業,做買賣。
1.泛指吃﹑穿等生活資料和費用。
1.一種詩體。字句如吃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