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小老虎,比喻身材高大。
2.
名詞
〈書〉虎身上的斑紋,借指文采。
3.
名詞
(Biāo)姓。
4.
量詞
多用于隊伍。
1.
虎身上的斑紋。用喻文彩。
1.出自《說文·虎部》彪,虎文也。
2.出自《法言·君子》或問君子言則成文,動則成德,何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2.
彰明,顯著。
1.出自《司徒袁公夫人馬氏碑銘》義方之訓,如川之流。俾我小子,蒙昧以彪。
2.出自《文心雕龍·封禪》逖聽高岳,聲英克彪。
3.
虎。
1.出自《枯樹賦》乃有拳曲擁腫,盤坳反覆,熊彪顧盼,魚龍起伏。
2.出自《南史·檀圭傳》饑彪能嚇,人遽與肉,餓??不噬,誰為落毛。
3.出自《崔十六少府攝伊陽以詩及書見投因酬三十韻》上言酒味酸,冬衣竟未擐。下言人吏稀,惟足彪與虦。
4.
形容身體魁偉健壯。
1.出自《創業史》嘿!好彪小伙子!
5.
猶掛。
1.出自《三奪槊》我坐下刬騎著追風馬,腕上只彪著打將鞭。
2.出自《死里逃生》俺急嚷嚷彪了僧伽。
6.
方言。噴射。
1.出自《新兒女英雄傳》一抽刀,血就彪了他一身。
7.
猶支、隊。軍馬隊伍的計量詞。
1.出自《水滸傳》只見一彪軍馬從刺斜里殺將來。
8.
姓。春秋衛國有彪徯。見《左傳·昭公三十二年》。
1.出自《萬姓統譜?幽韻》彪,出齊郡,周有衛大夫彪夫,宋有彪虎臣,今河南均州有彪民。
9.
引申為文飾。
1.出自《文選·張華〈勵志詩〉》體之以質,彪之以文。
1.行乞的人。
1.以乞討為業的無賴。
1.即惰民。封建社會中最受岐視的一部分平民。明編戶籍,稱惰民為丐戶,清雍正元年始廢除丐戶的"丐籍",與平民同列。
1.強行索取。
1.請求留任。
1.請求饒命。
2.猶茍活。
1.《史記.外戚世家》"姊去我西時,與我決于傳舍中,丐沐沐我,請食飯我,乃去。"司馬貞索隱"丐者,乞也;沐,米潘也。謂乞潘為弟沐。"一說,乞沐具為弟洗沐。見《漢書.外戚傳上.孝文竇皇后》顏師古注◇用為撫愛幼弱的典實。
1.求乞;乞求。
1.乞巧。
1.猶強取,勒索。
1.即乞丐。以乞討為生的人。
1.乞求布施。
1.乞討食物。
1.丐頭。
1.乞丐中的頭目。
1.請求辭職。
1.謂京官自請外放。
1.謂請求辭官家居。
2.猶言不用。
1.收養。也指被人收養的義子。
1.收養。
1.行乞的人。
1.謂官吏請求辭官。
1.施舍;施與。
1.乞求。
1.舊謂京官請求出任地方官。
1.謂平治,治理。
機體的組織由于鈣鹽的沉著而變硬。如兒童的骨骼經過鈣化變成成人的骨骼,又如肺結核的病灶經過鈣化而痊愈。
1.佛教謂五蓋與十纏皆煩惱之數,故以"蓋纏"指代煩惱。
1.猶蓋世。
1.覆罩。
1.覆蓋大地。形容數量多或聲勢大。
1.掩蓋不足之處。
一種論份兒吃的飯,用碗盤等盛米飯后在上面加菜而成。也叫蓋澆飯。
1.覆蓋,遮蓋。
2.掩蓋,遮瞞。
1.《詩.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后用以指天。古以天比帝王,因亦指帝王。
1.車蓋弓。古代車上支撐車蓋的弓形木架。
1.指身故。
1.見"蓋棺論定"。
指一個人的是非功過到死后做出結論。
1.猶言蓋棺論定。
1.勝過,超過。
蓋在爐口上壓火的鐵器,圓形,中凸,頂端有小孔 。
建筑(房屋等)
1.猶覆瓿。比喻自己的著作價值不高。多用作謙詞。
1.一種論份兒出售的飯,用碗或盤子盛米飯后在上面加菜而成。也稱蓋飯。
1.即蓋頭。
冬天種在陽畦里的韭菜,夜間蓋上馬糞、麥糠等,白天扒掉。
1.丈夫。
(~兒)用細秫秸等做成的圓形用具,多用來蓋在缸、盆等上面。
1.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