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贈;賜。
2.
名詞
賜與或贈給的東西。
1.
賜給;賜與。
1.出自《國語·魯語下》君之所以貺使臣,臣敢不拜貺。
2.出自《擬古》詩羞當白璧貺,恥受聊城功。
3.出自《書信集·致李秉中》頃奉到十八日惠函,同時亦得家母書,知蒙存問,且貺佳品,不勝感謝。
2.
賜贈之物。
1.出自《左傳·昭公三年》豈唯寡君,舉群臣實受其貺。
2.出自《魏書·世祖太武帝紀上》天降嘉貺,將何德以酬之?
3.出自《夜譚隨錄·譚九》譚曰:“假一席地,得一夕安,已承厚貺,敢過望耶?”
3.
喜歡;喜悅。
1.出自《詩·小雅·彤弓》我有嘉賓,中心貺之。
4.
張大。
1.出自《淮南子·本經訓》夫人相樂無所發貺,故圣人為之作樂以和節之。
2.出自《雙劍誃諸子新證·淮南子二》貺、皇古字通……然則發貺為發皇,《文選·枚叔〈七發〉》“發皇耳目”,是其左證。發謂開發,皇謂張大,發皇即發張之義。
5.
通“況”。比況。
1.出自《楚辭·九章·悲回風》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統世以自貺。
6.
水名。
1.出自《山海經·中山經》翼望之山,湍水出焉,東流注于濟;貺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漢,其中多蛟。
7.
特指他人贈與的書信或詩文。
1.出自《后漢書·文苑傳下·趙壹》輒誦來貺,永以自慰。
2.出自《答東阿王書》奉所惠貺,發函伸紙,是何文采之巨麗,而慰喻之綢繆乎?
3.出自《〈答龐參軍〉詩》序三復來貺,欲罷不能。
1.廣闊明凈貌。
1.復姓『有浩星公。見《漢書.趙充國傳》。
1.寬廣;博大。
1.謂天地宇宙。
1.博學。
1.水流壯闊貌。
2.形容無涯際。
1.正大剛直之言。
1.廣布。
1.水流廣闊洪大貌。
2.泛指廣大無際。
1.水廣闊涌動貌。
2.形容搖動之狀。
1.水無際貌。
1.猶豪飲。
1.古代傳說中的神名。
1.廣博深奧。
1.方言。騷擾。
1.虧損疲憊。
1.虧損疲困。
2.耗費損害。
1.謂造成損失﹐帶來禍害﹑貧困。
1.疲竭憔悴。
1.揮霍。
2.損耗。
1.方言。謂鋤去稻田之雜草。唐杜甫有《秋行官張望督促東渚耗稻向畢清晨遣女奴阿稽豎子阿段往問》詩。仇兆鰲題解引舊注"耗,減也。謂蒲稗之能為禾害者,盡減去之。"
1.猶言豐歉。田賦因年成豐歉而增減﹐故借指田賦。
1.耗費損害。
1.耗損疲困。
1.耗費;浪費。
消耗~時間丨~人力物力。
1.方言。老鼠。
1.水因耗損而干涸。
1.同"耄荒"。
2.空虛。
1.損耗減少。
2.謂疲憊﹐不足。
1.消減凈盡。
2.用完。
1.消耗匱乏。
1.猶耗羨。
1.昏亂。
1.亦作"耗耄"。
2.衰老昏聵。
1.見"耗眊"。
1.浪費。
1.舊時官府征收錢糧時以彌補損耗為名額外加征的部分。
1.消磨。
2.見"耗磨日"。
1.即耗磨日。
1.指農歷正月十六日。唐張說有《耗磨日飲二首》。
1.消耗廢棄。
1.猶耗竭。
1.騷擾。
1.損減散失;消散。
1.減少。
1.見"耗斁"。
消耗精力~費力。
1.減少喪失;損耗。
1.瘠薄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