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河南開封的別稱。開封舊稱汴梁、汴京。
2.
名詞
姓。
3.
名詞
汴水,古水名,即今河南省滎陽西南的縈河。
1.
古水名。汴水。即今河南省滎陽縣西南索河。
2.
汴渠。自今河南省滎陽縣東北接黃河,東南經(jīng)今開封市南、民權縣與商丘市北,復東南經(jīng)今安徽省碭山縣、蕭縣北,至江蘇省徐州市北入泗水。魏晉時為中原通往東南沿海地區(qū)的重要水運干道。
3.
汴渠。即隋通濟渠、唐廣濟渠的東段。自今滎陽縣北黃河東南流,經(jīng)今開封市及杞縣、睢縣、寧陵、商丘、夏邑、永城等縣,復東南經(jīng)今安徽省宿縣、靈璧縣、泗縣和江蘇省泗洪縣,至盱眙縣對岸入淮河。自隋至北宋為中原通往東南沿海地區(qū)的主要水運干道。
4.
河南省開封市的別稱。詳“汴京”、“汴梁”。
1.出自《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有老太監(jiān)認得他是汴京樊樓下住的宋五嫂,善煮魚羹。
2.出自《牡丹詩》汴京納土說錢王,陌上看花興未忘。
3.出自《經(jīng)國雄略·畿甸考五·汴梁末議》自古帝王之作,莫不更都三河之間。而周奏以降,繼宅兩京,五季而下,又都汴梁。
4.出自《海寧州訓導錢君墓表》衎石以翰林改官戶部,擢御史,給事中。久處京師,其后客游廣東、汴梁。
5.
州名。北周宣帝改梁州置,治所在浚儀縣(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五代梁建都于此,開平元年改為開封府。五代晉、漢、周以及北宋也以為都。常稱汴梁,又稱汴京。即今河南省開封市。參閱《文獻通考·輿地六·開封府》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二·開封府》。
1.出自《江上對酒作》汴洛我舊都,燕趙我舊疆。請書一尺檄,為國平胡羌。
1.不久。
2.很少。
3.稍微。
1.不媳。
2.亦作"少是末"。盡多著。
1.古代官名。"三孤"之一。周代始置﹐為君國輔弼之官﹐地位次于太師。北周以后歷代多沿置﹐與少傅﹑少畢稱"三少"。一般為大官加銜﹐以示恩寵而無實職。參見"少保"。
2.古代官名。樂官。
3.古稱士之致仕者。
1.不久;一會兒。
1.見"少甚"。
1.戰(zhàn)國時稱年輕的家臣。
指多民族國家內人口居于少數(shù)的民族,也有指外來移民的。在中國,有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傈僳、佤、畬、高山、拉祜、水、東鄉(xiāng)、納西、景頗、柯爾克孜、土、達斡爾、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錫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烏孜別克、俄羅斯、鄂溫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爾、獨龍、鄂倫春、赫哲、門巴、珞巴、基諾等55個少數(shù)民族,人口約9132萬(1990年),占全國總人口8%。分布呈大雜居、小聚居格局。多有本民族語言文字,部分通用漢語文。宗教和自然崇拜有廣泛深刻的影響。社會發(fā)展較漢族緩慢,經(jīng)濟比較落后,且發(fā)展不平衡。多從事農牧、漁獵生產。解放后,通過民主改革,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實現(xiàn)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平等。各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一起走上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道路。
1.年輕的統(tǒng)帥。特指張學良﹐因其父張作霖人稱大帥。
1.說少一點。
《楚辭·九歌》篇名。少司命是楚俗中主司人間后代延續(xù)的神。此篇為少司命的祭歌。
1.減少思慮;少想。
2.考慮不周。
1.小便。
1.謂沒規(guī)矩﹐無教養(yǎng)。
1.路寢前的廳堂。
1.過一會兒。
1.男少年。
1.夭亡。
1.微賤。
2.稍稍。
1.軍銜。尉官的一級﹐低于中尉。
1.缺少文才。
1.漢武帝時齊方士名。曾以方術致已卒王夫人之魂魄于武帝前﹐被拜為文武將軍。
1.稍事休息;稍稍休息。
2.暫停;稍稍平息。
1.少年時所學習的。
1.見"少年先鋒隊"。
1.見"少間"。
1.相貌顯得年輕。
1.年幼;年幼者。
2.指兒科。
1.軍銜。校官的一級﹐低于中校。
1.與同齡人相比﹐顯得年輕。
1.稍等。胥﹐等待。
1.稍待。
1.稍談﹐隨便談談。
2.少說﹐不多說。敘﹐也寫作"敘"。
1.一會兒。
1.一會兒;不多久。
1.古代學校名。相對于太學而言。
1.唐吏部員外郎的別稱。
1.少刻﹐一會兒。
1.謂平時說話不多。
1.亦作"少陽"。亦作"邵陽"。
2.魚名。即海鷂魚。
1.東方。
2.東宮。太子所居。
3.后以指太子。
4.《易》"四象"之一。《易》以七為少陽。
5.中醫(yī)學經(jīng)脈名。分手少陽經(jīng)和足少陽經(jīng)。手少陽經(jīng)為三焦經(jīng)﹐足少陽經(jīng)為膽經(jīng)。 6.見"少揚"。
1.舊時稱貴家的青少年。
2.舊時尊稱別人的兒子。
①舊時稱富貴人家的青少年不要養(yǎng)成少爺脾氣。②舊時尊稱別人的兒子李先生的少爺病得很重。
1.少時﹐過一會兒。
1.指西方。亦指秋季。
2.《易》"四象"之一。《易》以八為少陰。
3.中醫(yī)學經(jīng)脈名。分手少陰經(jīng)和足少陰經(jīng)。手少陰經(jīng)為心經(jīng)﹐足少陰經(jīng)為腎經(jīng)。中醫(yī)運氣學說中亦以"少陰"指君火。
1.官名唐初諸郡皆置司馬﹐開元元年改為少尹﹐是府州的副職。唐杜甫有《赴青城縣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詩。至宋﹐名存實亡◇為州縣輔佐官如縣丞﹑典史﹑吏目﹑巡檢之類的別稱。
2.官名。指少詹事。
1.小友。年長者對年輕友人的稱呼。
1.稍有;略有。
2.罕見。
1.少女。
1.太仆卿的別稱。
1.官名。即《周禮.天官》的小宰﹐為大宰的副職。春秋列國中亦有置之者。
2.宋政和中﹐改尚書左仆射為太宰﹐右仆射為少宰﹐旋復舊稱。明清為吏部侍郎的俗稱﹐也叫少冢宰。
3.星名。即左垣第三星。在紫微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