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秀麗,美好。
2.
名詞
(Juān)姓。
1.
亦作“姢”。
2.
美好;秀麗。
1.出自《山中別龐十》詩幽娟松筱徑,月出寒蟬鳴。
2.出自《寄蔡氏女子》詩蘭馥兮眾植,竹娟兮常茂。
3.
見“娟娟”。姿態柔美貌。
1.出自《寄韓諫議注》詩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2.出自《張益州畫像記》有女娟娟,閨闥閑閑。
3.出自《聊齋志異·阿英》遇一二八女郎,姿致娟娟,顧之微笑,似將有言。
4.出自《往事二》仿佛萬一,只能說是似娟娟的靜女,雖是照人的明艷,卻不飛揚妖冶。
4.
見“娟娟”。長曲貌。
1.出自《文選·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詩》始出西南樓,纖纖如玉鉤。末映東北墀,娟娟似娥眉。
2.出自《自昌樂郡溯流至白石嶺下行入郴州》詩娟娟潭里虹,渺渺灘邊鶴。
3.出自《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織四月》詩四月夏氣清,蠶大已屬眠。高首何昂昂,娥眉復娟娟。
5.
見“娟娟”。明媚貌。
1.出自《和楊卿中秋月》嘉賓勿輕去,桂影正娟娟。
2.出自《邗上酬贈施尚白督學二十韻》凍月娟娟白,高云兀兀垂。
3.出自《集外集拾遺·懷舊》月光娟娟,照見眾齒,歷落如排朽瓊。
6.
見“娟娟”。飄動貌。
1.出自《小寒食舟中作》詩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7.
見“娟娟”。同“涓涓”。緩流;細流。
1.出自《夜景》詩欲把傷心問明月,素娥無語淚娟娟。
2.出自《過席允來山居》詩石筍一林云活活,藥欄千品雨娟娟。
1.見"暖融融"。
1.形容溫暖宜人;溫暖舒適。
光度和色度強的顏色。如紅、橙、黃給人的感覺強,有擴張及迫近視線的現象,使人產生溫暖的感覺,故稱。
1.笙中有簧,以火烘焙,稱"暖笙"。亦指經過烘焙的笙。
1.向陽或有取暖設備的房間。
2.暖屋。
1.舊俗于壽誕之前一日置酒食棕曰"暖壽"。
1.保溫瓶的一種。瓶口較小,通常用來保存熱水。也叫熱水瓶。參見"保溫瓶"。
1.指春天新綠的柳條。
1.形容溫暖的感覺。
1.謂設爐取暖的房子。
1.形容溫度很高。
1.舊俗稱備禮賀人遷入新居。
1.古代獄具。有保暖性的禁錮裝置。用于冬天。
1.帶有溫暖氣息的香味。
1.舊俗喪家于出殯前夕鼓樂宴客稱"暖孝"。
1.冬季穿的保溫性能好的鞋子。
1.使人心里感到溫暖的話。
1.為了御寒在棉襖袖口里面增加袖長的一截棉袖子。
1.溫暖。
1.形容溫暖舒適。
1.謂熱情看待。與"冷眼"相對。
1.形容溫暖宜人。
1.形容溫暖舒適。
1.指冬衣。
2.舊時婚禮中,男家送與新娘在結婚日穿著的衣服。
1.穿得暖,吃得飽。猶言豐衣足食。
1.即暖轎。
1.傳說唐岐王李范有"暖玉鞍",冬日坐鞍上有溫暖之氣。
1.溫暖。
1.指春天的云氣。
1.冬季穿的靴子。
1.見"暖座"。
1.亦作"暖坐"。
2.指坐墊。
1.驅寒使暖和。
1.謂饋贈食品使老人感到溫暖。
1.鬧新房。
2.舊俗結婚前后宴請新夫婦,稱"餪房"。
1.謂舊時女兒嫁后三日,母家饋送食品或辦酒宴棕。
1.舊俗稱生日前夕的宴飲。
1.大唇貌。
1.移動腳步。
1.移用﹑借用款項。
2.移動。
1.移款借用。
1.亦作"挪挲"。
2.兩手搓摩。
1.見"挪挱"。
北歐國家。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臨北海,挪威和巴倫支海。面積387萬平方千米。人口4348萬(1994年)。首都奧斯陸。高原、山地、冰川廣布。岸曲折,多峽灣。國土三分之一在北極圈內。沿海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內地山區寒冷。工業發達。歐洲重要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世界著名的航海國和漁業國。
北冰洋的邊緣海。面積138萬平方千米。有北大西洋暖流經過,冬季一般不封凍,是北冰洋中唯一能全年通航的海。為世界著名的漁場。
1.遷移;換地方。
1.把專款移作他用。
2.移動;轉移。
1.驅逐疫鬼,祓除災邪。
1.謂驅逐疫鬼儀式中敲擊的鼓聲。
1.大儺之禮。古代在臘月舉行的驅除疫鬼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