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兇惡;殘忍。
2.
動詞
極力控制自己的情感,做出決定。
3.
副詞
副詞,全力。
4.
形容詞
堅決而嚴厲。
5.
舊同“很”。
1.
兇狠;猙獰。參見“狠剛”、“狠愎”。
1.出自《夢溪筆談·人事二》皂隸如此野狠,其令可知。
2.出自《浣溪沙·黃沙嶺》詞突兀趁人山石狠,朦朧避路野花羞。
3.出自《說岳全傳》這個奸臣,果然厲害,真個狠計!
4.出自《月牙兒》媽媽的心是狠的,可是錢更狠。
2.
用力。表示情緒激烈。
1.出自《狂言別集·孟子》余以為罵得著時,惟恐其不會狠罵耳。
2.出自《糊涂世界》那個女人是一言不發,下狠的瞅了伍瓊芳幾眼。
3.出自《駱駝祥子》他狠狠的閉著眼,蒙上了頭,睡不著。
4.出自《典型報告》這夜,我又沒睡著,狠狠捶自己的腦袋。
3.
指用力做某事。
1.出自《金瓶梅詞話》兩人登時狠了七碗,西門慶兩碗還吃不了。
2.出自《人民文學》丈母娘狠了女兒一眼,轉眼斜視男中音。
4.
指決心。亦指下決心。
1.出自《牡丹亭·仆偵》老駝無主,被人欺負。因此發個老狠,體探俺相公過嶺北來了。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一發狠,著地方勒令大姓遷出棺柩,把地與小民安厝祖先,了完事件。
3.出自《駱駝祥子》他狠了心。買上車再說!
5.
指有本領,有能耐。
1.出自《勘頭巾》這河南府有個能吏,刀筆上雖則是個狠僂?,卻與百姓每水米無交。
2.出自《與丹翁書》此等辭令,固非庸手所能,亦非狠手所辦,真是解連環妙手。
3.出自太平天國歌謠《太平軍要到蘇州城》幸虧百姓狠,捆了六個解進城。
4.出自《四火》你是狠,你就跟我走!
6.
用同“很”。副詞。表示程度深。按,《說文·犬部》“狠”段玉裁注:“今俗用狠為很。”
1.出自《儒林外史》我大膽的狠了。
2.出自《官場現形記》那姓趙的狠有錢,斷不至於只送這一點點。
3.出自《記者眼光中的孫中山》他是狠有肩膀的,狠喜歡辦事的,民國現在狠難得這么一個人。
7.
用同“艮”。
1.出自《西溪易說》“艮”作“狠”。
1.見"誨導"。
1.教誨開導。
1.誘發妒忌之心。
1.教之向善。谷﹐善。
1.對對方來信的敬稱。
1.對對方書信的敬稱。
1.教育﹐教導。
1.引誘人做奸惡淫蕩等壞事。
1.教誨勸勉。
1.教誨。
1.教誨接引。
1.教誨告誡。
1.謂教誨百姓生財之道。
1.教給計謀。
1.教誨以真情相待。
1.訓誨斥責。
1.見"誨人不倦"。
1.教誨的神情。
1.教導曉示。
2.常用以敬稱對方的書信。
1.猶教授。
1.教誨和存問。
1.教誨之心。
1.教導的話。
1.猶教益。
1.教導的話。
1.引誘別人產生淫欲。
引誘人做奸淫、盜竊的事。
1.教誨誘導。
1.猶教育。
1.亦作"誨喻"。
2.教誨曉喻。
1.見"誨諭"。
1.教以應該遵守的事項。
1.訓誨督責。
1.教誨指正。
1.教民生產。
1.指諄諄教誨的話。
1.憤恨抵觸。
1.怨怒。
1.佛教語。謂瞋心。因其能如刀之傷人,故稱。
1.怨恨。
1.憤怒。
1.憤怒。
1.悔恨。
1.怨恨。
1.憤怒嫉忌。
2.猶忌恨。
1.憤恨恐懼。
1.怒罵。
1.謂怒放,綻開。
1.生氣,憤怒。
1.憤怒鞭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