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稍微吃一點。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噍咀芝英﹝兮﹞嘰瓊華。
2.出自《詠懷》詩昔有神仙士,乃處射山阿;乘云御飛龍,噓噏嘰瓊華。
3.出自《酉陽雜俎·酒食》茹,嘰,食也。
2.
悲嘆。
1.出自《淮南子·繆稱訓》紂為象箸而箕子嘰。
3.
象聲詞。如:小鳥嘰嘰叫。參見“嘰嘰喳喳”、“嘰嘰嘎嘎”。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忽然又聽得隔房一陣人聲,嘰嘰喳喳說的都是天津話。
2.出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人越來越多,到處都嘰嘰喳喳。
3.出自《西線軼事》電線上落了一排麻雀,嘰嘰喳喳地在叫。
4.出自《大刀記》﹝二愣娘﹞樂不可遏地拍一下巴掌,嘰嘰嘎嘎地大笑起來了。
5.出自《奇異的書簡·她愛祖國的明天》我們幾個人嘰嘰嘎嘎地笑成了一團。
6.出自《浮光掠影記西德》小雨似乎激起了精神,沖散了疲勞,大家連說帶笑,嘰嘰嘎嘎。
4.
見“嗶嘰”。一種斜紋紡織品,有毛織和棉織兩種。
1.出自《澳門紀略·官守》其來以嗶吱、哆啰??、玻璃、諸異香珍寶,或竟以銀錢。
2.出自《四世同堂》他穿著一身剛剛作好的藏青嗶嘰中山裝。
(~兒)睡覺時被子不貼身的一面。
1.謂負著罪犯的名義。
2.奉命;受命。
①因災禍或重大變故而喪失生命飛機失事,乘客全部~。②遭受災難~的老百姓正在搶運東西。
1.被子。
1.舊說,人秉五行而生,五行有色,故人亦受色。
1.謂山勢起伏,黃河如帶。形容地勢險固。
1.猶被律。
1.受到施予。
1.綴在被子邊緣的絲條。古人用作識別被子上下頭的標記,故稱。
1.遭拘捕。
1.接受。
1.遭水災。
1.鋪襯在被面與被里之間,加強保暖作用的柔軟豐厚的一層。多用棉絮﹑絲綿等制成。
①外出時裝被褥的長方形布袋,一面的中間開口。②為了拆洗的方便,把被里和被面縫成袋狀,叫被套。③棉被的胎絲綿~。
1.被子的別稱。
1.為睡覺疊成的長筒形的被子。
①縫在被子蓋上身那一頭上的布,便于拆洗,保持被里清潔。②〈方〉被子。
1.受賄。問,饋贈。
1.為睡覺疊成的長筒形的被子。
2.泛指被褥。
為睡覺疊成的長筒形的被子他躺在~里不愿起來。
被子一床~。
1.見"被發跣足"。
1.穿著守喪的服飾。
1.《莊子.列御寇》"或聘于莊子。莊子應其使曰'子見夫犧捧?衣以文繡,食以芻叔,及其牽而入于大廟,雖欲為孤犢,其可得乎!'"成玄英疏"犧養豐贍,臨祭日求為孤犢不可得也。況祿食之人,例多夭折,嘉遁之士,方足全生。莊子清高,笑彼名利。"后以"被繡之犧"比喻求得功名利祿而不能全其生的人。
1.穿著錦繡衣服白天出行。謂富貴而夸耀于人。
1.襯在棉被中的棉絮。
①公民依法當選為國家權力機關代表或被選擔任一定職務的權利。②各種組織的成員當選為本組織的代表或領導人的權利。
1.把衣服披在肩背上。
2.人名。相傳為堯時高士。
1.負著羽旗。
2.以羽為衣。指禽類。
1.蒙受恩遇。
2.遭受的待遇。
1.遭受冤屈。
1.受恩澤,蒙庇護。
套在被子外面的罩子,可以隨時取下換洗,多用寬幅的棉布或的確良做成。
1.穿囚衣,戴刑具。古代囚衣赤褐色,稱"赭衣"。刑具加在頸上手上足上,稱"三木"。
1.被子和枕頭。亦泛指臥具。
1.承奉圣旨。
1.見"被中畫腹"。
1.相傳唐書法家虞世南習書頗勤,但不喜水墨臨寫,每于睡眠時在被中用手指畫腹,揣摹筆意。
1.一種巧制的用于被中的熏爐。
1.《戰國策.秦策四》"智伯出行水,韓康子御,魏桓子驂乘……魏桓子肘韓康子,康子履魏桓子,躡其踵,肘﹑足接于車上,而智氏分矣!"后以"被肘"形容受到牽掣或暗示。
1.穿紅袍,掛紫綬。謂身為大官。
1.見"被朱佩紫"。
1.穿著。
1.披上緇衣。謂出家當僧﹑尼。僧衣稱緇衣,淺黑色。
睡覺時蓋在身上的東西,一般用布或綢緞做面,用布做里子,裝上棉花或絲綿等。
種子植物的一大類,胚珠生在子房里,種子包在果實里。胚珠接受本花或異花雄蕊的花粉而受精。根據子葉數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區別于‘裸子植物’)。
1.除草器。
1.痙攣﹐昏厥。
1.驚風;癇病。亦泛指手足痙攣。
1.不和諧的音樂。比喻難于流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