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太陽旁邊的云氣,古人認為可預示吉兇,多指不祥之氣。
1.
日旁云氣。古時迷信,認為此由陰陽二氣相互作用而發生,能預示吉兇。常指妖氣,不祥之氣。參見“祲兆”、“祲氛”、“祲象”。
1.出自《左傳·昭公十五年》吾見赤黑之祲,非祭祥也,喪氛也。
2.出自《戰國策·魏策四》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
3.出自《永貞行》江氛嶺祲昏若凝,一蛇兩頭見未曾。
2.
盛貌。參見“祲威”、“祲威盛容”、“祲容”。
1.出自《宋史·樂志十四》寶章奕奕,祲宮俁俁。
3.
見“祲尋”。漸進。
1.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僸祲尋而高縱兮,紛鴻溶而上厲。
1.即烘托。
1.波浪相激聲。
1.波浪相激聲。
1.象聲詞。形容聲音宏大。
1.形容鼓聲宏大。
1.猶薨殂。
1.指王侯之死。
1.象聲詞。眾蟲齊飛聲。
2.象聲詞。亦用來摹擬其他各種聲音,如填土聲﹑雷聲﹑鼓聲﹑水聲等。
1.猶薨殂。
1.薨殂。指王侯死亡。
1.猶哄然。形容人聲嘈雜。
1.猶薨殂。
1.薨殂。
1.薨殂。指王侯死亡。
1.指皇帝子女少年時死亡。
1.草名。根莖可入藥,可釀酒。
2.荸薺的別名。以葉背有三棱劍脊而得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六.烏芋》。
1.猶言黑糝糝。
1.形容皮膚黧黑。
1.臉色陰沉;不痛快。
1.《舊唐書.李密傳》"密以父蔭為左親侍,嘗在仗下。煬帝顧見之﹐退謂許公宇文述曰'向者左仗下黑色小兒為誰?'許公對曰'蒲山公李寛子密也。'帝曰'個小兒視瞻異常,勿令宿衛!'"后即以"黑色兒"指李密。
用75%的硝酸鉀、10%的硫和15%的木炭混合制成的火藥,黑色,粒狀,爆炸時煙霧很大。供軍用、獵用和爆破用,也用來做花炮≮色火藥是我國唐朝時發明的。
工業上鐵、錳和鉻的統稱。包括鋼和其他以鐵為主的合金。
皮膚、毛發和眼球的虹膜所含的一種色素。這些組織的顏色的深淺由所含黑色素的多少而定。
1.形容黑暗陰森。
2.黑而濃密貌。
1.亦作"黑煞"。
2.舊謂兇星﹑惡神。
1.佛教語。十六游僧地獄之一。
1.黑色的布帛。
2.現常用作表示對死者哀悼的標志。
1.蝙蝠屎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二.伏翼》。
1.見"黑殺"。
1.黑色的蛇。
2.比喻鐵杖。
1.即黑帝。北方之神。
1.傳說中的蛟屬。
1.佛家所謂八熱地獄的第二獄。
1.古代謂五行水氣而生的災禍。五行中水為黑色,故稱"黑眚"。
1.黑色石。
2.石膽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四.石膽》。
3.關名。在河南省鞏縣西南。
1.一種可以畫眉的青黑色顏料。
1.傳說中的神蛇。
暗中進行的不合法買賣的市場~交易。
1.黑色刀鞘。
1.頭毛黑色。
1.黑色綬帶。
2.古代小官之印常系黑色綬帶,故用以指級別不高的官吏。
1.內容反動的書。
1.即黑家鼠。
1.契丹的一個種族。
1.暗霜。
1.隋唐時靺韍之一部。居黑水(今黑龍江)流域,也稱黑水部。唐初遣使內附。
1.宋元以來我國航海者對于今黃海分別稱之為黃水洋﹑青水洋﹑黑水洋。大致長江口以北至淮河口海面含沙較多,水呈黃色,稱為黃水洋;北緯34°東經122°附近一帶海水較淺,水呈綠色,稱為青水洋;北緯32°-36°﹑東經123°以東一帶海水較深,水呈藍色,稱為黑水洋。
1.佛教語。
1.古武器。長矛。
1.亦作"黑?公"。
2.北魏大將于栗磾好持黑矟,人稱"黑矟公"?!段簳诶醮攤鳌珐s"劉裕之伐姚泓也﹐栗磾慮其北擾﹐遂筑壘于河上﹐親自守焉。禁防嚴密﹐斥候不通﹐裕甚憚之﹐不敢前進。裕遺栗磾書﹐遠引孫權求討關羽之事﹐假道西上﹐題書曰﹕'黑矟公麾下。'栗磾以狀表聞﹐太宗許之﹐因授黑矟將軍。栗磾好持黑矟以自標﹐裕望而異之﹐故有是語。"后用以作大將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