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物體燃燒后剩下的炭狀物或灰狀物。
1.
亦作“煡”。
2.
物體燃燒后剩下的東西,灰燼。
1.出自《詩·大雅·桑柔》民靡有黎,具禍以燼。
2.出自《抱樸子·金丹》凡草燒之即燼,而丹砂燒之成水銀。
3.出自《夜宴》詩酒浪搖春不受寒,燭花垂燼忽堆盤。
4.出自《古屋》它在他嘴里發出非常悅耳的水的滾轉聲和吹煙燼的呼呼聲。
3.
指燈花,燭花。
1.出自《燈賦》燼長宵久,光青夜寒。
2.出自《次韻答劉景文左藏》夜燭催詩金燼落,秋芳壓帽露華滋。
3.出自《漁燈》詩補蓑未了光堪近,結網將成燼有余。
4.
指遺民。
1.出自《左傳·襄公四年》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
2.出自《國語·吳語》既罷弊其民,天奪之食,安受其燼?
3.出自《西楚都彭城論》若其以百戰之燼,生降之虜,寄仇讎之號令,驅鄉黨之儔匹,一有擾動,西楚廢其主,刈其民,若燎毛射縞耳。
5.
燒毀;化成灰燼。
1.出自《抱樸子·道意》譬猶田獵所經,而有遺禽脫獸;大火既過,時余不燼草木。
2.出自《杭州天龍寺石佛記》光焰射天,黑煙已罩殿廬。行滿大懼,向木觀音像哀號,期與殿俱燼。
3.出自《海國圖志·籌海一》我火箭噴筒,已燼其帆。
4.出自《游古巴松樹河谷》詩不入天堂寧地獄,難將烈火燼雄心。
6.
燒殘的;殘存的。
1.出自《晉書·束晳傳》〔汲郡人〕得竹書數十車……初發冢者燒策照取寶物,及官收之,多燼簡斷札,文既殘缺,不復詮次。
2.出自《防御索虜議》負塞殘孽,阻山燼黨。
3.出自《走馬樓三更曲》簾間清唱報寒點,丙舍無人遺燼香。
4.出自《集賢李建中工部追和》開元文字鐘王筆,惆悵臨風一燼燈。
7.
柴薪。
1.出自《文選·張協〈雜詩〉之十》尺燼重尋桂,紅粒貴瑤瓊。
1.猶千里情。
1.見"千里姻緣一線牽"。
1.謂夫妻婚配是命中注定,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紅線牽連而成。語出唐李_言《續玄怪錄.定婚店》。
1.猶千里船。
1.指遠行千里的重任◇亦比喻重任。
1.遠大的志向。
1.指明月。
1.見"千了百當"。
1.形容非常機靈。
1.猶千年﹑千歲。極言時間久長。
2.用作祝壽之語。
1.謂武衛值宿之所甚多。
2.猶千家,眾多的人家。
1.反復思考。
2.極言憂慮之多。
1.《晏子春秋.雜下十八》"嬰聞之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后用"千慮一失"指聰明人即使反復考慮,也難免會有失誤的地方。
1.猶千家。
2.眾多宮門。亦借指眾多宮殿。
3.佛教語。謂種種修行的法門。千,言其多。
1.公制長度單位。一千米等于一公里,合我國二市里。
1.光色鮮明貌。
2.幽深貌。
1.形容多種多樣。
1.形容受磨難﹑遭曲折之多。
1.阡陌。千,通"阡"。
1.春秋時地名,在今山西介休縣南?!蹲髠鳎腹辍?其弟以千畝之戰生,命之曰成師。"杜預注"西河介休縣南有地名千畝。"《國語.周語上》"三十九年,戰于千畝,王師敗績于姜氏之戎。"一說千畝之地有二一為周地,見《國語.周語上》;一為地,見《史記.晉世家》。參閱清齊召南《春秋左氏傳注疏考證》。
1.指眾僧。衲,僧衣。
1.猶千辛萬苦。
1.猶言好不容易。
1.極言困難﹑危險之多。
1.極言時間久遠。
1.玉柏的別名。
1.千年之龜。
1.長遠之計。
2.詞牌名。雙調,仄韻。宋辛棄疾有《千年調》詞二首。原名"相思會",因辛詞有"剛作千年調"句,故改名。
1.祝壽的酒杯。
1.見"千載恨"。
1.藥草石斛的別名。
1.香木之一種。
1.猶言千古一律。
1.果名。無漏子的別名。
1.繁亂的思緒。
1.謂釀造千甕酒。
1.禁衛官千牛備身﹑千牛衛的省稱。掌執千牛刀,為君王護衛。
1.官名。掌侍從宿衛◇魏始置。
1.刀名。語本《莊子.養生主》"﹝庖丁﹞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后因以"千牛刀"稱鋒利的刀,亦代稱御刀。
1.由千牛備身等武裝護衛人員組成的帝王儀仗。
1.見"千頭木奴"。
1.謂烏合之眾膽量不大。
1.謂多愁。顰,皺眉。
1.猶言百官。
2.謂多種品物。
1.形容十分希奇古怪,亦指各種各樣奇怪的事物。
1.形容人馬很多。一人一馬稱為一騎。
2.唐武官名。
1.猶千切。
1.形容數量多。
2.青色貌。
3.宋代兒童玩具名。
1.方言。舊時陜北窮苦農家吃的一種稀飯。
1.形容數量極多。
2.猶千萬,務必。表示懇切丁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