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寬綽;寬松。
1.出自《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2.出自《昭君怨》詩自然衣帶緩,非是為腰身。
3.出自《裁衣曲》臨裁更憶身長短,只恐邊城衣帶緩。
2.
謂刑政等寬弘、寬恕。
1.出自《管子·霸形》公輕其稅斂,則人不憂饑;緩其刑政,則人不懼死。
2.出自《史記·李斯列傳》緩刑罰,薄賦斂。
3.出自《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志銘》公屢言:遠人急之,則惜性命相屯聚為寇;緩之,則自相怨恨而散。
3.
遲;慢。
1.出自《韓詩外傳》天有燥濕,弦有緩急,柱有推移,不可記也。
2.出自《岳陽樓別竇司直》詩于嗟苦駑緩,但懼失宜當。
3.出自《漁歌子》詞棹輕舟,出深浦,緩唱漁歌歸去。
4.
推遲;延緩。
1.出自《國語·晉語三》丕鄭如秦謝緩賂。
2.出自《過銅山掘黃精》詩寶餌緩童年,命藥駐衰歷。
3.出自《書信集·致孟十還》我想用珂羅版,托東京有名的印刷局去印。不過還要緩一下。
5.
怠慢。
1.出自《墨子·親士》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
6.
柔軟;疏松。
1.出自《呂氏春秋·任地》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緩。
7.
軟弱;柔弱。
1.出自《與山巨源絕交書》性復疏懶,筋駑肉緩。
2.出自《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六月,虔釗等至成都,知祥宴勞之,虔釗奉觴起為壽,知祥手緩不能舉觴,遂病。
8.
中醫亦特指脈搏弛緩無力的病癥。
1.出自《脈經·脈形狀指下秘訣》緩,脈去來亦遲。
9.
謂朝綱弛弱不振。
1.出自《辭免尚書右仆射第一表》物力既屈,倉廩竭而府庫虛;號令未通,朝庭緩而州縣弛。
10.
恢復,恢復正常狀態。
1.出自《四世同堂》在冰涼的地上爬伏了好大半天,他才緩過氣來。
2.出自《清風店》常四起立起來,站定了腳跟,緩了緩精神。
11.
姓。見《魏書·官氏志》。
1.出自《廣韻?緩韻》緩,虜姓。
2.出自《魏書?官氏志》和稽氏,后改為緩氏。
1.體現其節奏。
1.猶整潔。
1.以幅巾裹頭。謂不加冠冕。
2.謂不冠帶,隱居賦閑。
3.婉詞。指死亡。上古人死時不冠而裹巾。見《儀禮.士喪禮》。
1.謂說好聽的話。
1.猶言制作音樂。
1.整飭。飾,通"飭"。
1.修飾整理。
1.致力于吏治。
1.美好的財物。
1.整飭行為。飾,通,"飭"。
1.掩飾禍亂。
1.飾巧,弄巧。
1.顯示于儀表。
2.裝飾表面。
3.修飾容貌。
1.打扮得漂亮。
2.華美。
1.修飾容貌。
1.謂故意做作,謀取美名。
1.掩飾隱匿。
1.修飾玩弄。
1.指結婚。
1.裝飾有圖案花紋的武器鎧甲。
1.裝飾奇麗。
2.猶弄巧。
1.謂掩飾自己的真心本意,行為矯揉造作。
1.偽讓,故為推讓。
1.整飭容貌﹑儀表。飾,通"飭"。
1.修飾潤色。
1.修理。飾,通"飭"。
1.猶修身。
1.謂修飾言辭,花言巧語。
1.謂人活著時得到事奉。
1.盥洗梳妝之室。
1.謂系上佩巾。
1.虛飾之辭。
2.虛飾其辭,托辭掩飾。
1.虛浮不實的話。
1.亦作"餺外"。
2.修飾外表;裝飾儀表。
1.亦作"飾玩"。
2.指裝飾品﹑玩賞品。
3.裝飾和玩賞。
1.裝假作偽。
1.裝飾的花紋。
1.指首飾。
2.器物上的裝飾品。如花邊﹑流蘇等。
1.矯飾其行為。
1.在車軾上裝飾熊的圖形。用以顯示公侯及高官的身分。
1.弄虛作假。
1.謂花言巧語。
1.贊美稱揚。
1.整理羽翼。飾,通"飭"。
1.亦作"餺羽"。
2.修飾羽毛。比喻刻意追求文采。
1.掩飾真相的話。
1.邊緣。
①解釋清楚說明原因。也指解釋的話產品使用說明。②證明這一結果充分說明他們的判斷是準確的。
1.關于物品的用途﹑規格﹑性能和使用方法以及戲劇﹑電影情節故事等的文字說明。
1.說明事物的情況或道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