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某些魚類體內可以脹縮的囊狀物。里面充滿氮、氧、二氧化碳等混合氣體。收縮時魚下沉,膨脹時魚上浮。有的魚類的鰾有輔助聽覺或呼吸等作用。也叫魚鰾,有的地區叫魚白。
2.
名詞
鰾膠,用鰾或豬皮等熬成的膠,黏性極強。
3.
動詞
用鰾膠粘上。
1.
魚鰾。多數魚體內可以漲縮的囊狀器官。鰾內充有氧、二氧化碳和氮,收縮時魚下沉,膨脹時魚上浮。
1.出自《夢粱錄·分茶酒店》清供沙魚拂兒、清汁鰻鰾。
2.出自《本草綱目·鱗四·鱁鮧》鰾作膠名鰾膠。
3.出自《清稗類鈔·動物·石首魚》其鰾可制鰾膠。
2.
鰾膠。參見“鰾膠”。
1.出自《虎頭牌》有他這鰾接來的兩根兒家竹箭,更有條蠟打來的這弓弦。
2.出自《宛署雜記·鄉試》鰾子二斤。
3.出自《日用俗字·木匠》木銼鯊皮磨鏡架,鋪筋粘鰾作茶盤。
3.
方言。用鰾膠黏結。引申為緊密地集聚。
1.出自《秦洛正》這會兒咱們貧農中農可真鰾成一股勁兒啦。
2.出自《第三代》廠里沒活干,把大伙兒鰾到一塊白浪費時間!
4.
河豚的別名。
1.出自《蠕范·物性》﹝鲀﹞河豚也……規魚也,鰾魚也。
5.
方言。賭賽。
1.出自《增補幸云曲》或是使碗又使瓢,咱把酒量鰾一鰾。
1.沒有什么懼怕的,什么都不怕。
1.沒有什么;說不上。
2.不足道;不在乎。
1.沒有依靠和歸宿。
1.不動腦,什么都不關心﹑不思考。
1.沒有地方可以用上它。
1.沒有什么重要。
1.佛教語。謂不被任何意念﹑事物所拘執。
1.不須著意做作。
2.謂安于現狀,不想作出什么成績。
1.亦作"無它"。亦作"無佗"。
2.沒有別的。
3.猶無恙;無害。
4.無二心,專一。
1.見"無他"。
1.沒有差謬。
1.無惡意;不變心。
1.詩文有用"無題"為題的,表示無題可標或不愿標題。
詩篇名。唐代李商隱作。寫分別后對戀人的相思之情,情意纏綿,意境深遠,是作者無題詩中的代表作。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歷來被人傳誦。
詩人作詩另有寄托,不便明確標明詩的題目,故意用無題”作為篇名。這樣的詩稱為無題詩”。有時用詩的開頭二字作為題目,但篇名不能概括全詩的內容(如唐代李商隱的《錦瑟》詩),也屬于無題詩”。李商隱的詩集中,篇名為《無題》的詩較多。
1.謂行禮中沒有一定的動作儀式。
2.沒有形體。道家形容道的玄妙抽象,佛教亦以表示教義的玄微。
3.沒有一定的體式或格式。
1.不廢;無盡。
1.謂失去庇蔭。
1.猶言不見天日。
1.原指軍將臨戰奮不顧身。《尉繚子.武議》"將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無天于上,無地于下,無主于后,無敵于前。"《淮南子.兵略訓》"其臨敵決戰,不顧必死,無有二心。是故無天于上,無地于下,無敵于前,無主于后,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后用以形容任性行事,肆無忌憚。
1.亦作"無忝和"。
2.不虛情假意,沒有詐偽。
1.猶無畑石。
1.亦作"無儋石"。
2.謂連少量存糧也沒有。形容家貧。
1.見"無添和"。
1.不雄厚。謂不強大。
1.《山海經》中所載草名。
戰敗一方向戰勝一方不附任何條件的投降,表示戰敗方的徹底失敗。戰敗國必須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并執行投降書所規定的條款。戰勝國可取消戰敗國的政府,對其承擔戰爭責任的政府官員進行審判。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西斯德國和日本即為無條件投降。
1.指不納忠言。
1.沒有田界。亦以比喻人的言行沒有約束。
1.傳說在九州外的大沼澤名。
1.沒有系統。
2.謂分裂割據,不得正統。
3.沒有統領。
1.沒有頭顱。
2.指斬首的,殺身的。
3.沒有線索可查的。
4.沒了頭腦。形容走投無路。
1.無頭公案。
1.匿名揭貼。
1.沒有線索可以查找的案件。
1.沒頭的鬼。指神話中的獝狂。
1.飛來橫禍。
1.沒有頭緒,雜亂無章。
1.沒有線索;沒有來由。
1.沒有朋友;沒有同伴。
2.指無賴之輩。
3.指無賴之行。
不用土壤而用營養液培養植物的一種栽培方法。與土壤栽培相比,具有省土地、充分利用栽培空間、避免土壤病蟲害傳播等特點。可用來種植蔬菜、花卉、苗木、水稻等。
1.謂古代帝王以天下為一家。
2.猶無窮,無所不包。
3.沒有外物。
4.指遠方。
5.猶言沒有兩樣。
1.古代謂人臣不能與別國私自往來。
1.沒有完好無傷的肌膚。
2.比喻一無是處。
1.不可以千萬計,極言數量之多。
1.見"無萬大千"。
1.不知多少萬數。極言其多。
1.猶言無論到哪里。常與"不""非"連用,表示肯定。
1.謂未有往而不返的。謂事物的運動是循環反復的。
1.無論到哪里,沒有不勝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