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齊,齊平。
1.出自《爾雅·釋言》劑,齊也。
2.出自《尸子》莒國有石焦原者,廣尋,長五十步,臨百仞之溪,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劑踵焉,此所以服莒國也。
3.出自《傷寒論·陽明病》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黃。
4.出自《和樂天早春見寄》湖添水劑消殘雪,江送潮頭涌漫波。
2.
剪絕;割截。
1.出自《新書·諭誠》豫讓劑面而變容,吞炭而為啞。
2.出自《太玄·永》永不軌,其命劑也。
3.出自《新唐書·尹知章傳》少雖學,未甚通解。忽夢人持巨鑿破其心,內若劑焉;驚悟,志思開澈,遂遍明《六經》。
4.出自《爾雅?釋言》劑,翦齊也。
3.
調和;調節。
1.出自《后漢書·劉梁傳》和如羹焉,酸苦以劑其味。
2.出自《七召·肴饌》劑水火而和調,糅蘇蔱以芬芳。
3.出自《有客言黃魚事紀之》詩豪門膳宰善烹治,劑以醯醬芼筍蔬。
4.
指以多味藥合成的藥劑。
1.出自《三國志·魏志·華佗傳》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
2.出自《新唐書·蕭仿傳》家人病,取槁梅於廚以和劑,仿知,趣市還之。
3.出自《趙州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茶藥口宣》特示至恩,往頒名劑。
4.出自《紅樓夢》王太醫又來診視,另加減湯劑。
5.出自《不平者》人們開始閑談了,閑談是緩和緊張與忘卻企待的良劑。
5.
指制墨時用煙膠等摻調的劑型,因亦指墨。
1.出自《云仙雜記·墨松使者》玄宗御案墨曰龍香劑。
2.出自《墨經·丸》凡丸劑不可不熟,又病於熱,熱不堪用。
3.出自《賦南中楊生玉泉墨》詩御團更覺香為累,冷劑休夸漆點成。
4.出自《贈墨卿秦得真》詩壯心零落羽林槍,老劑玄圭入退藏。
6.
劑子。指從和好的大塊面中分出來的小塊。
1.出自《齊民要術·造神曲并酒》以手團之,大小厚薄如蒸餅劑。
2.出自《姚黃》詩鞠塵餅劑和香檀,何以貯之承露盤。
3.出自《東京夢華錄·餅店》每案用三五人捍劑卓花入爐。
7.
量詞。多用于指稱藥物。
1.出自《世說新語·術解》始服一劑湯便愈。
2.出自《老殘游記》這病本不甚重,原起只是一點火氣,被醫家用苦寒藥一逼,火不得發,兼之平常肝氣易動,抑郁而成。目下只須吃兩劑辛涼發散藥就好了。
3.出自《駱駝祥子》虎妞這才想起去請大夫。扎了兩針,服了劑藥,他清醒過來,一睜眼便問:“還下雨嗎?”
8.
見“劑鋼”。一種質地堅硬的鐵。
1.出自《夢溪筆談·器用》古人以劑鋼為刃,柔鐵為莖干,不爾則多斷折。劍之鋼者,刃多毀缺,巨闕是也,故不可純用劑鋼。
9.
古代買賣所用的契據,長券叫質,短券叫劑。
1.出自《周禮·地官·質人》大市以質,小市以劑。
2.出自《魏都賦》質劑平而交易,刀布貿而無筭。
10.
謂決定買賣。
1.出自《說驥》肆之駔亦不知其良也,評其價六十緡,將劑矣,有裴氏子贏其二以求之。
11.
古代獄訟的要辭。
1.出自《周禮·秋官·大司寇》以兩劑禁民獄。
1.詈詞。猶言呆頭呆腦。
1.農活。謂翻松土地。
1.謂松下的水流聲。
1.松開脫落。
1.指松墨。
1.謂松林。
1.指松林。因松枝密聚如網,故稱。
日本江戶時代詩人。少年時曾為武士家中侍從,并學習俳句。1680年為避江戶俗氣,隱居深川,研讀漢詩,并將居所取名芭蕉庵。作品風格獨特,后世稱之為蕉風”。主要詩作收入《芭蕉七部集》。
1.形容苦思苦想。
1.謂飲茶潤澤喉吻,促進文思。極言飲茶的樂趣。語本唐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1.檢閱兵車。
1.廣為積聚。
1.尋訪;訪求。
1.搜索隱伏之敵。
1.謂尋根究底,連細微處也不放過。
1.見"搜括"。
1.搜求輯錄。
1.搜查。
2.翻檢。
3.指科舉時代進出科場的搜身。
1.訪求鹽。
2.搜查。
1.擾亂;攪動。
1.搜索清剿。
1.尋求佳句。
1.猶言苦思冥索。撅,挖掘。
1.見"搜抉"。
1.亦作"搜刔"。
2.搜求選擇。
1.見"搜索枯腸"。
1.亦作"搜刮"。
2.搜求;搜索;搜集。
3.謂用各種方法掠奪財物。
1.搜求延攬。
1.擄掠。牢,搜刮。
1.訓練。古代因搜狩以習武事。
1.蕭疏寥落。
1.狩獵。
2.搜求;獵取。
3.猶涉獵。
1.搜索掠奪。
1.見"搜羅"。
1.猶搜尋。
1.春獵為搜,夏獵為苗。.泛指狩獵。
1.猶搜捕。
1.謂尋求奇特語句或杰出人才﹑奇異事物。
1.尋找;尋求。
1.象聲詞。形容疾速的風聲。
1.進入山中搜索。
2.謂盜匪在山中尋求搶劫對象。
1.搜查身上有無夾帶或藏匿錢物。
一稱《續搜神記》、《搜神續記》。志怪小說集。舊題陶潛作。十卷。多記神仙佛法、精靈鬼怪故事。因書中有記陶潛死后事,故疑此書為偽托,或以為經后人增益。
志怪小說集。東晉干寶作。原本已佚,今傳本二十卷為后人所輯。其創作動因是明神道之不誣”(《搜神記序》)。故事或采之史傳雜說,或得之親身見聞。多為因果報應、神怪靈異之事。對于后世小說戲曲有深遠影響。
1.春獀和冬狩。古代帝王春﹑冬時的射獵活動。
粵劇劇目。楊子靜、莫汝成、林仙根據瓊劇舊本改編。書院學生張逸民拾得海南鎮臺之女的斷線風箏,題詞在風箏上。鎮臺府婢女翠蓮向張索還風箏,因題詞而被疑與張有私情,遭嚴刑拷打。翠蓮扮男裝月夜出逃,為書院掌教謝寶收留。鎮臺帶兵圍搜書院,謝寶智助張與翠蓮脫險。
1.象聲詞。形容波濤撞擊聲。
1.清寒貌。
1.搜索。
2.搜括。
1.清冷貌。
2.象聲詞。形容迅疾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