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淶水,古水名,即今拒馬河。今河北淶源、淶水(地名),都從淶水得名。
1.
水名。即今拒馬河。發源于河北省淶源縣。
1.出自《周禮·夏官·職方氏》正北曰并州……其浸淶易。
2.出自《水經注·巨馬水》巨馬河出代郡廣昌縣淶山,即淶水也……一水東南流,即督亢溝也,一水西南出,即淶水之故瀆矣。
3.出自《讀史方輿紀要·直隸三·保定府》淶水,縣東北三十里,縣以此名,源出保安州之礬山,東南流入定興縣境,亦曰巨馬河。
2.
水名。在今山東省單縣。
1.出自《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三·兗州府上》淶水,舊在城北?!吨尽吩疲骸皢慰h城東及縣城北俱有此水?!?/p>
戲曲唱腔的節拍形式,如京劇中的慢板、快板、二六、流水等。
1.指諸王大臣權授下屬官職。別于帝王詔敕任命。
2.指授予高齡老人榮譽職銜。
①在黑板上寫字需要~的地方,在備課時都作了記號。②也指在黑板上寫的字工整的~。
毛比較粗硬的刷子,板面較寬,沒有柄,多用來刷洗布衣、鞋子等。
1.即版稅。出版單位據所出版圖書的售價與印數,按百分比付給作者的報酬。
1.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名。秦漢時分布在當時的巴郡一帶。
1.亦作"板搭"。
2.門板。
1.木板所制狹長而較矮的坐臥之具。
1.形容死板。
1.木板制的梯子。
1.木板匾額。
1.土壤板結的田。
1.古代傳說仙人所住之山名。
1.指過去刷印書籍雕板的板面數。
2.指零散的木板。
瓦的一種,瓦面較寬,彎曲的程度較小。
1.古代百官朝見皇帝之前按品秩發的位次牌。
1.用木板搭蓋的房屋。
1.刻板地抄襲。
1.大車的木板車廂。
2.木板箱子。
1.指線裝書書頁正中折疊的空白部位。
1.晉﹑南北朝大臣任命僚屬謂之"板行",以示與朝廷詔授有別。
2.雕板印刷發行。
1.謂刻板地模仿。
經鹽漬并壓成扁平狀后風干了的鴨子。
壓成塊狀或片狀的煙絲。
由頁巖等泥質巖石變質而成的巖石。均勻致密且具有板狀劈理,質地堅硬,敲擊有清脆響聲,可劈成平整石板。可作屋瓦等建筑材料。
1.木板屋檐。
①民族音樂和戲曲中的節拍,每小節中最強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如一板三眼(四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②比喻條理和層次他說話做事都很有~。③〈方〉比喻辦法、主意等在我們班里,數他~多。
1.指雕板印刷。
豬的體腔內壁上呈板狀的脂肪。
1.比目魚的別名。
1.古代一種用人抬的代步工具。多為老人乘坐。
2.晉潘岳《閑居賦》"太夫人乃御板輿,升輕軒,遠覽王畿,近周家園。"后因以代指官吏在任迎養父母之詞。
雙方在中隔橫網的球場兩邊以木板互相對拍羽球的一項球類運動。球場長12米,寬450~650米。網柱高165米,網中央離地面15米。球重4~6克,用三根白色羽毛插在圓狀木托或橡皮托上。球拍木制,長35厘米,拍面寬17厘米。比賽方法與羽毛球相似,分單打和雙打,男子為五局三勝,女子為三局二勝。單打每局15分,雙打每局21分。
1.水閘上為調節流量安裝的木板閘門。
1.見"板障"。
1.即按拍的拍板。
1.見"板帳錢"。
1.南宋時官府進行貪污勒索的一種名目。
①練習翻越障礙物用的設備,是用木板做成的,像板壁一樣。②〈方〉板壁。
①(形式)端正;整齊本子裝訂得板板正正的。②(態度、神情等)莊重認真。
1.即板油。
1.古板耿直。
1.古代授予老人的名譽職銜。
(文章、圖畫、神情等)呆板兩眼~。
1.見"板城渚口"。
1.指板渚津和隋堤柳,謂古渡岸柳的宜人景色。
同‘版筑’。
1.只有板面而無抽屜的桌子。
①片狀的較硬的物體(多指木質的)。②舊時拷打或施行體罰用的長條形的木板或竹片。
1.筑城的役卒。
1.邪僻;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