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怒斥聲。
1.出自《莊子·秋水》於是鴟得腐鼠,鴛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2.出自《玉篇?口部》嚇,以口距人謂之嚇。
2.
怒,大怒。參見“嚇怒”。
1.出自《素問·風論》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嚇。
3.
見“恐嚇”。以要挾的話或手段威脅人。
1.出自《朝野僉載》唐天授年,彭城劉誡之粗險不調(diào),高言庳語,凌上忽下,恐嚇財物,口無關(guān)鑰,妄說妖災(zāi)。
2.出自《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院長不須相恐嚇。
3.出自《涑水記聞》虜以虛言相恐赫耳,未必敢來。
4.出自《復(fù)焦弱侯書》終身之交在此,半路絕交亦在此,莫以狀元恐赫人也。
5.出自《書吳潘二子事》莊氏既巨富,浙人得其書,往往持而恐嚇之,得所欲而去。
6.出自《南腔北調(diào)集·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zhàn)斗》這詩怎么樣?有辱罵,有恐嚇,還有無聊的攻擊:其實是大可以不必作的。
4.
張開。
1.出自《文選·郭璞〈江賦〉》或爆采以晃淵,或嚇鰓乎巖間。
5.
嘆詞。表示不滿。
1.出自《面包與鹽》詩老哥今天吃的什么飯?嚇,還不是老樣子!
6.
嘆詞。表示贊嘆或慨嘆。
1.出自《彷徨·祝福》現(xiàn)在第二個兒子的媳婦也娶進了,財禮只花了五十,除去辦喜事的費用,還剩十多千。嚇,你看,這多么好打算?
2.出自《代理縣長》嚇,這才好看哩!
1.陰陽家指人從七歲起,每隔九年所遇到的大忌。
1.科舉時代同年登科者兩家之間的互稱。明末以后﹐往來通謁﹐不論有無年誼﹐概稱年家。
1.科舉時代稱有年誼者的晩輩。
1.年齡。
1.寒假。學校放寒假常始于陰歷年底終于年初,故又稱年假。
2.過年期間放的假。
1.猶年谷。
1.指某個時期或某個年代里。
1.年成不好,谷物歉收。
匯集一年度內(nèi)各個方面或某一方面資料,逐年編纂出版的工具書。按性質(zhì)可分為綜合性的(如《中國百科年鑒》)、專科性的(如《中國電影年鑒》)、地區(qū)性的(如《廣州年鑒》)等。
1.年尾,年底。
1.謂陰歷正月初一。今稱春節(jié)。
1.按年支付的一定金額,用以撫?死亡﹑傷殘或獎酬有勛勞的人。
1.方言。荒年。
1.指以年為經(jīng),以國為緯的編寫史書的方法。
①猶年成。豐收與否盼望好年景。②特指過年的景象。
1.猶年禮。逢年敬送的禮物。
1.指為棕新年邀請親友吃的酒席。
1.謂新年開始。
2.謂老人年齡開始進入新階段。
1.年壽。多用于指老者年齡。
2.猶年資。
1.謂一年征收的租稅。
1.近年以來或一年以來。
2.年歲到來。
1.任職的年數(shù)和勞績。官吏考績擢升的標準之一。
1.對年老致仕者優(yōu)遇之禮。
2.為慶賀年節(jié)而饋贈的禮物。
1.年齡與精力。
1.記載年月日的歷本。
1.按年計算的利息。又稱年息。如年利一分二厘,即每百元每年利息為十二元。
1.謂歷年如此的常例。
2.明正統(tǒng)以后,政府補給各邊郡的年度費用。見《明史.食貨志六》。
3.年終按例發(fā)給的賞錢。
1.人或其他生物已經(jīng)生存的年數(shù)。
1.年光流逝。
1.謂春柳。
1.猶年月,年歲。以一年之十二月配十二律,故名。
1.年老。
1.年齡容貌。
1.指過年時做糕團﹑餃子之類用的面粉﹑米粉等。
1.年末,年底。
1.年號名。
1.壽命。
2.年庚,八字。
3.年壽命運。
1.指名次排在同年登科者的末尾,非同年登科者。亦用作謙詞。
2.一年的末了。
1.晩年。
1.每年。
1.方言。猶年禮。
1.謂老年逼近,馀日不多。
1.年紀的期限,壽限。
2.規(guī)定的年限。
1.年老。古代年六十曰耆。
1.謂年長而有才具。
1.年紀漸老。
2.年底漸近。
3.年成荒歉。
話劇劇本。陳耘作于1963年。烈士的后代、老干部的養(yǎng)子林育生于地質(zhì)學院畢業(yè)后不愿到艱苦的崗位上去,為了留在大城市,竟偽造病情證明。最后在烈士父母遺書的感召下,終于迷途知返,立志到艱苦的地方去鍛煉自己。
人的歲數(shù)不大他很年輕|我比他年輕|領(lǐng)導班子年輕化。
1.年歲。
1.猶年輕。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