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北方一些地區用土坯或磚砌成的睡覺用的長方臺,上面鋪席,下面有孔道,跟煙囪相通,可以燒火取暖。
2.
動詞
〈方〉烤。
3.
名詞
(Kàng)姓。
1.
“匟”的今字。亦作“坑”。
2.
干涸;干渴。參見“炕陽”。
1.出自《中國民間故事選·天牛郎配織女》老牛呵,你水有咧,草有咧,不餓不炕了。
3.
躁急。參見“炕暴”。
1.出自《漢書·五行志中之上》華臣炕暴失義,內不自安,故犬禍至,以奔亡也。
4.
北方人用土坯或磚頭砌成的一種床。底下有洞,可以生火取暖。
1.出自《丙午新正書懷》詩穩作被爐如臥炕,厚裁綿旋勝披氈。
2.出自《日知錄·土炕》北人以土為床,而空其下以發火,謂之炕。
3.出自《紅樓夢》﹝寶玉﹞見炕上有個紡車兒,越發以為稀奇。
4.出自《雪花飄在滿洲》他跳下炕來,抓住老板的手,酒醉完全消失了。
5.
斷絕。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下》﹝蔡澤﹞西揖強秦之相,扼其咽,炕其氣,附其背而奪其位。
6.
見“炕陽”。張皇自大貌。
1.出自《漢書·五行志中之上》是夏邾子來朝,襄有炕陽自大之應。
7.
通“抗”。舉起。支立。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上》炕浮柱之飛榱兮,神莫莫而扶傾。
8.
通“亢”。高。
1.出自《漢書·王莽傳贊》昔秦燔《詩》《書》以立私議,莽誦《六藝》以文奸言,同歸殊涂,俱用滅亡,皆炕龍絕氣,非命之運。
9.
烤干;烘烤。
1.出自《詩·小雅·瓠葉》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2.出自《死不著》詩二畝地的谷穗沒見黃,掐回家來鍋底上炕。
1.雜技節目的一種。
1.對太湖石的戲稱。
1.峰崖環繞的山谷。
1.相互勾結。
2.各自盤踞,相互為敵。
1.見"盤瓠"。
1.古神話中人名。據《后漢書.南蠻傳》﹑晉干寶《搜神記》等書記載,遠古帝嚳(高辛氏)時,有老婦得耳疾,挑之,得物大如繭。婦人盛于瓠中,覆之以盤,頃化為犬,其文五色,因名盤瓠。按,《玄中記》作"盤護"◇盤瓠助帝嚳取犬戎吳將軍頭,帝嚳以少女妻之。負而走入南山,生六男六女,自相配偶。其后子孫繁衍。
2.泛指南方少數民族。
1.以彩線盤繞編織成花形的一種工藝。
1.交談;談話。
1.古代行禮時回旋揖讓的動作。
①徘徊;逗留在舅舅家盤桓多天,把事情耽擱了。②曲折;盤曲彎曲盤桓的枝條。③回環旋繞炊煙盤桓向天空。
1.即臥髻。盤卷屈折其發而成。
1.游樂無度。
1.蜿蜒盤曲。
1.清點檢查貨物。
1.盤查擒獲。
1.廣積厚蓄。
1.盤曲的山腳。
1.盤算,計算。
1.方言。指善于管理家務。
1.《詩·衛風·考盤》"考盤在澗,碩人之寬。"毛傳"考,成;盤,樂也。山夾水曰澗。"朱熹集傳"詩人美賢者隱處澗谷之間,而碩大寬廣,無戚戚之意。"后因以"盤澗"指山林隱居之地。
1.花費。
1.舊謂搬運工役的工資。
2.猶盤腿。
1.花費。
1.花費。
1.走街串巷。
1.盤曲的樹根﹑樹節。
1.相互勾結。
1.用金線在繡品圖案上再加工。
1.盤屈遒勁。
1.卷曲纏繞。
1.猶查問。
1.落葉喬木﹐葉子卵形﹐互生﹐圓錐花序﹐果實略呈船形﹐成熟前裂開﹐種子梭形。其種子亦名"胖子海"﹐干后皮黑褐色﹐有皺紋﹐浸水中即膨大成海綿狀﹐可入藥﹐治喉痛﹑聲啞﹑咳嗽等。
1.形容肥胖而壯實。
1.猶胖墩墩。
1.猶放肆。
1.即鳙魚。生活于淡水中﹐是我國重要食用魚之一。
1.膨脹;脹大。
1.肥胖壯實。
1.肥胖的人。
1.方言。謂富裕的年節。
1.猶言幾日不見。
2.別離。
1.拋錨停泊。
1.古代軍中用以發石擊敵之車。車以大木為床,下安四輪,中立獨木,首端以窠盛石,人挽而投之。以其石聲震烈,又稱拋雷﹑霹靂車。
1.拋棄。
1.謂大量賣出商品﹑證券﹑股票等。
1.丟棄,拋掉。
2.扣除。由總數中除去。
1.丟棄,拋掉。
1.見"拋躲"。
1.見"拋躲"。
1.亦作"拋朵"。亦作"拋趓"。
2.回避;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