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舍棄;拋棄。
2.
動詞
捐助或獻(xiàn)出。
3.
名詞
稅收的一種名稱。
4.
名詞
捐助的錢和物。
1.
放棄;舍棄。
1.出自《說文·手部》捐,棄也。
2.出自《莊子·在宥》黃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閑居三月。
3.出自《文賦》茍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
4.出自《三國演義》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百姓驚動。
5.出自《閨怨》詩淚縈紅豆柔腸斷,愁對青燈綺語捐。
6.出自《史通·惑經(jīng)》而《春秋》捐其首謀,捨其親弒。
2.
除去;廢除。參見“捐階”。
1.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
2.出自《新唐書·朱敬則傳》祠祝畢,芻狗捐。
3.出自《儒林外史》我今日把這些俗品都捐了。
4.出自《挽沈驪英女士》詩能抗暴風(fēng)雨,能將銹病捐。
3.
消散;損失。
1.出自《塘上行》淑氣與時殞,余芳隨風(fēng)捐。
2.出自《壯游》詩秋風(fēng)動哀壑,碧蕙捐微芳。
3.出自《天工開物·攻麥》湖絲所織者,羅面千石不捐;若他方黃絲所為,經(jīng)百石而已朽也。
4.
獻(xiàn)出;捐助。
1.出自《史記·留侯世家》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吾欲捐關(guān)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
2.出自《策略三》古之興王,二人而已。湯以伊尹,武王以太公,皆捐天下以與之,而后伊呂得捐其一身以經(jīng)營天下。
3.出自《紅樓夢》﹝賈母﹞便自己捐資二十兩,喚了鳳姐來,交與他備酒戲。
4.出自《彷徨·長明燈》造廟的時候,他的祖宗就捐過錢。
5.
賦稅。
1.出自《庸閑齋筆記·錢東平創(chuàng)厘捐法》余謂辦捐之道,切不可過分。
2.出自《故鄉(xiāng)雜記·半個月的印象》捐加了上去,總不會減的,一向如此。
6.
舊時納資求官。參見“捐納”。
1.出自《紅樓夢》賈珍心中早打定主意,因而趁便就說要與賈蓉捐個前程的話。
2.出自《官場現(xiàn)形記》徐大軍機(jī)又把王博高叫了去,拿幾百銀子交代他替王師爺捐了一個起碼的京官。
7.
耗費(fèi)。
1.出自《送胡叔才序》獨(dú)叔才之父母不然,于叔才之幼,捐重幣,逆良先生教之。
2.出自《五雜俎·事部一》人能捐百萬錢嫁女,而不肯捐十萬錢教子。
8.
死于外地。參見“捐瘠”。
1.出自《釋名·釋喪制》不得其尸曰捐,捐於他境也。
1.謂怨恨叢集。
1.聚集的云。
2.指虞舜所作《卿云歌》。語本《尚書大傳》卷一下"俊乿百工相和而歌《卿云》……于時八風(fēng)循通,卿云藂藂。"藂,同"叢"。
1.羅列分布。
1.謂亂葬的墳場。
2.許多尸體合葬在一起。
1.指野戰(zhàn)。
1.猶叢生。
1.茂密。
1.繁復(fù)。
1.叢生滋長。
1.歡樂的心情。
1.心緒。
1.水流聲。
1.猶琮琤。玉相碰擊聲。亦以形容水流相激聲。
1.流水聲。
2.樂器聲。
1.指瀑布。
1.水流貌。
1.猶淙鑿。
1.流泉。
1.沖擊,侵蝕。
1.水流相激聲。
1.玉制禮器。亦指珍貴的物品。
1.象聲詞。
1.象聲詞。
1.琮與璜,皆廟堂玉器。
2.比喻德才或文辭之美。
1.玉璽,皇帝或皇后的印。
1.疾流貌。
1.雨水急降貌。
1.水流聲。
1.急流。
1.會合的水流。
1.水疾流而下。
1.秦漢時西南少數(shù)民族巴人作為賦稅交納的布匹。
1.古代西南少數(shù)民族作為賦稅交納的貨物。往往是當(dāng)?shù)厮鎏禺a(chǎn)。
1.即賨布。
1.漢代賨人組成的軍旅。
1.秦漢時西南一些少數(shù)民族作為賦稅交納的錢。
1.叢生的雜草。
1.零碎殘缺。
1.荒野叢林中的神祠。
1.聚集貌。
2.眾多貌。
1.叢生的荊棘。
2.古代拘留犯人之地。
1.聚集。
1.叢生的林木。
2.僧人聚居修道的處所。泛指寺院。
1.繁盛。
1.瑣碎。
1.亦作"藂蘙"。
2.草木繁盛貌。
1.見"藂翳"。
1.雜亂。
1.水會注聲。
1.亦作"愡恫"。
2.鉆營,奔競。
3.魯莽,無知。
4.不得志貌。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