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
表示程度相當高。
1.
違逆;不聽從。
1.出自《國語·吳語》今王將很天而伐齊。
2.出自《莊子·漁父》見過不更,聞諫愈甚,謂之很。
3.出自《冥祥記·何澹之》慧遠曰:“……君能轉心向法,則此鬼自消。”澹之迷很不革,頃之遂死。
4.出自《史贊評議·貫高》高祖以驕失臣,貫高以很亡君。
2.
謂倔強執拗而不肯前行。
1.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2.出自《齊民要術·養羊》白羊性很,不得獨留。
3.
狠毒;殘忍。后多作“狠”。
1.出自《書·酒誥》厥心疾很,不克畏死。
2.出自《雜說》即有平脅曼膚,顏如渥丹,美而很者,貌則人,其心則禽獸,又惡可謂之人邪!
3.出自《茶香室三鈔·彭天錫串戲》明張岱《夢憶》云:彭天錫串戲妙天下,多扮丑凈,千古之奸雄佞幸,經天錫之心肝,而愈很。
4.
引申為狂暴。
1.出自《陸渾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韻》山狂谷很相吐吞,風怒不休何軒軒。
5.
爭訟;爭斗。
1.出自《禮記·曲禮上》很毋求勝,分毋求多。
2.出自《詩·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
6.
副詞。甚;非常。
1.出自《初刻拍案驚奇》果要千金,也不打緊。只是我大孺人很專會作賤人。
2.出自《儒林外史》這好的很了。只是事不宜遲,老爺就要去辦。
3.出自《東方》他很后悔,剛才一時發怒,消耗了過多的彈藥。
長篇小說。清代吳沃堯作。二十七回。寫南宋滅亡的歷史故事,歌頌文天祥等愛國志士的浩然正氣,鞭撻賈似道等奸臣的賣國求榮行為。作品借古鑒今,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傾向,為晚清講史小說的代表作。
1.悲痛辛酸。
1.盡情地交談。
1.悲傷嘆息。
1.盡情地﹐痛快地。
2.狠狠地。
1.非常干脆;直爽。
2.舒適爽快。
1.非常沉痛深切。
1.謂極其悵恨而惋惜。
1.盡情誣蔑﹐用很難聽的話毀謗。
①痛苦傷心眼看著孩子受苦,豈有不痛心的。②悲憤;痛恨最為痛心的是自己是非不分,助紂為虐。③舍不得;心疼眼看心愛的書籍都給老鼠咬壞了,真是痛心得很。
1.形容悲痛到極點。
1.猶痛心疾首。形容極其悲憤。
1.形容悲憤到極點。
1.傷痛透到骨頭里。形容悲憤之至。
2.形容痛苦的程度極深。
1.謂傷痛入于骨髓。形容極其傷心。
1.形容悲痛到極點。
1.亦作"痛咽咽"。
2.悲傷哀泣貌。
1.見"痛咽"。
①指疾苦不關心群眾痛癢。②指利害、要害痛癢相關|說幾句不關痛癢的話。
1.猶言利害相關。亦謂親愛之人彼此關心。
1.盡情地喝酒。
1.黃龍﹐府名。金國的都城﹐在今吉林省農安縣。《宋史.岳飛傳》"金將軍韓常欲以五萬眾內附。飛大喜,語其下曰'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說岳全傳》第七七回"痛飲黃龍雪舊恥,平吞鴨緑報新君。"意謂攻克敵京﹐置酒高會以祝捷◇泛指為打垮敵人而開懷暢飲。
1.猶痛入骨髓。
1.怨恨。
1.嚴厲責罵或責罰。
1.極端憎惡。
1.狠狠地杖擊。
1.嚴厲地懲處。
1.謂徹底地改正自己的過錯﹐重新做人。
1.盡情地飲酒至醉。
1.嚴厲定罪。
茍安,只圖目前的安逸偷安茍活|蒙蔽朝廷,偷安肆樂。
1.澆薄;不敦厚。
1.竊賊的頭目。
1.茍且松弛。
1.律詩之一體。凡起聯相對,而次聯不對者,謂之"偷春體"。言如梅花之先春而開。如唐李白《送友人》詩"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篷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詩"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仳離放紅蕊,想象顰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均是。參閱宋魏慶之《詩人玉屑.詩體下.偷春體》。
1.偷生;茍活。
1.偷東西。
2.指小偷。
1.暗中渡過江河。
2.謂偷越關隘或國境。
1.亦作"偷惰"。
2.茍且怠惰。
1.見"偷墮"。
1.竊賊;小偷。
1.形容暗中細聽。
1.澆薄的社會風氣。
2.指刺探軍情的人。
不按工程質量要求,減省工序,暗減用料據查,這下游一帶的工程有偷工減料的情況。
1.茍且。
1.《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后因以"偷光"謂家貧而苦讀。
2.猶偷情。
1.奉承拍馬。
2.指對人關切。元曲中多指暗中撮合男女私情。
3.喻偷情。
1.見"偷漢子"。
1.謂女人與人通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