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物體表面光滑;滑溜(摩擦力小)。
2.
動詞
在物體表面滑行移動;滑動。
3.
形容詞
狡詐,不誠實。
4.
動詞
跟“過去”連用,表示用搪塞或瞞哄的方法混過去。
5.
名詞
(Huá)姓。
1.
古時指使菜肴柔滑的作料。
1.出自《儀禮·公食大夫禮》铏芼、牛藿、羊苦、豕薇,皆有滑。
2.
光滑,滑溜。
1.出自《論衡·驗符》爵以為銅也,涉水取之,滑重不能舉。
2.出自《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今又加之以霖雨,山坂峻滑。
3.出自《朱藤謠》泥黏雪滑,足力不堪。
4.出自《春》對面天井里青苔很滑,不好走。
3.
流利;婉轉。
1.出自《琵琶行》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2.出自《夷堅丁志·英華詩詞》林梢日暖禽聲滑,苦動春心不忍聽。
4.
比喻事物在不經意中過去。
1.出自《準風月談·喝茶》拉來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覺的滑過去,像喝著粗茶一樣了。
2.出自《子夜》這書,這枯花,吳蓀甫今回是第三次看見了,但和上兩次一樣,今回又是萬事牽心,滑過了注意。
5.
狡詐;油滑。亦指狡滑的人。
1.出自《四愁詩》奸滑行巧劫,皆密知名。
2.出自《西游記》兄弟呀,這妖也弄得滑了。
3.出自《金瓶梅詞話》寫了文書,滑著些,立與他,三限才還他這銀子。
4.出自《秋》你看四弟嘴那樣滑,有什么好處?
6.
退走,溜走。
1.出自《遙遠的風沙》我們就只這幾個人……我們決定“滑”了。
7.
中醫脈象名。謂血脈往來流利,如珠走盤。
1.出自《素問·五藏生成篇》夫脈之大小滑澀浮沉,可以指別。
2.出自《傷寒論·辨脈法》流利如珠,謂之滑;進退艱難滯澀,謂之澀。此以脈之形狀而得名也。
8.
周代國名。姬姓。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
9.
即嚈噠。古代西域國名。
1.出自《梁書·諸夷傳·滑》滑國者,車師之別種也……元魏之居桑乾也,滑猶為小國,屬芮芮。后稍強大,征其旁國……開地千余里。
10.
古地名。在今河南省睢縣西北。
1.出自《春秋·莊公三年》公次于滑。
11.
水名。在今安徽省巢湖市與無為市之間。下流注入長江。
1.出自《左傳·宣公八年》及滑涒,盟吳越而還。
12.
指使菜肴柔滑。參見“滑甘”。
1.出自《禮記·內則》滫瀡以滑之,脂膏以膏之。
13.
滑動。
1.出自《山鄉巨變》艄公掌著槳,讓劃子一顛一簸地、輕輕巧巧地滑過了岸。
2.出自又如:滑冰;滑雪。
1.囚犯送給獄卒的賄賂。
1.殘酷無道。
2.無罪而加刑戮。
3.指屈打成招的冤案。
1.謂斷獄冤枉失實。
1.猶冤屈。
1.受冤屈的人。
1.即冤禽。
因冤仇而產生的罪孽他不曉得是哪輩子造的冤孽,才碰到如此倒霉的事情。
1.謂風流罪過。
1.指冤屈或當事人受到殘害的案件。
1.無辜被囚禁而餓死的人。
1.冤枉而死者的魂魄。
1.因受冤屈而郁結在胸中的不平之氣。
1.猶冤孽。
1.冤仇罪過。
1.因冤孽而遭的罪譴。
1.指仇人和親人。
1.精衛鳥的別名。
1.冤枉的情狀。
1.無辜的囚犯。
1.彎曲。
1.郁悒;委曲。
2.冤枉,無罪而被誣為有罪。
3.指加人以惡名或罪名。
4.指冤獄﹐冤案。
1.屈死的人。
1.猶屈辱。
1.謂冤情不上達。
1.怨恨悲傷。
1.見"冤沉"。
1.首冤,最大的冤案。
1.冤屈而死。
1.謂為他人申訴冤枉。
2.冤屈的案件訴訟。
1.冤枉聚積之處。
1.因冤屈而上告。
1.冤大頭。
1.謂蒙受冤屈而悲憤沉痛。
2.指為他人感到冤屈悲痛。
1.猶仇人。
1.本來不必走而多走的路。
1.本來不必花而多花的錢。
1.冤枉誣陷。
1.冤枉侮慢。《呂氏春秋.順民》"文王處岐事紂,冤侮雅遜,朝夕必時。"高誘注"紂雖冤枉文王而侮慢之,文王正順諸侯之禮,不失其時。"一說,"冤侮,謂文王自降辱也。"見陳奇猷校釋引孫鏘鳴說。
1.無罪被囚。
1.冤枉陷害。
1.仇隙。
1.冤枉受刑的人。
2.指冤案。
1.宛延。長曲貌。
1.見"冤孽"。
1.猶冤屈。
1.怨恨。
1.比喻處理事情必尋負主要責任的人。
1.猶冤案。
1.以冤報冤的因果報應。
1.謂造孽必有報應,猶如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