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燒土成磚。
2.
名詞
〈古〉燭灰。
1.
燒土為磚。參見“堲周”。
1.出自《贈章默》詩難從王孫裸,未忍夏后堲。
2.
燭芯的灰燼。
1.出自《禮記·檀弓上》夏后氏堲周
3.
疾,憎惡。參見“堲讒”。
1.出自《書·舜典》朕堲讒說殄行。
2.出自《舊唐書·文苑傳下·唐次》昔虞舜有堲讒之命,我皇修辨謗之書,千古一心,同垂至理。
3.出自《明故兵部尚書項公神道碑銘》摧奸堲讒,公有直筆。
1.高峻。
1.見"修浚"。
1.墾殖。
1.潔美。
1.猶言修和。
1.古代傳說中的大魚。
1.廣闊。
1.謂修業進德以求將來之功。
1.施行禮教。
1.亦作"修勵"。
2.砥礪,磨礪。
3.謂盡力修行。
1.制定。
2.修建。
3.修身而有所成就。
1.俊美。
1.謂因地勢之利而修治。
1.見"修厲"。
1.品行廉潔。
1.見"修煉"。
1.亦作"修練"。亦作"修煉"。
2.指道教的修道煉氣煉丹等活動。
3.修養陶冶。
4.學習鍛練。
5.特指修行(成仙)。
1.長梁。梁,木結構屋架中架在柱子上的長木。
2.長橋。
1.撰寫出來。
2.依次整理。
1.指蛇。
2.指大魚。
1.喻保養﹑積蓄戰斗力。
1.長壽。
1.猶言治理。
1.確定政令。
1.長路;遠道。
1.周代掌管王城里門的官員。主管宿衛﹑擊更﹑追捕盜賊等事。
1.梵語asura的譯音,"阿修羅"的省稱。意譯為"不端正"或"非天",是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惡神,住在海底,常與天神戰斗。佛教采用其名,把它列為天龍八部之一,又列為輪回六道之一。
1.古印度神話中的惡神修羅與天神戰斗的場所。通常用以形容慘酷的場合。
1.漫長。
1.樹木高而繁茂。
1.長眉。
1.美好。
2.修善,行善。
1.楚國郢都的城門。《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入修門些。"王逸注"修門﹐郢城門也。"后泛指京都城門。
1.刮臉,用剃刀把臉上的胡須和汗毛刮掉。
1.整飭勤勉。
1.美好的名聲。
2.匡正名分。
3.循名,依照名稱。
4.加強修養以求名譽。
5.謂置備名帖,以作通報姓名之用。
指政治有序、有法度有著修明的內政與強大的國力為后盾。
1.漂亮的眼睛;美目。
1.調整相互間的關系,使之親密和睦。
1.卓越的才能。
2.施展才能。
天主教、正教中離家入修會的女教徒。通常須發三絕大愿,即絕財”(不置私產)、絕色”(不嫁)、絕意”(不持私意,聽從教會命令)。從事祈禱或傳教等工作。在中國,有時稱嬤嬤”。
1.修理損壞的部分和配齊殘缺的部分。
1.古代諸侯之間派遣使臣進行友好訪問。
1.治理。
2.謂建立友好關系。
1.謂修身齊家。
1.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省稱。語本《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后泛指倫理哲學和政治理論。
1.整理恢復。
1.修道煉氣。
修理建筑物修葺房屋|修葺城壘。
1.謂做有益于眾人的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