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君主。
2.
名詞
敬辭。稱對方。
3.
名詞
(Jūn)姓。
1.
古代大夫以上、據有土地的各級統治者的通稱。常用以專稱帝王。
1.出自《儀禮·喪服》君,至尊也。
2.出自《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3.出自《論今年權停舉選狀》臣又聞,君者陽也,臣者陰也。
4.出自《杜陵叟》詩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
5.出自《紅樓夢》到了這步田地,還來勸解!明日釀到他弒父弒君,你們才不勸不成?
6.出自《辟韓》夫自秦以來,為中國之君者,皆其尤強梗者也。
2.
稱天子、諸侯之妻。
1.出自《詩·鄘風·鶉之奔奔》人之無良,我以為君。
2.出自《穀梁傳·莊公二十二年》癸丑,葬我小君文姜。小君,非君也。其曰君何也?以其為公配,可以言小君也。
3.出自《黃陵廟碑》堯之長女娥皇,為舜正妃,故曰君。
3.
稱先祖及父母。意為一家之主。
1.出自《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2.出自《后漢書·孔融傳》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
3.出自《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4.出自《府君佩刀銘》微府君遺刀,紓安得遽脫於險?今乃愈感吾君翼其不肖之子。
4.
對對方的尊稱,猶言您。亦用在人姓名后表示尊敬。
1.出自《書·君奭序》周公作《君奭》。
2.出自《史記·張儀列傳》張儀曰:“嗟乎,此在吾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
3.出自《夜雨寄北》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4.出自《酬章處士見寄》詩中原甲馬未曾安,今日逢君事萬端。
5.出自《亡妻王氏墓志銘》趙郡蘇軾之妻王氏,卒于京師……軾銘其墓曰:君諱弗,眉之青神人。
6.出自《書信集·致許壽裳》季茀君鑒:得十一月望簡畢,甚以說釋。
5.
謚號;封號。
1.出自《逸周書·謚法》賞慶刑威曰君,從之成群曰君。
2.出自《獨斷》帝之女曰公主,儀比諸侯。帝之姊妹曰長公主,儀比諸侯王。異姓婦女以恩澤封者曰君,比長公主。
3.出自《北齊書·綦連猛傳》皇建元年,﹝綦連猛﹞封石城郡開國伯,尋進爵為君。
4.出自《仙源縣太君夏侯氏墓碣》仙源縣太君夏侯氏,濟州巨野人。
5.出自《隨園隨筆·官職》唐宋封婦人……四品為郡君,五品為縣君,勛官四品有封者為鄉君。
6.出自如:戰國的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春申君。
6.
主體。參見“君臣佐使”。
1.出自《老子》言有宗,事有君。
2.出自《浩氣傳》人以心為君,以志為主帥。
3.出自《紅樓夢》那為君的藥,說起來唬人一跳。
7.
主人。
1.出自《韓非子·說林上》田成子因負傳而隨之,至逆旅,逆旅之君,待之甚敬。
8.
主宰。統治。
1.出自《書·說命上》天子惟君萬邦,百官承式。
2.出自《管子·內業》執一不失,能君萬物。
3.出自《責躬詩》帝曰爾侯,君茲青土。
4.出自《送齊皞下第序》烏虖,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勞乎!
5.出自《哀雁詞》雖吾之智力可役而君之,而彼之蠢愚至死而不能訴。
6.出自《資政新篇》數百年來,各君其邦,各子其民。
9.
姓。
1.出自《正字通·口部》君,姓。明有君助。
10.
稱諸侯。
1.出自《詩·大雅·假樂》宜君宜王。
2.出自《國語·周語上》夫事君者,險而不懟。
3.出自《左傳·隱公三年》先君舍與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靈,得保首領以沒,先君若問與夷,其將何辭以對?
11.
稱大夫。參見“君大夫”。
1.出自《禮記·曲禮下》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稱曰余小子。
12.
妾亦稱夫為君。
1.出自《禮記·內則》君已食,徹焉。
13.
以尊稱神祇。
1.出自《漢書·郊祀志上》晉巫祠五帝、東君、云中君、巫社、巫祠、族人炊之屬。
2.出自《漢書·禮樂志》百君禮,六龍位,勺椒漿,靈已醉。
14.
以謔稱動植諸物。
1.出自《晉書·王徽之傳》徽之但嘯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邪!”
2.出自《江上蚊子》詩怕君撩亂錦窗中,十軸輕綃圍夜玉。
3.出自《鶴林玉露》嶺南人以檳榔代茶,且謂可以御瘴。余始至不能食,久之,亦能稍稍。居歳余,則不可一日無此君矣。
1.佛教謂計數不盡的時節。佛經言天地從生成至毀滅為一劫。
1.無限深的井。比喻不能自拔的困境。
1.極言高壽,長生不老。
2.指無量壽佛。
1.阿彌陀佛的意譯。西方凈土的教主,佛教凈土宗的信仰對象。
1.不可估量之數,極言其多。
1.佛教語。指阿育王塔。佛經說阿育王大興佛事,到處建立寺塔,曾為佛舍利造八萬四千塔,布于各地,以推廣佛教。
1.佛教語。指佛菩薩普度無量眾生而應具有的精神。計有四種,即給眾生歡樂為慈無量心;救眾生于苦難為悲無量心;見眾生離苦得樂而喜,為喜無量心,對眾生無憎無愛,一視同仁,為舍無量心。
①精神空虛,沒有寄托閑極無聊|幾度無聊倍惆悵。②無以為生無聊之民|兵戈日交,河東弘農間百姓無聊矣。③說話、做事沒有意義和作用,令人討厭無聊話少說|這人真無聊。
1.艱困無依。
2.郁悶;精神空虛。
1.無聊,空閑而煩悶。
1.無聊賴,無所依賴。
1.亦作"無僯"。
2.不努力,不盡力。
1.處于困境,無以為生;無所依賴。
2.空閑而煩悶的心情,閑而郁悶。
3.無意思;令人討厭。
1.無所依從。
2.精神無所寄托。
1.佛教語。佛家謂心無萬物,無心可了,故曰"無了"。
1.比喻無所憑依;沒有本源。語本《漢書.敘傳上》"徒樂枕經籍書,紆體衡門,上無所蒂,下無所根。獨攄意呼宇宙之外,鋭思于豪芒之內。"
1.沒完沒了,沒有終了。
1.沒有倫次。
2.不列等,沒有位置。
1.沒有伴侶。
2.無與倫比。
1.不吝惜。
1.見"無廖"。
1.沒有性靈。
2.猶無效,無用。
1.沒有律令。
2.不使。
1.不泄露。
2.沒有漏洞。
3.佛教語。謂涅盤﹑菩提和斷絕一切煩惱根源之法。與"有漏"相對。
1.佛教語。謂修持無漏法所得的證果,四諦中滅諦之涅盤即是。
1.一種特制的有底罩的帳子。
1.海棕的果實。
1.猶不幸。
2.猶不祿。古代稱士之死。亦泛指死亡。
3.沒有俸祿。
4.指沒有祿命,沒有祿食的運數。
1.無可匹比。
2.沒有同伴。
1.沒有深謀遠慮。
2.不要擾亂。《呂氏春秋.長利》"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高誘注"慮,猶亂也。"一說不要阻滯。陳奇猷校釋"慮落﹑留三字蓋雙聲兼疊韻,自可通假。《說文》'留,止也。'……'無慮吾農事',蓋謂無滯止吾農事,即今語'勿躭擱我的農事'耳。"
3.無所憂慮;不愁。
4.大約;總共。
1.猶言無憂無慮。
1.同"無憂無慮"。
1.無與匹比。
1.不管怎樣。表示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產生同一的結果。
1.沒有毛的老虎。比喻光從表面不易看破的兇惡之物。
1.沒有美的儀容。
2.指不設供人敬奉的偶像。
1.沒有婚姻介紹人。
2.沒有引薦的人。比喻進身無路。
1.不睡;不能入睡。
1.沒有門戶;沒有門路。
1.沒有靠山﹑門路。
1.沒有憂煩。
比喻不具備最基本、最必要的條件,因而不可能做到的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1.對新聞記者的美稱。
1.猶言無面馻饦。
1.語本《史記.項羽本紀》"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后以"無面目見江東父老"為羞見故鄉人之典實。
1.猶無米之炊。馻饦,一種面食。
①沒有或不知道名稱、名字無名高地|無名英雄|無名氏。②不出名;沒有名聲無名小卒|常恐不才身,復作無名死。③不追求名聲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④沒有名義和正當的理由師出無名。
1.明清時稱不中宮廷之選的閹人。
1.同"無明火"。
1.見"無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