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以火烘干。
2.
動詞
〈方〉用極少的油煎。
3.
動詞
〈方〉蒸。
4.
動詞
燃燒。
1.
干燥;干枯。
1.出自《易·說卦》撓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
2.出自《淮南子·天文訓》丙子干戊子,大旱,苽封熯。
3.出自《孫子·行軍》軍無百疾,是謂必勝
4.出自《帝京景物略·朝天宮》后天師府,旁近道房民屋,不熯不焦,罔所殃累。
2.
干旱。
1.出自《中元謁陵遇雨》詩此地經年赤,川原熯欲燒。
2.出自《水經注·?水》其水陽熯不耗,陰霖不濫。
3.
烘干;烘烤。
1.出自《淮南子·修務訓》若夫以火熯井,以淮灌山,此用已而背自然,故謂之有為。
2.出自《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取出四個餅子,廚房下熯得焦黃。
3.出自《古今譚概·妖異·鬼畏面具》面具經雨將壞,乃拾薪??火熯之。
4.出自《清稗類鈔·飲食·春餅》春餅,唐已有之。捶面使極薄,熯熟,即置炒肉絲於中,卷而食之。
5.出自《廣韻?翰韻》熯,火乾。
4.
曝曬。
1.出自《三國志·魏志·司馬芝傳》夫農民之事田,自正月耕種,耘鋤條桑,耕熯種麥,獲刈筑場,十月乃畢。
2.出自《山海經圖贊·海外西經》十日并熯,女丑以斃。
3.出自《晉書·食貨志》徐揚二州土宜三麥,可督令熯地,投秋下種,至夏而熟,繼新故之交,於以周濟,所益甚大。
5.
焚燒;燃燒。
1.出自《商君書·兵守》發梁撤屋,給從,從之;不洽,而熯之,使客無得以助攻備。
2.出自《論衡·感虛》夫熯一炬火,爨一鑊水,終日不能熱也。
3.出自《西游記》燈籠火把熯天通紅,就如白日。
6.
方言。用極少的油煎。
7.
同“焊”。焊接。
1.出自《新方言·釋器》今人謂以火合金器為熯。金器受火則镕,已合而干,故謂之熯。
8.
用以比喻人被粘住似地離不開原地。
1.出自《黑籍冤魂》大家見勢頭不對,一聲吆喝,哄堂而去,把個老爺熯在堂上。
①(氣味等)濃厚強烈濃烈的酒氣|藥草的氣味濃烈極了。②(感情、情緒等)強烈、熱烈感情真摯濃烈。
1.黑而密的眉毛。
1.厚施脂粉。
1.同"淡妝濃抹"。
1.露多貌。
2.很深;很厚。
3.形容程度深。
1.濃艷綺麗。
1.在文字旁加上許多圓圈或點。常用以標示值得注意或精采的部分。
1.濃艷繁麗。
1.指興味濃厚。
1.指興味濃厚。
1.酣睡,沉睡。
①使溶液中溶劑蒸發溶液濃度增大的過程。廣泛應用于化學、食品等工業中。②指物體中使部分含量減少,另一部分含量增加的過程。如濃縮鈾等。③泛指用一定方法減少事物中不需要的部分,從而使需要部分的相對含量增加濃縮鈾|文學要求濃縮,集中,概括,凝練。
1.桃花濃麗,李花鮮艷。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煥發。
1.大笑。
(色彩)濃重艷麗一枝濃艷露凝香|這幅花鳥畫色彩濃艷。
1.汁液稠,味道厚。
1.指味厚和肥美的食物。
1.深厚真摯。
(色彩、氣味、煙霧等)很濃、很重設色濃重|濃重的香氣|江面上的霧越發濃重了。
濃艷地妝飾濃妝艷抹。
1.見"濃妝艷裹"。
1.妝飾華麗。
1.見"濃妝艷抹"。
1.見"濃妝艷飾"。
1.見"濃妝艷抹"。
1.低沉重濁。
1.艷麗的姿態。
1.身體某部組織化膿時因膿液積聚而形成的隆起物。
2.比喻無用的人。
1.怯懦無用的樣子。
1.猶膿包。
1.胸膜腔積膿的病癥。由化膿菌侵入胸膜引起。病人有發熱﹑氣短﹑胸部不適等病狀﹐有時吐含膿的痰。
1.膿和血的混合物。
1.指受杖責的痛苦。
1.身體某部分組織發炎壞死﹐液化形成膿液﹐致使周圍組織紅腫的病理現象。
1.淳美;精粹。
1.熟視﹐注目細看。
1.繁盛;繁密。
1.濃郁的芳香。
1.猶洪福。大福。
1.指女子青春美貌。語本《詩.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唐棣之華。"鄭玄箋"何乎彼戎戎者﹐乃栘之華。興者﹐喻王姬顏色之美盛。"
2.代指公主。
3.繁盛艷麗的花朵。
1.謂宏贍而秀美。
1.華美的李花。
1.艷麗。
1.繁盛濃密。
1.花木繁多茂密。
1.盛美貌。
1.猶縝密。
1.濃汝;盛裝。
1.艷美的桃花。
1.肥瘦。
2.艷麗纖巧。