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化”的今字。
2.
財物,金錢珠玉布帛的總稱。
1.出自《書·洪范》一曰食,二曰貨。
2.出自《文心雕龍·程器》丁儀貪婪以乞貨,路粹??啜而無恥。
3.出自《遼史·食貨志》食莫大於谷,貨莫大於錢。
3.
貨物,商品。
1.出自《易·系辭下》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
2.出自《漢書·食貨志上》通財鬻貨曰商。
3.出自《祭袁太監文》蠻墟海聚,獄無濫辭,峨峨邛僰,貨走京師。
4.出自《四世同堂》鋪中只有那么一些貨,越賣越少。
4.
錢幣。
1.出自《周禮·秋官·職金》掌受士之金罰,貨罰,入于司兵。
2.出自《漢書·食貨志下》百姓憒亂,其貨不行,民私以五銖錢市買。
3.出自《隋書·食貨志》交廣之域,全以金銀為貨。
5.
賄賂,買通。
1.出自《左傳·僖公三十年》晉侯使醫衍鴆衛侯,寧俞貨醫,使薄其鴆,不死。
2.出自《顏氏家訓·治家》梁孝元世有中書舍人,治家失度而過嚴刻,妻妾遂共貨刺客伺醉而殺之。
3.出自《涑水記聞》法司竭其家貲入京師,欲貨大理吏求間息耗。
4.出自《玉堂叢語·銓選》越閩胥人革役者,貨縣胥,竄名吏籍中上部,往往冒官去。
6.
指給報酬。
1.出自《零陵郡復乳穴記》徒吾役而不吾貨也,吾是以病而給焉。
7.
賣;出售。
1.出自《后漢書·延篤傳》時皇子有疾,下郡縣出珍藥,而大將軍梁冀遣客赍書詣京兆,并貨牛黃。篤發書收客,曰:“大將軍椒房外家,而皇子有疾,必應陳進醫方,豈當使客千里求利乎?”
2.出自《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既鍛以火,赴市貨之,得上金之價。
3.出自《琵琶記·蔡公逼伯喈赴試》這個正是學成文武藝,合當貨與帝王家。
4.出自《聊齋志異·晚霞》端貨其珠,有賈胡出貲百萬,家由此巨富。
8.
購買。
1.出自《說郛》公恐其貨酒不治藥,親為治之。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乃是久慣大客商,江行防盜,假意貨苧麻,暗藏在捆內,瞞人眼目的。
3.出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以家無園圃,不能自植;貨于市者,俱叢雜無致。
9.
對人的貶稱(多為詈語和玩笑語)。
1.出自《金瓶梅詞話》沒羞的貨,丫頭跟前也調個謊兒。
2.出自《儒林外史》他是個不中用的貨,又不會種田,又不會作生意。
3.出自《山洪》他那個猴子轉劫的貨,眨眨眼睛就是一個法,曉的他葫蘆里裝的什么藥!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