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生存,能生長,跟“死”相對。
2.
動詞
在活的狀態(tài)下被處置貨承受。
3.
動詞
維持生命;救活。
4.
形容詞
活動;靈活。
5.
形容詞
生動活潑;靈活。
6.
副詞
副詞,真正,簡直。
7.
名詞
(活兒)工作(一般指體力勞動的,屬于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或修理服務性質(zhì)的)。
8.
名詞
工作,多指體力勞動。
1.
生命存在。與“死”相對。
1.出自《詩·周頌·載芟》播厥百谷,實函斯活。
2.出自《論衡·氣壽》婦人疏字者子活,數(shù)乳者子死。
3.出自《枯桑》詩皮黃外尚活,心黑中先焦。
4.出自《水滸傳》我自去討兩尾活魚來與哥哥吃。
5.出自《趕集·黑白李》這個人若沒有好朋友,是一天也活不了的。
2.
引申指留存、存在。
1.出自《蒲劍集·莊子與魯迅》因早年熟讀,所以有不少的辭句活在記憶里。
2.出自《探索集·春蠶》只要讀者接受,我的作品就能活下去。
3.
救活;養(yǎng)活。
1.出自《莊子·天下》愿天下安寧,以活民命。
2.出自《顏氏家訓·慕賢》張延雋之為晉州行臺左丞,匡維主將,鎮(zhèn)撫疆埸,儲積器用,愛活黎民,隱若敵國矣。
3.出自《曹成王碑》王及州,不解衣,下令掊鎖擴門,悉棄倉實與民,活數(shù)十萬人。
4.出自《宋艷·奇異》我死無乳,故日市粥以活之。
4.
有生氣。
1.出自《池州送孟遲先輩》詩煙濕樹姿嬌,雨余山態(tài)活。
2.出自《而已集·略論中國人的臉》臉正如古人一般死,因為要顯得活,便只好加上些舊式戲子的昏庸。
5.
活動。
1.出自《和同年韋學士華下途中見寄》馬驚門外山如活,花笑樽前客似泥。
2.出自《馮玉蘭》船纜住了也,放下跳板,我往岸上活一活腳去。
3.出自《四世同堂》他沒有多少東西可賣……即使店伙的規(guī)矩客氣,可以使買主兒活了心,他也拿不出。
6.
在活的狀態(tài)下。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diào)》眾孩兒曹聽我教著:只助我,一聲喊,只一合,活把髡徒捉。
2.出自《老殘游記》肚里又饑,身上又冷,活凍也凍死了。
3.出自《子夜》活咬死錢葆生!
7.
靈活,不呆板。
1.出自《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曲中有務頭,猶棋中有眼,有此則活,無此則死。
2.出自《儒林外史》我在家里,日遂有幾個活錢,我去之后,你日食從何而來?
3.出自《燕山夜話·不要秘訣的秘訣》他主張要讀活書而不要讀死書,就是說要知入知出。
8.
生計。
1.出自《魏書·北海王詳傳》自今而后,不愿富貴,但令母子相保,共汝掃市作活也。
2.出自《楚昭公》那其間將你官封三品,賞賜千金,不強似你在此捕魚為活。
3.出自《南腔北調(diào)集·我怎么做起小說來》可省的處所,我決不硬添,做不出的時候,我也決不硬做,但這是因為我那時別有收入,不靠賣文為活的緣故,不能作為通例的。
9.
活計,工作。一般指體力勞動或手工勞動。
1.出自《四塊玉·自酌》套曲趁年和,做莊活,村醪社鼓舞婆娑。
2.出自《兒女英雄傳》〔兩個人〕見天不早了,便收了活,過這邊來。
3.出自《紅燭·劍匣》蟋蟀在我床下唱著秋歌,我也唱著歌兒作我的活。
10.
手工加工品;產(chǎn)品。
1.出自《駱駝祥子》最使他不高興的是黑漆的車身,而配著一身白銅活。
2.出自《青春之歌》道靜和大姐借著送活的名義,每天都要出去工作的。
11.
非常,簡直。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活應該的!他把弟婦拐賣了,還要栽他一個逃走的名字,此刻他的妻子真?zhèn)€逃走了也罷了。
2.出自《死水·天安門》得!就算咱拉車的活倒霉,趕明日北京滿城都是鬼!
1.船槳劃水之力。
1.亦作"棹女"。
2.船家女。
1.亦作"棹謳"。
2.搖槳行船所唱之歌。
1.搖槳聲。
1.門旁表宅樹坊的木柱。
1.亦作"棹影"。
2.槳影。亦借指船影。
1.象聲詞。
1.棹樹葉的汁液。
1.亦作"棹舟"。
2.劃船。
1.桌子。
1.操棹行船的兵士。
1.照原樣不動地搬用。
1.依照有關規(guī)定或囑咐辦理。
1.干杯后,傾杯示人。以相酬酢。
宣科指道士誦經(jīng)。照著本子讀。比喻死板地照現(xiàn)成文章宣讀,不能靈活運用作報告切忌照本宣科|這種說法是照本宣科,不切合實際情況。
1.照應保護。
又稱照墻”。大門外正對門起屏蔽作用的墻。
1.傳說中可以照見病人臟腑的寶鏡。
1.按照原來的數(shù)額等補上。
1.猶明察。
1.跟平常一樣,沒有變動。
1.亦作"照鈔"。
2.照樣抄錄;完全沿襲。
1.見"照抄"。
1.照耀車輛。
1.透明晶瑩。
2.猶照亮。謂使光明透過黑暗而遍照。
1.見"照乘珠"。
1.五代時始置的凌遲極刑。即割肉離骨,斷肢體,然后割斷咽喉。俗稱剮刑。
2.比喻極大的痛苦。
1.物體破裂聲。
1.象聲詞。鳥鳴聲。
2.象聲詞。琴聲。
3.象聲詞。棋子聲。
4.象聲詞。爆竹聲。
5.象聲詞。骨節(jié)聲。 6.象聲詞。笑聲。
1.指凌遲處死。
1.陡削高聳的樣子。
1.《莊子.外物》"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后因以"轍鮒"比喻處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
1.軌道。
1.同"轍鮒"。
1.亦作"轍辳"。
2.喻周游各地。
1.亦作"轍跡"。
2.車子行駛的痕跡。
3.痕跡。
4.猶途徑。
1.雜曲﹑戲曲﹑歌詞所押的韻。
1.見"轍亂旗靡"。
1.見"轍環(huán)"。
1.車子行駛的痕跡。
1.折疊。
1.謂用衣裾撣拂,以示恭敬。語出《后漢書.趙岐傳》"岐常鄙之,不與融相見"李賢注引晉摯虞《三輔決錄注》"﹝趙岐﹞與其友書曰'馬季長雖有名當世,而不持士節(jié),三輔高士未曾以衣裾襵其門也。'"
1.霹靂。
1.見"者莫"。
1.這般。
1.這邊。
1.蒙古語"箭"的音譯。
1.用在句中停頓處﹐表示假設的讓步。多見于元曲。
1.這番;這次。
1.這個。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