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文〉養(yǎng)育;撫養(yǎng)。
2.
動詞
〈書〉彎曲;彎腰。
3.
名詞
(Jū)姓。
4.
名詞
舊時一種用獸皮縫制的球。
1.
亦作“毱”。亦作“陱”。
2.
彎曲;彎腰。亦指鞠躬迎接。參見“鞠躬”。
1.出自《廣莊·養(yǎng)生主》夫執(zhí)軌以范躬,躬之卷鞠者生,而躬之安逸者死焉。
2.出自《夜譚隨錄·崔秀才》俄報崔先生至矣,劉倒屣左辟鞠之。
3.
生養(yǎng);撫育。
1.出自《詩·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2.出自《思親為潘文則作》詩躬此勞瘁,鞠予小子。
3.出自《新唐書·章全益?zhèn)鳌?/span>少孤,為兄全啟所鞠。
4.出自《默觚上·治篇一》慈母情愛赤子,自有能鞠赤子之才。
4.
愛。參見“鞠愛”。
1.出自《世說新語·夙惠》車騎(指桓沖)每自目己坐曰:“靈寶(桓玄)成人,當以此坐還之。”鞠愛過於所生。
2.出自《續(xù)定命錄·李行修》王氏有幼妹,嘗挈以自隨,行修亦深所鞠愛。
3.出自《新唐書·員半千傳》生而孤,為從父鞠愛。
5.
幼稚。參見“鞠子”。
1.出自《書·康王之誥》無遺鞠子羞。
2.出自《思親賦》忘天命之晚暮,愿鞠子之速融。
3.出自《禪位陳王璽書》登承圣于復禹之功,樹鞠子于興周之業(yè)。
6.
告戒。參見“鞠旅”。
1.出自《詩·小雅·采芑》鉦人伐鼓,陳師鞠旅。
2.出自《后漢書·皇甫嵩朱俊傳論》值弱主蒙塵,獷賊放命,斯誠葉公投袂之幾,翟義鞠旅之日。
3.出自《與鄂州中丞書》鼓三軍而進之,陳師鞠旅,親與為辛苦。
4.出自《運甓記·陳敏造逆》﹝晉室﹞不暇自顧,縱爾問鼎稱雄,誰敢興師鞠旅。
7.
高貌。
1.出自《文選·張衡〈南都賦〉》鞠巍巍其隱天,俯而觀乎云霓。
8.
民族名。
1.出自《新唐書·回鶻傳下》又有鞠,或曰祴,居拔野古東北,有木無草,地多苔。
9.
通“鞫”。窮;極。
1.出自《詩·齊風·南山》既曰告之,曷又鞠止。
10.
古代的一種球。最早是將毛糾結(jié)為球形,后則在皮囊內(nèi)填以毛,宋代以后才出現(xiàn)充氣的皮球。原以之練習武事,后始以腳踢為戲。
1.出自《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
2.出自《遼史·圣宗紀一》上與諸王分朋擊鞠。
3.出自《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歷元年》又以東京留守蕭薩巴言,弛東京擊鞠之禁。
11.
俯伏。
1.出自《楚辭·東方朔〈七諫·初放〉》塊兮鞠,當?shù)浪蕖?/p>
12.
星宿名。即祿星。
1.出自《大戴禮記·夏小正》鞠則見。鞠者何也?星名也。鞠則見者,歲再見爾。
13.
通“鞫”。大。參見“鞠兇”。
1.出自《詩·小雅·節(jié)南山》昊天不傭,降此鞠讻。
2.出自《太康頌》天難既降,時惟鞠兇。
3.出自《祭陳君舉中書文》公既棄我,又遭鞠兇。
14.
通“鞫”。盡;完全。參見“鞠爲茂草”。
1.出自《文選·傅亮〈為宋公至洛陽謁五陵表〉》山川無改,城闕為墟。宮廟隳頓,鐘虡空列。觀宇之余,鞠為禾黍。
2.出自《宣州新興寺碑銘》序故有崇基廣廈,文甓雕甍,鞠為土梗。
3.出自《春在堂隨筆》宋建炎已前,寺累遭火,鞠為荊墟。
15.
通“鞫”。困窘。
1.出自《書·盤庚中》爾惟自鞠自苦。
2.出自《楚辭·九章·懷沙》郁結(jié)紆軫兮,離慜而長鞠。
3.出自《歸解書彭陽公碑陰》強暴於生前而得其死者,憂鞠而歸也。
16.
通“鞫”。審問;究問。
1.出自《韓非子·揚權(quán)》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參鞠之,終則有始。
2.出自《朝議大夫秘書少監(jiān)王公墓志銘》昔勘官皆先鞠奴,款定,泗(張泗)和之爾。
3.出自《春在堂隨筆》趙概、包拯鞠得其奸詐狀,并處死。
17.
通“鞫”。亦指詢問。
1.出自《夜譚隨錄·碧碧》孫駭曰:“世豈有男子而姣媚若此者乎!”亟趨下閣,要遮而鞠之。
18.
通“菊”。菊花。
1.出自《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黃華。
2.出自《山家清供·紫英菊》菊名治墻,《本草》名節(jié)花。陶注云:“鞠有二種:莖紫,氣香而味甘,其葉乃可羹;莖青而大,氣似蒿而苦,若苦薏,非也。”
3.出自《大觀亭》詩舉目衰林如脫發(fā),幾人采鞠制頹齡。
19.
姓。戰(zhàn)國燕有太傅鞠武。見《史記·刺客列傳》。
1.出自《廣韻?屋韻》姓。出東萊。《風俗通》曰:“漢有尚書令平原鞠譚。”
1.亦作"陽鑒"。
2.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銅鏡。亦喻指光亮耀眼之物。
1.謂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
1.日光﹐亮光。
1.指太陽。
2.指玉。
3.指山。
4.指傳說中的龍。
5.精液。 6.指上天之神。
1.陽光。
1.古代術(shù)數(shù)家的學說。其說有二(1)以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歲,內(nèi)有旱災九年,謂之"陽九"。其余尚有陰九﹑陰七﹑陽七﹑陰五﹑陽五﹑陰三﹑陽三等,陽為旱災,陰為水災。從入元至陽三,常歲四千五百六十年,災歲五十七年,共為四千六百一十七年,為一元之氣終。舉其平均數(shù)則每八十年有一災年。《漢書.律歷志上》"《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陽九;次三百七十四,陰九;次四百八十,陽九;次七百二十,陰七;次七百二十,陽七;次六百,陰五;次六百,陽五;次四百八十,陰三;次四百八十,陽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歲,與一元終。經(jīng)歲四千五百六十,災歲五十七。"
2.宋洪邁《容齋續(xù)筆.百六陽九》"史傳稱百六陽九為厄會,以歷志考之,其名有八。初入元百六曰陽九,次曰陰九;又有陰七﹑陽七﹑陰五﹑陽五﹑陰三﹑陽三,皆謂之災歲。大率經(jīng)歲四千五百六十,而災歲五十七。以數(shù)計之,每及八十歲,則值其一。今人但知陽九之厄,云經(jīng)歲者,常歲也。"(2)太乙數(shù)。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陽九",以二百八十八年為一"百六"。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七"此外有所謂太乙數(shù),能知運祚災祥,刀兵水火,陰晴風雨……蓋太乙數(shù)中,專考陽九,百六之數(shù)。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陽九,二百八十八年為一百六。陽九,奇數(shù)也,為陽數(shù)之窮。百六,偶數(shù)也,為陰數(shù)之窮。大抵歲運值之,終有厄會¢文敏公《五筆》中,載陽九﹑百六之說,與此不同。"
3.道家稱天厄為陽九﹐地虧為百六。三千三百年為小陽九﹐匈六。九千九百年為大陽九﹑大百六。
4.指災荒年景和厄運。
1.指災難和厄運。
1.男性生殖器。
1.奇數(shù)的爵位等級。
1.浮雕。
1.猶陽瀕。
1.迷信稱屬于陽間的物類。
1.指古代鄉(xiāng)射飲酒之禮。屬男子之禮。
1.見"陽歷"。
1.猶明火。
1.生在山南的林木。
2.古地名。
1.古代帝王祭天之所。
2.太陽。
3.天神。
1.古曲名。又稱《陽阿》。
1.指十二律呂中的六律。
2.見"陽九百六"。
1.煉丹爐。
1.山之南。
1.館名『上林苑中嬪妃所居之館。
2.指人的壽命。
1.太陽運行的路線。
2.向南的大道。
1.按照古代納音之法﹐六呂之間﹐亦有陰陽﹐其屬于陽紀者﹐謂之"陽呂"。
1.指陽氣。
2.指春季。
3.按古代納音之法﹐六律之間﹐亦有陰陽﹐其屬于陽紀者﹐謂之"陽律"。
4.陽間的法律。
1.指太陽。日形如輪﹐故名。
1.房屋四角承檐的長桁條。其頂端刻有馬形﹐故稱。
2.四角錐體。底面為正方形。
1.中醫(yī)學名詞。指經(jīng)脈中的陽經(jīng)﹐其中包括手足三陽經(jīng)﹑督脈﹑陽維脈﹑陽蹺脈等。
2.中醫(yī)學名詞。指脈象性質(zhì)。凡屬浮﹑大﹑數(shù)﹑動﹑滑者﹐謂之"陽脈"。
1.春秋宋之城門名。
2.東南方之門。
3.指漢明帝時開陽門。
4.古星名。屬亢宿。
5.命門。
1.向陽的一面。
2.表面。
1.陽光。
2.光明。
3.指和藹溫順的秉性。
4.中醫(yī)經(jīng)脈名稱。
5.指東方青帝。 6.剛強。 7.明王守仁之號。
1.筆畫凸起的字模。
1.山南之木。
1.鴻雁之類候鳥。
2.指鶴。
1.借指日車。
1.猶廊檐。
1.向陽的山坡。
1.方言。太陽的俗稱。
1.箁﹐竹制的杯珓。舊時用作占卜之具。擲地視其俯仰﹐以占吉兇。雙仰面的為陽箁﹐與雙俯身的陰箁相對。
1.山名。在山東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因出陽起石而著名。
1.礦石名。角閃石的一種。柱狀或纖維狀結(jié)晶﹐綠色﹑灰綠色或白色﹐有光澤。亦稱羊起石。味咸﹐微溫﹐無毒。可入藥﹐中醫(yī)用做強壯劑和收斂劑。
1.暖氣﹐生長之氣。
2.指活人的生氣。
3.喜氣﹔喜色。
4.比喻精神煥發(fā)﹐得意洋洋。
5.中醫(yī)學名詞。指具有溫養(yǎng)組織臟器﹑維持生理功能和固衛(wèi)體表等作用﹐并充盈于周身之氣。因散布部位不同﹐其具體作用和名稱亦各有異。
1.向陽的臺階。
1.見"陽橋"。
1.亦作"陽喬"。亦作"陽鱮"。
2.魚名。
1.指鴻雁。
1.祭壇。在平坦的地上用土筑的高臺。
2.老子和孔丘的并稱。
即《春秋》,記歷史的書。晉簡文帝母叫鄭阿春,為避諱,遂改春秋”為陽秋”。
1.謂陽氣使萬物溫暖而回蘇。
1.活著的人﹐陽世的人。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