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年輕力壯的馬。
2.
名詞
(~兒)駒子。
3.
名詞
(Jū)姓。
1.
二歲的馬。泛指少壯的馬。
1.出自《周禮·夏官·校人》春祭馬祖,執駒。
2.出自《莊子·天下》孤駒未嘗有母。
3.出自《柳州羅池廟碑》侯乘駒兮入廟,慰我民兮不顰以笑。
4.出自《在社會主義高潮中》詩都說年青人的兩腿,能夠跟千里駒的四蹄賽跑。
2.
幼獸。
1.出自《尸子》虎豹之駒,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氣。
2.出自《新唐書·酷吏傳·王旭》制獄械,率有名,曰“驢駒拔橛”、“犢子縣”等,以怖下。
3.出自《神童劉少逸與時賢聯句》詩麒麟之駒,鳳凰之雛。
3.
喻年少英俊的人。
1.出自《漢書·劉德傳》德字路叔,修黃老術。少時數言事,召見甘泉宮,武帝謂之“千里駒”。
2.出自《后漢書·趙喜傳》更始大悅,謂喜曰:“卿名家駒,努力勉之。”
4.
通“驕”。六尺高的馬。
1.出自《詩·小雅·皇皇者華》我馬維駒,六轡如濡。
2.出自《說文·馬部》駒
5.
姓。漢有駒幾。見《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1.出自《萬姓統譜?虞韻》駒,周駒伯,郤克軍佐;漢駒幾。
摧殘;糟踏作踐人|作踐狼藉|被人作踐。
1.謂兩情歡愛。
1.形容故作嬌態。
1.謂從中牽線聯絡。
1.謂解救百姓。
1.從速,火急。
1.用力;使勁。
1.作梗,為難。
2.作耍,開玩笑。
1.工具;器械。
2.指刑具。
1.勞作勤苦。
2.戲弄,開玩笑。
3.表演戲術。
1.指擔任一郡長官,治理地方。
1.制定法規。
1.謂寄居異地。
2.作客商。
3.去別人處做客人。
1.耕作辛苦。
2.感到痛苦。謂難受。
1.猶言怎么辦。
1.掀起風浪。比喻制造事端。
1.不負責任﹑隨便亂說。
1.勞作,勞動。
1.制作音樂。
2.奏樂。
1.作梗,阻撓。
1.舉手施禮;行禮。
1.出力;使力。
1.謂擔任官職。
1.制造暴亂,作亂。
1.作配偶,成婚。
1.謂聚斂民財。
1.爭臉面,爭出風頭。
1.《易.離》"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孔穎達疏"明兩作離者,離為日,日為明,今有上下兩體,故云明兩作離也。"后本《易》"繼明"之意,稱太子為"作兩"。言能繼天子而明照四方。
1.匠人所用的材料。
2.泛指材料。
暴亂;發動叛亂制止作亂|盜匪作亂。
1.語出《書.多士》"今朕作大邑于茲洛。"周都于鎬京,周成王時,周公又建洛邑為東都◇世因以"作洛"指另建新都。
1.木工使用的一種簡便支架。
1.指描畫眉毛。
1.揀選楊梅。
成全好事天公不作美。
1.裝點臉面。
1.役使民眾。
1.畜牧,放牧。
2.周代,侯伯有功德者,加命為州長,得專征伐于諸侯,謂"作牧"。
3.泛指擔任州郡地方長官。
①(-nàn)叛亂;作亂一夫作難而七廟墮。②為難;受窘從中作難|萬分作難。
1.起哄鬧事。
1.作亂,造反。
1.思念;懷念。
1.制造災難。
2.引申指作亂,作惡。
3.謂遭罪受苦。
耍弄;戲弄別作弄人|受人作弄。
1.連聲答應。表示順從。
1.謂惡心欲吐。
2.比喻非常厭惡。
1.謂安排宴席。
1.派頭;故作的姿態架勢。
2.指作風。
1.當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