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物體表面光滑;滑溜(摩擦力小)。
2.
動詞
在物體表面滑行移動;滑動。
3.
形容詞
狡詐,不誠實。
4.
動詞
跟“過去”連用,表示用搪塞或瞞哄的方法混過去。
5.
名詞
(Huá)姓。
1.
古時指使菜肴柔滑的作料。
1.出自《儀禮·公食大夫禮》铏芼、牛藿、羊苦、豕薇,皆有滑。
2.
光滑,滑溜。
1.出自《論衡·驗符》爵以為銅也,涉水取之,滑重不能舉。
2.出自《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今又加之以霖雨,山坂峻滑。
3.出自《朱藤謠》泥黏雪滑,足力不堪。
4.出自《春》對面天井里青苔很滑,不好走。
3.
流利;婉轉。
1.出自《琵琶行》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2.出自《夷堅丁志·英華詩詞》林梢日暖禽聲滑,苦動春心不忍聽。
4.
比喻事物在不經意中過去。
1.出自《準風月談·喝茶》拉來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覺的滑過去,像喝著粗茶一樣了。
2.出自《子夜》這書,這枯花,吳蓀甫今回是第三次看見了,但和上兩次一樣,今回又是萬事牽心,滑過了注意。
5.
狡詐;油滑。亦指狡滑的人。
1.出自《四愁詩》奸滑行巧劫,皆密知名。
2.出自《西游記》兄弟呀,這妖也弄得滑了。
3.出自《金瓶梅詞話》寫了文書,滑著些,立與他,三限才還他這銀子。
4.出自《秋》你看四弟嘴那樣滑,有什么好處?
6.
退走,溜走。
1.出自《遙遠的風沙》我們就只這幾個人……我們決定“滑”了。
7.
中醫脈象名。謂血脈往來流利,如珠走盤。
1.出自《素問·五藏生成篇》夫脈之大小滑澀浮沉,可以指別。
2.出自《傷寒論·辨脈法》流利如珠,謂之滑;進退艱難滯澀,謂之澀。此以脈之形狀而得名也。
8.
周代國名。姬姓。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
9.
即嚈噠。古代西域國名。
1.出自《梁書·諸夷傳·滑》滑國者,車師之別種也……元魏之居桑乾也,滑猶為小國,屬芮芮。后稍強大,征其旁國……開地千余里。
10.
古地名。在今河南省睢縣西北。
1.出自《春秋·莊公三年》公次于滑。
11.
水名。在今安徽省巢湖市與無為市之間。下流注入長江。
1.出自《左傳·宣公八年》及滑涒,盟吳越而還。
12.
指使菜肴柔滑。參見“滑甘”。
1.出自《禮記·內則》滫瀡以滑之,脂膏以膏之。
13.
滑動。
1.出自《山鄉巨變》艄公掌著槳,讓劃子一顛一簸地、輕輕巧巧地滑過了岸。
2.出自又如:滑冰;滑雪。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