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親屬。
2.
動詞
顧念,愛戀。
3.
名詞
(Juàn)姓。
1.
亦作“睠”。
2.
恩遇;恩寵。
1.出自《與滿公琰書》昔侯生納顧於夷門,毛公受眷於逆旅,無以過也。
2.出自《贈特進汝陽王》詩圣情常有眷,朝退若無憑。
3.出自《奏辭男云特除保義郎閣門祗候狀》臣男云俾從戎伍,未立寸效,豈足仰副異眷!
4.出自《奈何天·崖略》膺天眷,奇休畢集。
3.
顧念;關注。
1.出自《哀永逝文》想孤魂兮眷舊宇,視倏忽兮若彷髴。
2.出自《夢歸鄉》詩沙風暗空起,離心眷鄉畿。
3.出自《跋余子壽所藏山谷書〈范孟博傳〉》詩賢哉別駕眷遷客,不恤罪罟深相親。
4.出自《奉祭酒戴愚齋先生書》美哉秋水,眷我伊人。
4.
垂愛;依戀。
1.出自《李太舍池上玩紅薇醉題》詩酩酊不能羞白鬢,顛狂猶自眷紅英。
2.出自《生查子》詞眷方深,憐恰好,唯恐相逢少。
3.出自《珍珠船》寧王善畫馬,花萼樓壁上有《六馬袞塵圖》,明皇最眷玉面花驄,風鬃霧鬙,纖悉皆備。
4.出自《與劉琨書》加以待接彌優,??眷逾昵。
5.
親屬;家屬。
1.出自《新五代史·雜傳十九·裴皞》裴氏自晉魏以來,世為名族,居燕者號“東眷”,居涼者號“西眷”,居河東者號“中眷”。
2.出自《水滸傳》吳學究笑道:“大官人差矣!寶眷已都取到山寨了?!?/p>
3.出自《書信集·致章廷謙》吧兒輩方攜眷南下,而情狀又變,近當又皇皇然若喪家,可憐也夫!
6.
回視;返顧。
1.出自《詩·大雅·皇矣》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2.出自《后漢書·列女傳·董祀妻》山谷眇兮路曼曼,眷東顧兮但悲嘆。
3.出自《河陽縣作》詩登城眷南顧,凱風揚微綃。
4.出自《撰征賦》眷戎車之遷時,佇千里而感遠。
5.出自《送周子俶》詩睠此父母邦,過若遠鄉客。
1.猶踩踏。
1.踩踏。
2.侵擾;擾亂。
1.欺壓侵害。
1.謂自身受辱,名聲敗壞。
1.猶言屈身為官。
1.唐代官場舊例御史大夫往往拜相,如任命御史大夫百日內而改由他人拜相,則視為御史臺之恥,謂之"辱臺"。
1.玷辱;污辱。
1.指污穢的行為。
1.離家遠游者的謙稱。
1.猶言屈尊慰問。
1.猶言承蒙關懷。
1.謙辭。謂受人賞識或提拔。
1.蔑稱。猶小子。
2.猶言不肖子。
1.佛教語。古印度在每年約五月至八月的雨期內,禁僧尼外出,謂外出易傷草木蟲蟻,應居在寺內坐禪講經,安受供奉。這一階段開始即稱"入安居",又稱"結夏"。古代佛徒一般均循此戒律。唯因雨季不同,"入安居"也各在不同時期開始。
1.見"入國問俗"。
1.猶言納幣。因婚嫁而贈送財禮。幣,帛。
1.死者入棺后停柩待葬。
1.娼家隱語稱入門﹑出門為"入跋"﹑"出跋"。跋,改作"鈸",意謂與和尚有關。
1.收入不抵支出。
1.五代前蜀禁止珍奇之物出口,其粗劣之物入中原,謂之"入草物"。
1.猶入定。
1.謂進入劇場或游藝﹑體育等場所。
2.特指進入考場。
1.侵入抄掠。
1.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一國或一地區對外貿易中進口貨物的總值超過出口貨物的總值。
1.指屬國﹑外國使臣或地方官員謁見天子。
2.謂進入中央朝廷做官。
1.歸順稱臣。
1.進入后宮,受到君王寵愛。
1.收入和支出。
2.猶內外。
1.春秋時,晉將荀罃被楚所俘,鄭國一位商人打算把荀罃藏在大口袋中帶出楚國◇因謂戰敗被俘受屈為"入褚"。褚,裝衣物所用之囊。見《左傳.成公三年》。
1.進入行列。
1.猶入伙。
2.經過一定手續,得到某政黨組織批準而成為該黨之成員。亦特指加入中國共產黨。
1.合于圣賢之道。
2.謂皈依宗教,出家為僧尼或道士。
1.進入圣人品德修養的境域。
1.唐代選官,考試書判合格者,稱為"入等"。
1.鉆入地下。形容十分羞慚。
2.喻死亡。
3.宋代靖州地區少數民族的一種習俗。居民互斗,勝者僅掠溶者之錢財而歸還其土地,謂之"入地"。
1.形容陷入無路可走的困境。
1.進入等第;合格。
1.符合某種聲腔韻調。
2.方言.合乎規矩;正經。
僧人修行的一種方法,端坐閉眼,心神專注。
1.謂加入隊列。
2.特指參加中國少年先鋒隊。
1.臣下進入皇宮回答皇帝提出的問題或質問。
1.入侵;進犯。
2.侵入。
1.指交媾。
1.進入伏天;伏天開始。
1.歸順臣服。
①船駛入港口貨輪準時入港。②見解相同而談得投機兩人杯酒相交,談得入港。
1.謂以事上聞。
1.明代罷宰相之名,仿宋置殿閣大學士,以閣在宮內,謂之內閣。大學士入直文淵閣,稱為入閣預機務。省稱"入閣"。清代因之,唯入閣辦事的,專屬大學士,而以尚書為協辦。
1.猶命相拜將。謂榮任高官顯爵。
1.在規定的品級以內。
2.符合一定的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