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過失;罪過。
2.
動詞
怪罪,處分。
3.
名詞
〈書〉兇;災禍。
4.
名詞
(Jiù)姓。
1.
災禍,不幸之事。與“休”相對。
1.出自《書·大禹謨》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
2.出自《左傳·莊公二十一年》鄭伯效尤,其亦將有咎。
3.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蓋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
4.出自《君子行》休咎相乘躡,翻覆若波瀾。
2.
罪過;過失。
1.出自《詩·小雅·北山》或湛樂飲酒,或慘慘畏咎。
2.出自《后漢書·鐘離意傳》湯引六事,咎在一人。
3.出自《感事》詩昔之心所哀,今也執其咎。
4.出自《進學解》跋前躓后,動輒得咎。
5.出自《三閑集·我和〈語絲〉的始終》后者,我恐怕是其咎在我的。
3.
憎恨;厭惡。
1.出自《書·西伯戡黎序》殷始咎周。
2.出自《史記·殷本紀》紂之臣祖伊,聞之而咎周。
4.
責怪;追究罪責。
1.出自《論語·八佾》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2.出自《美芹十論?久任》病不已而乃咎醫,吁,亦自惑也。
3.出自《舊唐書·郭子儀傳》自西蕃入寇,車駕東幸,天下皆咎程元振。
4.出自《聊齋志異·小梅》抵暮,媼來申謝,王咎其謬誣。
5.出自《窮愁》﹝母﹞以愛我彌甚,故不告我,且不我咎耳!
5.
通“舅”。舅父。參見“咎氏”。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朱己謂魏王章》穰侯,咎(舅)也,功莫多焉。
6.
姓。
1.出自《呂氏春秋·義賞》文公用咎犯之言,而敗楚人於城濮。
2.出自《鼠璞·姓氏改易》求為仇,舅為咎……以音改也。
1.即金條。
1.棗核內的仁,可入藥。
2.中藥名。酸棗仁的別名。
1.棗子。
1.棗子與蔬菜。
1.用棗木做桿的長矛。
1.棗制食品的一種。
1.棗樹下。因棗下攢聚有時,常用以喻人間的盛衰和世態炎涼。
2.古曲名。
1.一種用古法制的毛筆。
1.刻板印刷行世。古代刻板多用棗木,故謂棗行。
1.棗子與肉脯。古代婦女拜見長輩時攜帶的禮物,取其起早而虔敬之意。
1.果木名。又名海棗﹑椰棗。常綠喬木,漿果長橢圓形,形狀像棗,產于亞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果肉味甜,是當地人民的重要食品,可鮮食或作蜜餞。木材供建筑用,樹干浸出的汁液可以制糖和酒。
1940年5月,日軍向棗陽、襄陽、宜昌地區進攻,中國第五戰區調集主力部隊對敵軍實施反包圍。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率部渡襄河出擊,在南瓜店遭敵萬余人夾擊,壯烈殉國。隨后,日軍強渡襄河,攻占襄陽、宜昌。6月16日,中國軍隊全面反攻,收復宜昌,此后雙方形成對峙。
1.干燥的棗泥。因狀似油脂,故稱。
1.又稱延園。在陜西省延安市西北約七公里。1944年至1947年3月,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園內有毛澤東舊居﹑中共中央書記處小禮堂舊址等。
1.棗子和榛子。
1.用棗子和米蒸煮的飯食。
在山東省南部、微山湖東,鄰接江蘇省,京滬鐵路經過西境。1960年設市。人口345萬(1995年)。煤炭工業發達,有著名的棗莊煤礦。抗日戰爭時期的臺兒莊戰役在市南臺兒莊展開。
1.棗樹的果實。
1.棗子粥。
1.見"蚤朝晏退"。
1.謂早出視事﹐及晩才退。謂勤于政事。蚤﹐通"早"。
1.早上;早晨。蚤﹐通"早"。
1.早熟。謂提早成人。蚤﹐通"早"。
2.謂年少而有所成立。蚤﹐通"早"。
1.同"蚤出夜入"。
1.早晨出門﹐晩上歸來。謂早夜作息有定時。蚤﹐通"早"。
1.謂年少顯達。蚤﹐通"早"。
1.謂早已服從。蚤﹐通"早"。《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嗇。夫惟嗇,是謂蚤服。"一本作"早服"。《韓非子.解老》"圣人雖未見禍患之形,虛無服從于道理,以稱蚤服。"陳奇猷集釋"謂圣人虛靜無為,而服從于道理,以合于早服之者。"一說謂早作準備。見任繼愈《老子新譯》。
1.謂早年喪父。蚤﹐通"早"。
1.婦女年少喪夫。蚤﹐通"早"。
1.早作打算。蚤﹐通"早"。
1.謂早有所成。蚤﹐通"早"。
1.指甲或趾甲。借指很小的東西。蚤﹐通"爪"。
1.謂事先看清問題。蚤﹐通"早"。
1.及早蒞臨。蚤﹐通"早"。
1.及早思謀。蚤﹐通"早"。
1.亦作"蚤歿"。
2.早死。蚤﹐通"早"。
1.見"蚤沒"。
1.亦作"蚤暮"。
2.朝暮;早晩。蚤﹐通"早"。
1.謂遇事預先謀劃決定。蚤﹐通"早"。
1.見"蚤莫"。
1.多年以前。指年輕的時候。蚤﹐通"早"。
1.蚤,通"早"。早晨起身。
2.蚤,通"早"。猶言起得早。
1.亦作"蚤鬰"。
2.謂修剪指爪或趾甲﹐剃治須發。蚤﹐通"爪"。
1.睡得早﹐起得遲。蚤﹐通"早"
1.猶早歲。蚤﹐通"早"。
1.猶言蚤朝晏退。蚤﹐通"早"。
1.早餐。蚤﹐通"早"。
1.亦作"蚤虱"。亦作"蚤?"。
2.跳蚤和虱子。亦泛指小害蟲。
3.比喻卑微而令人厭惡者。
1.早結果實。蚤﹐通"早"。
1.謂進早餐。蚤﹐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