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修煉"。
1.指宰輔重臣之位。
中國三大海峽之一。在福建和臺灣間,分別以平潭島到富貴角和東山島到鵝鑾鼻的連線為北界和南界。為東海的一部分,連接南海。最狹處130千米,大部分水深不到100米。中國沿海南北海上交通要沖。
簡稱臺盟”。中國的民主黨派之一。1947年成立。由臺灣省一部分愛國民主人士組成。參加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參政黨之一。
簡稱臺”。在中國東南部,東和南海之間。省境由臺灣島及澎湖列島、釣魚島等島嶼組成。面積36萬平方千米。人口2075萬(1992年)。少數民族有高山族。1887年置省。行政中心臺北。主島2/3為山地、丘陵,臺灣山脈縱貫南北;平原分布在西部。高溫多雨,屬亞熱帶(南部為熱帶)濕潤區。工業發達,紡織、電子和食品工業為支柱。主要農產有水稻、甘蔗、水果和蔬菜。對外貿易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
1.三公之位。指宰相。
1.古以三公取象三臺,故稱宰相的職位為臺席。
1.古代朝廷用于征召﹑曉諭﹑詰責等方面的文書。
1.指臺閣的職司。
1.臺榭的下面。
2.古時對人的尊稱。
3.謂政治舞臺之下﹐即不執政地位。
1.對他人姓名與官銜的敬稱。亦泛指姓名與官銜。
1.指御史臺或御史臺官員。
1.宰相之位。
1.即臺榭。
1.臺和榭。亦泛指樓臺等建筑物。
1.三臺星。《晉書.天文志上》"三臺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曰天柱,三臺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臺,主開德宣符也。"因以喻指宰輔。
1.猶臺鼎。鉉,鼎耳,以代鼎。鼎三足,有三公之象,故以喻宰輔重臣。
1.稱呼對方的敬辭。
1.猶尊顏。用于稱對方的敬辭。
1.敬辭。猶言尊駕。
1.古時御史臺所設的監獄。
1.三公宰輔之位。
1.唐宋時御史臺臺院知雜事侍御史。主持臺中事務﹐其地位在一般侍御史之上。
1.宰相的高位。
1.亦作"臺眐"。
2.有托的杯子。
1.舊時我國邊遠地區所設置的一種類似驛站的機構。如張家口﹑喜峰口﹑獨石口﹑古北口﹑殺虎口等地都曾設置過臺站。
1.請對方鑒察的敬語。多用于書信。
1.見"臺盞"。
1.宋代以后稱太守以下官員的意旨為臺旨。
1.臺省的規章制度。
1.臺省的官職﹑品級。指高位。
1.猶禁中。
在臺灣省本島西部、臺中盆地中心、縱貫鐵路線上。1945年設市。人口73萬(1988年)。臺灣省中部經濟、文化中心。有中山公園、寶覺寺等名勝古跡。
1.座鐘。放在桌子上用的時鐘。
1.曾做臺省或行臺長官的資歷。
1.桌子。也特指打臺球﹑乒乓球等時所用的特制的桌子。
1.指佛教的天臺宗。
1.見"臺座"。
1.亦作"臺坐"。指宰相之位。
2.舊時稱呼對方的敬辭。
1.邰地,邰國領地。
1.猶言看得起;抬舉。
1.揚鞭策馬。
1.大型桿秤。使用時以竹木杠或扁擔穿過秤紐由兩人抬著﹐故稱。
1.照顧﹐體貼。
1.舉起。
1.舊時指用杠抬運靈柩。
2.爭辯;頂牛。
1.提高。多指物價﹑地位等。
1.舊時民間迎神賽會中的一種游藝項目。在木制的四方形小閣里有兩三個人扮飾戲曲故事中的人物﹐由別人抬著游行。
1.抬高估價。
1.一種用兩人抬著盛放禮物的箱盒。
1.提高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