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江河湖海上的、起伏不平的大波;波浪。
2.
名詞
像波浪起伏的東西。
3.
動詞
放縱;沒有約束;沒有節(jié)制。
4.
動詞
〈方〉逛。
5.
名詞
(Làng)姓。
6.
動詞
過分;徒。
7.
形容詞
放縱;淫蕩;放蕩。
1.
波浪。
1.出自《吳都賦》長鯨吞航,修鯢吐浪。
2.出自《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等赴成都府》詩遠水非無浪,他山自有春。
3.出自《水滸傳》正是慌不擇路,走了一個更次,望見前面滿目蘆花,一派大江,滔滔浪滾。
4.出自《雪浪花》瞧那茫茫無邊的大海上,滾滾滔滔,一浪高似一浪。
2.
起波;波動。
1.出自《魏都賦》溫泉毖涌而自浪,華清蕩邪而難老。
2.出自《周先生畫洞庭歌》不下此堂臨洞庭,水文不浪煙不動。
3.出自《山鄉(xiāng)巨變》竹扁擔在她那渾圓結(jié)實的肩膀上一閃一閃的,平桶邊的水,微微地浪起漣漪,一點也不灑出來。
3.
鼓;劃動。參見“浪拽”。
1.出自《文選·孔稚圭〈北山移文〉》今又促裝下邑,浪拽上京。
4.
輕易;隨便。
1.出自《齊民要術(shù)·養(yǎng)鵝鴨》先刻白木為卵形,窠別著一枚以誑之。不爾,不肯入窠,喜東西浪生。
2.出自《衰病》衰病不浪出,閉門煙雨中。
3.出自《慎鸞交·久要》小生素重天倫,看了生身的父母,極其尊大,不敢在他面前浪措一詞。
5.
放蕩;放縱。
1.出自《詩·邶風(fēng)·終風(fēng)》謔浪笑敖,中心是悼。
2.出自《西廂記諸宮調(diào)》辣浪相如,薄情卓氏,因循墮了題橋志。
3.出自《紅樓夢》你這會子又弄個雀兒來,也干這個浪事!
4.出自《三千里江山》嚇,吳大車,真浪!還穿紅背心。
6.
方言。逛。
1.出自《第一階段的故事》上海,花花世界,夠她浪啦!
7.
特指女性用淫蕩的言行跟男性調(diào)情勾搭。
1.出自《紅樓夢》你就死在那里伺候,又跑出來浪漢子!
2.出自《清明前后》夢英那妮子真——是……嘻嘻,把人家浪上火來了。
8.
空的;無用的。參見“浪花”。
1.出自《紅樓夢》那人先自唬的手足無措,見這般勢派,知道難逃公道,只得跪下給賈璉碰頭……賈璉啐道:“你這個不知死活的東西!這府里希罕你的那扔不了的浪東西!”
9.
用同“踉”。參見“浪蹌”。
1.出自《水滸傳》只見那個使槍棒的教頭從人背后趕將來,一只手揪住那大漢頭巾,一只手提住腰胯,望那大漢肋骨上只一兜,浪蹌一交,顛翻在地。
2.出自《水滸傳》﹝宋江﹞再飲過數(shù)杯,不覺沉醉……浪浪蹌蹌,取路回營里來。
10.
副詞。徒然;白白地。
1.出自《詩》終歸不免死,浪自覓長生。
2.出自《贈月長老》詩功名半幅紙,兒女浪苦辛。
3.出自《賀新郎·客中有懷》套曲燈前瑤斝,花間瓊珮,浪把春光虛費。
4.出自《正有二日避地到星坡得》詩平生浪有回天志,憂患空余避地身。
11.
方言。猶上。用在名詞后,表示一定的處所或范圍。
1.出自《官場現(xiàn)形記》大人路浪辛苦哉!走仔幾日天?
2.出自《只有狠心格老子嘸不狠心格娘》詩只有狠心格老子嘸不狠心格娘,你看看東村頭浪格李金郎。
12.
州名。今四川省屏山縣一帶。參閱《新唐書·地理志下》。
1.出自《新唐書?地理志下》諸蠻州九十二:……浪州。
2.出自《讀史方輿紀要?四川八?馬湖府》廢浪川州,在(馬湖)府西南。本蠻地。志云:唐嘗置羈縻長樂、浪州於此。
13.
姓。晉代有浪逢。見《通志·氏族五》。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浪氏,晉書:永嘉中,張平保青州,為其下浪逢所殺。
14.
指像波浪起伏的東西。如麥浪、聲浪等。
1.出自《樵人十韻?樵徑》爭推好林浪,共約歸時節(jié)。
2.出自《游太清宮》鴉鳴日出林光動,野闊風(fēng)搖麥浪寒。
15.
風(fēng)騷;淫蕩。
1.出自《金瓶梅詞話》轎內(nèi)坐著一個浪淫婦,后邊跟著老牽頭。
2.出自《長夜》兩個臊貨,別你媽的浪了!
16.
副詞。表示否定。相當于“莫”、“不要”。參見“浪道”。
1.出自《回中牡丹為雨所敗》詩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1.猶鐘愛。
2.極其思念。
1.謂凝聚天地間靈秀之氣。
感情專注鐘情于藝術(shù)|一見鐘情。
1.積福。
1.鐘和磬﹐古代禮樂器。
2.佛教法器。
3.指鐘﹑磬之聲。
1.周代掌鐘鼓奏樂之人。
南朝梁文學(xué)批評家。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北)人。在齊、梁時做過記室等小官。著有古代詩歌評論著作《詩品》。
1.古鐘面隆起的飾物。在鐘帶間﹐其狀似乳﹐故稱。
2.鐘乳石。
1.中有鐘乳石的石灰?guī)r洞。
喀斯特溶洞洞頂形狀像鐘乳的碳酸鈣沉積物‖有碳酸鈣的水從洞頂往下滴的過程中,碳酸鈣在洞頂沉積而成。
1.用鐘乳石和米煮成的粥。
1.即閐鐘。
在江蘇省南京市區(qū)東。因南京古稱金陵”,又稱金陵山”;又因山石呈紫紅色,陽光照映呈紫金色,故又名紫金山”。有三峰,中峰最高,海拔448米。西峰建有天文臺。名勝古跡有明孝陵、中山陵、靈谷寺等。為全國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
1.即鐘虡。鐘﹐通"鐘"。
1.懸鐘之室。
2.特指韓信被殺的長樂鐘室。
1.楚漢相爭﹐韓信屢建奇功。劉邦稱帝后﹐封信為淮陰侯。因遭呂后忌﹐被斬于長樂宮懸鐘之室。事見《史記.淮陰侯列傳》﹑《漢書.韓信傳》◇因以"鐘室之禍"指功臣遭忌被殺。
1.晩明文學(xué)家鍾惺﹑譚元春的并稱。
1.鐘與鼗。俱古樂器。
1.植物名。
1.猶言小時。指六十分鐘。
1.關(guān)押有罪官員的特別監(jiān)獄。
南宋初年的農(nóng)民起義。1130年,武陵(今河南常德)人鐘相發(fā)動農(nóng)民起義,占洞庭湖附近十九縣,鐘相被推為楚王,不久被俘遇害。楊么繼續(xù)領(lǐng)導(dǎo)起義,1133年被推為大圣天王,所部達二十萬,控制洞庭湖地區(qū)。1135年,因叛徒出賣,起義軍為宋軍所破,楊么遇難,起義失敗。
1.謂得福。
在湖北省中部,漢江中游縱貫,焦枝鐵路經(jīng)過境內(nèi)。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2年設(shè)市。人口1033萬(1995年)。名勝古跡有明顯陵、陽春臺、文風(fēng)塔、元坦及新石器時代遺址多處。
明代文學(xué)家。字伯敬,號退谷,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萬歷年間進士。官至福建提學(xué)僉事。與譚元春同為竟陵派創(chuàng)始人。提倡幽深孤峭的文學(xué)風(fēng)格。有《隱秀軒集》。
1.即鍾山。
1.春秋楚人。曾為鄭獲﹐被獻于晉。晉侯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釋而慰問之﹐問其族。對曰﹕"伶人也。"晉侯曰﹕"能樂乎?"對曰﹕"先人之職也﹐敢有二事?"與之琴﹐操楚音。晉侯語于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稱其先職﹐不背本也﹔樂操土風(fēng)﹐不忘舊也。"見《左傳.成公九年》◇多以"鐘儀"為拘囚異鄉(xiāng)或懷土思歸者的典型。
1.指青銅禮器。
1.南唐后主李煜的別號。
1.鐘和鏞。泛指大鐘。
1.鐘靈毓秀。指美好的風(fēng)土誕育優(yōu)秀人物。
2.指受美好的自然風(fēng)光的熏陶。
3.集中出現(xiàn)。
1.遼時冤者擊鐘上訴的地方。遼太祖神冊六年設(shè)置﹐穆宗時廢﹐景宗保寧三年重置。
小說家、翻譯家。臺灣桃園人。臺灣大學(xué)肄業(yè)。曾在東吳大學(xué)任教◇主編《臺灣文藝》。著有長篇小說《魯冰花》、《濁流》(三部曲)、《臺灣人三部曲》,中篇小說《摘茶時節(jié)》,短篇小說集《輪回》及譯作《歌德自傳》等。
1.指鐘子期。
內(nèi)心和外表關(guān)切之情,溢于衷表。
1.胸懷,內(nèi)心。
內(nèi)心的話;情誼共敘衷腸。
1.出自內(nèi)心的話。
1.內(nèi)心的誠意。
1.見"衷甸"。
1.赤誠的心。
1.裹傷。
1.亦作"衷乘"。
2.古代指兩馬一轅的卿車。甸,通"乘"。
1.即衷里衣。
1.在衣服里面穿鎧甲。
2.指穿上盔甲登臺演戲。
1.明察衷曲。
1.猶衷臆。
1.正確的根據(jù)。
1.產(chǎn)珠之海,喻富庶地區(qū)。
2.泛指我國南部海疆。
3.市名。在廣東省珠江入海口的西側(cè),1953年設(shè)縣,1979年改為省轄市,為我國對外貿(mào)易的主要基地之一。現(xiàn)已成為經(jīng)濟特區(qū)。
在廣東省珠江口外。1979年設(shè)市,1980年辟為特區(qū)。人口3518萬(1995年)。是以發(fā)展出口加工工業(yè)和游覽事業(yè)為主的新興城市。城市環(huán)境優(yōu)美,有海濱公園、香爐灣、鯉魚嘴、大鏡山、百廉洞等名勝古跡。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