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草木繁盛。
2.
動詞
〈書〉匯聚。
1.
草木繁盛貌。
1.出自《詩·曹風·候人》薈兮蔚兮,南山朝??。
2.出自《江賦》涯灌芊萰,潛薈蔥蘢。
2.
叢聚;匯集。
1.出自《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將軍出祖王羊二公于城南堂皇被命作此詩》我有高夏,如云斯薈。雕軒戾止,薄言嘉會。
2.出自《霞外捃屑·斠書·劉金門梁茝林》而乙卯后三年,復得文三十六篇,詩七百五十首,薈為余集。
3.出自《東方兵事紀略·釁始篇第一》越一歲,而宗城至,則薈泰西諸約,擇其尤專利者作草約要我,而欲廢前稿。
3.
遮掩;隱翳。
1.出自《新唐書·吐蕃傳下》土梨樹林薈巖阻,兵易詭伏,不如平涼夷漫坦直,且近涇,緩急可保也。
1.古時群臣侍衛的帝王殿閣。
1.廣而大。
2.光彩鮮明貌。
1.隨侍帝王的車駕。
1.解救。
1.跟隨帝王的臣隸。
1.隨從皇帝出獵。
1.大樓。《墨子.備城門》"若城場,皆為扈樓。"孫詒讓間詁引畢沅曰"《禮記.檀弓》云'毋扈扈。'陸德明《音義》云'音戶。廣也,大也。'"一說扈﹑候音甚相近。扈樓即候樓。見岑仲勉《城守各篇簡注》。
1.即葫蘆。
1.隨侍皇帝的車駕。
1.跟隨皇帝出行。
1.隨侍帝王。
1.隨從帝王逃難的婉詞。狩,打獵。
1.亦作"扈衛"。
2.帝王的隨侍護衛。
3.指隨侍護衛帝王。
1.隨從皇帝出行。
1.廣大。冶,通"野"。廣遠。
1.古代一種捕魚法。
1.護衛。
1.隨從皇帝出游。
1.亦作"瓠芭"。
2.傳說春秋時楚國的著名琴師。
1.見"瓠巴"。
1.《史記.張丞相列傳》"﹝張蒼﹞身長大﹐肥白如瓠。"后以"瓠肥"喻白胖。
1.瓠瓜干。
1.見"瓠子歌"。
1.見"瓠葉羹"。
1.植物名。也稱葫子﹑瓠子﹑夜開花。實圓長﹐首尾粗細略同﹐可食。
2.星座名。有星五顆﹐在河鼓東。
1.一種盛液體的大腹容器。
2.喻虛有其表。
1.用葫蘆制成的盛器。
1.鷹的別名。
1.見"擊鐘"。
1.打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或富人生活奢華。
1.見"擊鐘鼎食"。
1.用兩片竹板擊打成節拍以合歌﹐猶今快板所用。
1.刺柱。《漢書.叔孫通傳》"群臣飲,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南朝梁江淹《恨賦》"拔劍擊柱,吊影慚魂。"后亦用以指臣下爭功無禮。
1.喻慷慨悲歌之士。
1.叩打。亦喻聲韻鏗鏘。
2.猶打擊﹐攻訐。
1.謂辰星(水星)當出現而不出現。
1.見"擊柝"。
1.見"擊柝"。
1.形容聲音響而嘈雜。
1.形容小聲爭吵。
1.形容說話聲音嘈雜。
象聲詞,形容說笑聲等他們~地嚷著笑著。也作唧唧嘎嘎。
1.形容雞叫聲。
1.形容說話聲音小且含混不清。
1.形容亂嚷嚷的聲音。
同‘唧唧喳喳 ’。
1.亦作"嘰冷"。
2.方言。突然受驚。
1.見"嘰楞"。
象聲詞,形容說話別人聽不清楚或聽不懂。也形容物體滾動的聲音他們倆~地說了半天 ㄧ石頭~滾下山去。
1.方言。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