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約束。
1.出自《昌言·雜編》人之性有……廣大闊蕩者,患在無撿。
2.出自《水經注·江水一》江至都安,堰其右,撿其左,其正流遂東。
2.
清理;察看。
1.出自《晉書·周??傳》導(王導)后料撿中書故事,見??表救己,殷勤款至。
2.出自《水經注·夏水》撿其碑題,云故西戎令范君之墓。
3.出自《魏書·張彝傳》詢采詩頌,研撿獄情,實庶片言之不遺,美刺之俱顯。
4.出自《簣齋雜著·寶制》凡諸得給牌者,有故則撿籍而納之。
3.
舉發;告發。
1.出自《字匯·手部》撿,舉也。
2.出自《廿二史札記》后魏孝靜帝時,吏部令史張永和、崔闊等偽假人官。事覺,糾撿首者六萬余人。
4.
取;拾取。
1.出自《老煙的故事》我不知道他們在他身上撿到便宜沒有。
2.出自《日出》在您門口,我們撿著她丟的一塊手絹。
5.
揀出,挑選。
1.出自《西游記》假僧將那些心,血淋淋的,一個一個撿開與眾看。
2.出自《暴風驟雨》土豆子壞了一半,下窖不小心,爛的沒撿掉。
6.
取道,途徑。
1.出自《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說》〔偕地理學者三人〕復入甘肅(安定、鞏昌),撿四川(成都、雅州)云南(大理),由緬甸以去。
7.
傾瀉。
1.出自《西游記》天上銀河瀉,街前白浪滔。淙淙如甕撿,滾滾似盆澆。
1.生理學名詞。引起條件反射的刺激。如將吹哨子的聲音同鴨群喂食結合起來,經多次重復后,單用哨音就可喚回鴨群就食。此時的哨音即為條件刺激。
神經系統通過不斷地對有信號意義的刺激所形成的結果。是動物在個體生活過程中適應環境變化而新形成的反射。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首先研究。
在語句中給出一個條件,若滿足該條件,程序轉去執行規定的語句,反之,則繼續順序執行下一個語句的語句。如basic語言中的if…then…”語句。
1.法規,教令。
1.逐條揭露。
1.逐條詰問。
1.謂細致剖析。
1.猶條奏。
1.律條,禁令。
1.分條開列;分條陳述。
2.猶條陳。指公文。
1.逐條引證。
2.即單據。
1.謂依條令決斷。
1.文件或契約上所定的項目。
2.條件,為某事而提出的要求或應達到的標準。
1.《周禮》官名。掌清除道路,驅避行人。
層次、脈絡、秩序表達條理清晰|工具擺放很有條理。
國家機關制定或批準的規范性文件的名稱之一。在我國,有些只規定某一類事項的法律稱條例”,如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國務院制定的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的行政法規也稱條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
1.宋官署"制置三司條例司"的省稱。
1.條目要領。
1.一條一縷。比喻細密。
1.法律,法令。
1.枝蔓。
1.枝干。
1.猶苗條。細長柔美。
1.指太平天國的"天條"和天父﹑天兄﹑天王的命令。
1.按內容分的細目。
2.指詞典的詞條。
3.謂整理安排細節。
4.法令﹑規章等的項目。亦指法令﹑規章。
1.枝條。
1.支流;支派。
1.條例,章程。
2.鑒別評定。
1.猶奏請。
1.黃芩的一種。子芩的異名。
1.長裙。
1.古代戎族的一支。分布在今山西省運城縣中條山北的鳴條崗一帶。
1.面上有絨條的棉織品。又名燈心絨。
1.長褥子。
1.猶言采桑。
2.借指桑樹。
1.猶蕭森。
1.中條山的省稱。
1.猶條奏。
1.分條敘述。
1.條理,規律。
1.魚名。體側扁,呈片狀,鱗細,頭短,右側淡褐色,有黑色條紋,左側白色或淡黃色。兩眼生在右側,左側向下臥在淺海底上。捕食小魚等。
1.見"條兒糖"。
1.謂有條理﹑有次序。
2.暢達貌。
3.猶言每一條。
4.猶蕭蕭。形容風聲。
5.指各項事業的組織系統。與"塊塊"相對。 6.指條文。
1.點心名。糯米粉制成的有細沙心的長圓形糕。
1.古代臂飾。呈螺旋形,上下兩頭左右可活動,以便緊松。一副兩個。
1.指法律章程等分條說明的文字。
1.列舉上報。
1.通曉洞悉。
1.分條敘明。
1.逐條聯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