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銁”的今字。“銞”的今字。
2.
古代重量單位之一。
1.出自《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王府則有。
2.出自《癸巳存稿·宋秤》斤十謂之衡,衡有半謂之秤,秤二謂之鈞。
3.出自《訪阜新》詩蘊藏逾億噸,日產百萬鈞。
3.
制陶器所用的轉輪。
1.出自《墨子·非命上》言而毋儀,譬猶運鈞之上,而立朝夕者也。
2.出自《淮南子·原道訓》鈞旋轂轉,周而復幣。
3.出自《漢紀·武紀帝二》夫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唯陶者之所為。
4.出自《答何劭》詩洪鈞陶萬類,大塊稟群生。
4.
即鼎。古代炊具。亦作立國的重器。有三足。
1.出自《越絕書·外傳記越地傳》種山者,勾踐所葬大夫種也,樓船卒二千人,鈞足羨,葬之三??下。
5.
調節樂音。參見“鈞弦”。
1.出自《列子·湯問》文非弦之不能鈞,非章之不能成。
6.
指調節樂音的標準。
1.出自《國語·周語下》是故先王之制鐘也,大不出鈞,重不過石。
2.出自《隋書·律歷志上》景王鑄鐘,問律於泠州鳩,對曰:“夫律者,所以立鈞出度。”鈞有五,則權衡規矩準繩咸備。
7.
樂調。
1.出自《國語·周語下》細鈞有鐘無镈,昭其大也。
2.出自《漢武帝內傳》范成君擊湘陰之聲,段安香作九天之鈞。
3.出自《祫享觀禮二十韻》撞鐘鈞奏合,奠玉日光浮。
8.
衡量輕重、數量等。
1.出自《呂氏春秋·仲春》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斗桶,正權概。
2.出自《后漢書·陳蕃傳》鈞此二者,臣寧得禍,不敢欺天也。
3.出自《陶征士誄》度量難鈞,進退可限。
9.
比喻國政。
1.出自《抱樸子·漢過》當涂端右閹官之徒,操弄神器,秉國之鈞,廢正興邪,殘仁害義。
2.出自《漢宮秋》調和鼎鼐理陰陽,秉軸持鈞政事堂。
10.
敬辭。用于對尊長或上級。參見“鈞慈”、“鈞聽”、“鈞令”。
1.出自《申劉光世乞兵馬糧食狀》欲望鈞慈,捐一二千之眾,假十余□之糧,令飛得激厲士卒,徑赴賊壘。
2.出自《上二府乞勿受慶云圖札子》欲望鈞慈以太上皇帝卻芝草故事,委曲奏陳。
3.出自《上二府論都邑札子》干冒鈞聽,下情恐懼之至。
4.出自《水滸傳》有件小事,上達鈞聽。
5.出自《長生殿·合圍》請問王爺,傳集某等,不知有何鈞令。
6.出自京劇《取南郡》奉丞相鈞令,隨同曹仁將軍鎮守南郡。
11.
通“均”。相同。
1.出自《書·泰誓上》商罪貫盈,天命誅之,予弗順天,厥罪惟鈞。
2.出自《辭賜金第二札子》彼無功而我與之鈞,是人主待我,無以異於彼也。
3.出自《說詩睟語》而當談藝家,又專主漁獵,若家有類書,便成作者,究其流極,厥弊維鈞。
12.
通“均”。相等。
1.出自《禮記·投壺》奇則曰奇,均則曰左右鈞。
2.出自《孟子·滕文公上》經界不正,井地不鈞。
3.出自《尹文子·大道下》才鈞智同,而彼貴我賤,能不怨則美矣。
13.
通“均”。均衡;均勻。
1.出自《詩·大雅·生民》敦弓既堅,四??既鈞。
2.出自《呂氏春秋·古樂》取竹於嶰溪之谷,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間、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
14.
通“均”。全,都。
1.出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論》譽者或過其實,毀者或損其真,鈞之未睹厥容貌。
2.出自《進單鍔吳中水利狀》州縣憚其經營,百姓厭其出力,鈞曰:“水之患,天數也。”
15.
古代河流名。漢水支流之一。上、中游即今河南淅河,下游即匯合淅河以后的丹江。
1.出自《漢書·地理志上》丹水,水出上雒冢領山,東至析入鈞。
16.
姓。漢有鈞喜。見《廣韻·平諄》引漢應劭《風俗通》。
1.出自《廣韻?諄韻》鈞,姓。風俗通云:“楚大夫元鈞之后,漢有侍中鈞喜。”
1.琴弦的一種。
1.纏擾陷溺。
1.纏繞。
1.纏繞紆回。
1.纏繞扎束。
1.纏繞扎束。
1.纏繞。
1.亦作"纏賬"。亦作"纏障"。
2.糾纏;攪繞。
1.見"纏帳"。
1.見"纏帳"。
1.纏縛編織。
2.猶纏綿。病久不愈。
1.纏繞束縛。
1.糾纏黏滯。
1.糾纏捉弄。
1.見"僝僽"。
1.見"僝功"。
1.亦作"僝工"。
2.顯現功業。
3.多指籌集工料,以從事或完成建筑工程。
1.虛弱衰微。
1.懦弱,衰弱。
1.謂成就事功。
1.亦作"僝偢"。
2.責罵;埋怨。
3.折磨。
4.引申為揉搓。
5.煩惱;愁苦。 6.憔悴。 7.謂排遣愁懷。
1.僝僽;凋零。
1.亦作"獑猢"。
2.獸名。猿屬。
1.見"獑胡"。
1.即蟬冠。
1.見"蟬鬢"。
1.蟬聲。
1.即蟬翼。
2.指蟬鬢。
1.一種色淡而紋皺的碑帖拓本。
1.傳說月中有三足蟾蜍﹐因借指月亮。蟬﹐通"蟾"。
1.蟬喘息﹐無雷聲。形容酷熱干旱。
1.即貂蟬。古代王公顯宦冠上的兩種飾物。
1.一種馬飾。
1.古代侍從官的冠飾。蟬﹐蟬文。珥﹐珥珰◇借指高官。
1.蟬飲而不食﹐腹內清空。比喻高潔的軀體。
1.蟬飲露而腹空﹐龜耐饑而腸細。比喻窮困的處境。
1.漢代侍從官所戴的冠。上有蟬飾﹐并插貂尾﹐故亦稱貂蟬冠◇泛指高官。
1.古代御史大夫的冠服。蟬冠﹐貂蟬冠;豸繡﹐繡著獬豸的補服。
1.一種菌類植物﹐寄生于蟬的幼蟲體上。幼蟲死后﹐菌抽莖成長﹐頂端有花茸生﹐故又稱蟬茸。
2.蟬的一種。
1.猶道教所說的羽化。
1.古者高官頭戴蟬冠;周時朝廷種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三槐為三公之位。故以"蟬槐"指稱御史等大官。
1.喻指女子的發髻。
1.指地動儀的蟾蜍機軸。蟬﹐通"蟾"。
1.謂蟬聲緊促。
1.蟬,通"嬋"。猶嬋媛。情思牽縈。
2.蟬,通"嬋"。體態美好。
1.車輪的外圈。
1.蟬自幼蟲變為成蟲時所脫下的殼。
1.見"蟬聯"。
連續不斷;連續獲得爵位蟬聯|蟬聯冠軍。
1.比喻連續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