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出賣勞力;受雇。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崔氏之亂,申鮮虞來奔,仆賃於野,以喪莊公。
2.出自《淮南子·說山訓》被羊裘而賃,固其事也;貂裘而負籠,甚可怪也。
3.出自《南史·張敬兒傳》家貧,每休假輒傭賃自給。
2.
指雇傭。
1.出自《說文?貝部》賃,庸也。
3.
工錢,給受雇人的報酬。
1.出自《晏子春秋·雜上六》景公之時饑,晏子請為民發粟,公不許。當為路寢之臺,晏子令吏重其賃,遠其兆,徐其日而不趨。
4.
租賃;租用。
1.出自《鹽鐵論·通有》五羖賃車入秦。
2.出自《傳奇·顏濬》賃小舟抵白沙。
3.出自《兒女英雄傳》只這兩件衣裳還是托店主人賃來的。
4.出自《駱駝祥子》北平的洋車夫有許多派:年輕力壯,腿腳靈利的,講究賃漂亮的車。
5.
出租。
1.出自《洛陽伽藍記?法云寺》里內之人以賣棺槨為業,賃??車為事。
2.出自《文明小史》自己祇住得一進廳房,其余的賃與兩家親戚同住。
6.
通“任”。
1.出自睡虎地秦墓竹簡《為吏之道》審民能,以賃(任)吏,非以官祿夬助治。
1.故意抑制情感,表示鎮定,使人不測。
1.堅勁貌。
2.矯情飾行貌。
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
1.見"矯揉"。
1.謂假托君命以殺人。
1.詐稱詔命,專斷獨行。
1.違抗上司。
1.翹舌。一種發聲口形。
1.糾正失誤。
1.匡正時弊。
2.故違時俗。
1.剛強正直的人。
1.糾正世俗。
1.謂糾正和改變不良的世風民俗。
1.見"矯世勵俗"。
1.改正世風,激勵世俗。
1.舉手。
1.昂首;抬頭。
2.昂昂然自得貌。
1.猶正心。
1.矯正世俗。
2.謂故意違俗立異。
1.強壯勇武貌。
1.假托;詐稱。
1.矯正彎曲。比喻糾正偏邪。
1.同"矯枉過正"。
糾正偏差做得過了頭應該糾正浪費的習慣,但是一變而為吝嗇,那就是~了。
1.同"矯枉過正"。
1.同"矯枉過正"。
1.假冒妄為;巧詐狂妄。
1.作偽;虛假。
1.尾部翹起。
1.形容逞強好勝﹑趾高氣揚的模樣。矯尾,翹尾巴。厲角,磨頭角。
1.謂假借名義以行誣罔;虛妄。
2.假托君命,誣陷無辜。
1.猶狡詐。
1.假裝笑容。
1.見"矯潔"。
1.矯情行事。
1.違反天性。
2.改正習性。
1.虛假的言論;謊話。
2.謊說。
1.抑制差別。
2.故意與眾不同;有意立異。
1.糾正抑止。
1.改變。
1.展翅。
2.比喻施展才能。
1.假話;虛偽的話。
2.指謊說。
1.虛偽詭詐。
1.假托詔令。
改正;糾正~發音 ㄧ~錯誤 ㄧ~偏差。
1.矯正彎曲使之直。
2.比喻矯正邪僻,使歸正直。
3.揉直為枉。比喻納正直之士于邪僻。
1.假托帝王詔命。
1.指假托君命行事。制,制書。
2.指假托君命之人。
1.謂假托君命之罪。
1.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