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用兩股以上條狀物擰成一根繩索。
1.出自《禮記·雜記上》小斂,環绖,公大夫士一也
2.出自《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那些廟里總常常有人在殿前廊下絞繩子,織竹簟,做香,我就看他們做事。
2.
引申指幾種東西扭在一起。
1.出自《橋·手》我再細聽了一些時候,就什么也聽不清了,只聽到嗡嗡的笑聲和絞成一團的吵嚷。
2.出自《火光在前》雨在落,天氣還是一樣悶熱,雨和汗絞在一道從頭上流下來,刺疼眼球。
3.
擠壓;擰。
1.出自《齊民要術·八和齏》生姜。削去皮,細切以冷水和之,生布絞去苦汁。
2.出自《還鄉后記》對我呆看了一眼,她就去絞了一塊毛巾來遞給我,叫我擦一擦面。
3.出自《第二次的解放》他們絞盡腦汁炮制不少作品,使用影射手法,諷喻手法,轉彎抹角,暗箭傷人。
4.
纏繞。
1.出自《晉問》晉之北有異材……根絞怪石,不土而植,千尋百圍,與石同色。
2.出自《奏郾城縣并絳州垣曲縣捷狀》梁興、董榮等人馬措置絞縛云梯一齊上城接戰。
5.
舊時死刑的一種??O死;勒死。
1.出自《左傳·哀公二年》若其有罪,絞縊以戮。
2.出自《隋書·刑法志》其刑名有五: 一曰死刑二,有絞,有斬。
3.出自《事物紀原·律令刑罰·絞》古者棄市……隋謂之絞。
6.
急切。參見“絞直”。
1.出自《論語·陽貨》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
2.出自《左傳·昭公元年》叔孫絞而婉。
7.
猶攪。
1.出自《封神演義》心如刀絞,意似油煎。
8.
量詞。用于成絞之物。
1.出自《雪宦繡譜?繡引》凡線一絞大約三十根。
2.出自如: 一絞絨線。
9.
古國名。故地在湖北省鄖縣西北。
1.出自《左傳·桓公十一年》鄖人軍於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
10.
特指用轆轤汲水。
1.出自《原李耳載·云中井異》大同山陰縣有井深廿丈余,必聯數家之綆以汲。順治庚寅歲,里人垂綆絞之,不得上,倍人絞之,至井口,乃一石。
1.佛教;佛教徒。
1.脫下戰衣。謂士無戒備。
1.解下拉車的牲口。
2.指牲口不駕車。
3.謂止息;歸宿。
1.謂從肩上卸下重擔。
1.指佛教。
1.謂解決疑難。
1.解釋,說明因由。
2.解決疑難事件或問題。
1.謂換去平民頭巾,開始做官。
1.解除警戒。謂安寧無事。
1.見"釋躤"。
1.猶止渴。
1.住口,???。
1.消除煩亂的心緒。
1.消除辛勞。
1.釋迦牟尼和老子的并稱。亦指佛教和道教。
1.放下農具。謂停止耕作。
1.謂消除悲傷。
1.謂消除貪欲。
1.闡釋他人或自己著作內容的凡例。
1.寬恕,釋放。
1.指僧徒。
1.僧侶。
1.謂解除軍事行動。
1.佛門。
1.解悶。唐杜甫有《釋悶》詩。
1.猶淘米。
1.脫去冠冕。
2.引申為辭官。
1.解除危難。
2.解答詰難。
1.古代使者遠行,設酒脯,祭道神的禮節。
1.放心;免除思念。
1.謂消除辛勞。
1.指僧人和儒生。
1.釋放心神,無所計較。謂拋卻一切意念。
1.猶言舍生取義。
1.佛姓釋迦的略稱。亦指佛或佛教。
1.指佛事。
1.松散貌。
1.放手。前面多加否定詞,表示對某事物十分愛好。
1.猶讓位。
1.謂用通俗的話解釋。
1.梵語。佛教經典所稱諸天的天主或能天帝。即佛經所說忉利天之主。全稱釋迦提桓因陀羅,略稱"釋帝"或"帝釋"。
1.脫網。
2.指佛法。
1.離去本職。
2.用為贊輔朝政之稱。
1.放下書卷。
2.解釋詞語音﹑義的文字。唐陸德明有《經典釋文》。
3.指以楷書考釋篆﹑隸﹑草﹑行等書體。
1.丟下印信。謂辭官。
1.丟棄鞋子。喻舍棄微末之物。
1.消除心中的怨恨憤怒。
1.消除嫌隙。
1.解除危險。
1.指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